冲压钨舟的特性

钨舟的制备工艺一般由高温冲压成型,根据钨舟成品的不同要求,可将钨舟的制备工艺细分为冲压,焊接,烧结,铆接。以下将对冲压型钨舟进行详细介绍。

冲压型钨舟在冲压时要先用模具将钨板弯曲成一定角度的零件,或将已弯件进行再度压弯。然后进行拉深,就是用模具钨板压成任意形状的空心件,或将空心件作进一步变形。接着用模具将钨板上的孔或外缘翻成直壁。用模具对空心件施加向外的径向力,使局部直径扩张。扩张后用模具对空心件口部施加由外向内的径向压力,使局部直径缩小。把毛坯放在模腔内,加压使其从模具空隙中挤出,以成形空心或实心零件。把板料端部卷成接近封闭的圆头,用以加工类似铰链的零件。在空心毛坯或管状毛坯的某个部位上使其径向尺寸扩大的变形方法。最后将已弯曲或拉深的工件压成正确的舟形状。

冲压型钨舟的主要特性是具有较高的成品率。因为该类型钨舟是利用冲压设备和冲压模具制备的,所以冲压型钨坩埚的尺寸和形状的精准度较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长且不容易损坏,因此,同一批生产的冲压型钨舟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质量稳定。冲压设备具有一定的压力精确度,所以不会破坏钨舟成品的表面质量。但是在冲压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同时因为模具是冲压工艺的必备材料,所以模具的质量决定了钨舟的质量。

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冲压型钨舟的尺寸进行合理的调整。

微信:
微博:

 

防水膜用钨坩埚

钨坩埚

随着光学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光电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真空镀膜过程中,无机材料在电阻加热或电子枪高能轰击下,成为蒸汽在基片表面冷却沉积。因为膜层的微观结构是不平坦的,而且在蒸汽在沉积时存在大量的毛细空隙,从而导致镜片表面容易有灰尘,水,油污的吸附,这样会容易刮伤产品的表面,影响产品的光学性能。因此,用钨坩埚制备防水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缺陷。

首先将高纯度和无定形的氧化物原料作为载体,然后将这种氧化物原料放在室温下通过胶黏剂经过冷压或者热压的加工制备成所要求的形状。所得的半成品放入钨坩埚中,将钨坩埚放入常压高温炉里面,将温度升到850-1500℃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的情况下,通过相变制备出形状均匀的多孔氧化物载体材料。最后将含有有机氟硅化合物的防水材料溶液滴到多孔氧化物载体材料中,最终形成防水膜。

钨坩埚作为半成品的载体进行热处理时,得益于其较高的熔点沸点,热传导率大,因此,在加热时所需要的时间较少。该操作简单方便,还可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二氧化硅等氧化物载体材料在使用后不需要特别注意它的回收工作,厂家可以按一般废弃物处理就行。钨坩埚制成的防水膜成本低,耗时少,性能也比较高,而且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微信:
微博:

 

钨合金屏蔽件与辐射防护

钨合金屏蔽件与辐射防护钨合金屏蔽件是用于屏蔽放射性物质的一类装置,其在辐射防护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医疗行业、、工业、科研部门等领域。作为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辐射防护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使人类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危害。其基本任务是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相关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由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评价、辐射剂量学、辐射防护技术和辐射防护管理五个部分组成。辐射防护的要素包括距离、时间和屏蔽。其中屏蔽的原理是通过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屏蔽材料,以减弱射线的强度,从而降低辐射水平。

根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能量高和频率高的射线,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等。其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从原子、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放出一个或几个电子。而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电离辐射弱,不会电离物质。在接触放射性工作中,若没有采用辐射防护措施,使得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则会产生辐射危害。辐射可引起放射性疾病,导致几乎所有人体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包括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辐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损伤。急性损伤是在短时间内受到一定剂量辐射的照射所引起的辐射损伤,而慢性损伤接受辐射照射的时间较长,且是分散接受,可引起皮肤损伤、免疫力下降、生育力受损等。

钨合金屏蔽件的种类很多,包括钨合金屏蔽罐、钨合金屏蔽容器、钨合金屏蔽罩、钨合金屏蔽壳等。因为金属材料的辐射屏蔽性能随着其密度的增大而增高,且钨合金具有很大的密度,因而钨合金屏蔽件具备优良的辐射屏蔽能力和吸收能力。在人体和辐射源之间设置钨合金屏蔽件,可以有效地减弱辐射强度,降低辐射伤害,避免相关人员及公众受到辐射损伤。

微信:
微博:

 

稀土掺杂量对三元复合钨电极形貌影响

稀土掺杂量不仅影响电极的焊接性能和耐损性,同时也会对电极的形貌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两种不同含量的三元复合钨电极,分为A电极和B电极。其中A电极稀土氧化物比率为La2O3:CeO2:Y2O3=1:2:1,B电极的比率为La2O3:CeO2:Y2O3=1:1:3。分析A、B三元复合钨电极和铈钨电极的形貌,从而进一步了解稀土掺杂量对三元复合钨电极的影响。

通过分析三种电极加工态切面的形貌照片,发现三种电极的稀土氧化物的形状和分布并不相同。其中铈钨电极形成了很细小和均匀的纤维状CeO2相。A电极的稀土相也是纤维状,但大小不均,有少量纤维中出现了断裂。而B电极中的稀土相均为颗粒,其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以颗粒串的形式存在,说明它们是在加工过程中由大颗粒破碎形成的。

观察烧损试验后,电极的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铈钨电极的头部出现了环状凸起,经过能谱分析发现它们是铈的氧化物,说明在焊接时大量的铈氧化物富集到了电极表面。A电极头部也有大量的块状复合稀土氧化物,是由较小的颗粒组成的。B电极的头部形貌比较特别,基体表面形成了许多表面光滑的锥状物,它们位于晶粒的中央,少量的椎体的顶部破裂,形成空洞。所以在电极的表面也有细小的空洞,说明B电极的表面在焊接时表面曾熔融。

再观察三种电极头部的纵断面照片发现,铈钨电极的头部已经形成50~100um的贫稀土层,电极内部的稀土氧化纤维已经变成颗粒串,基体发生再结晶。A电极的稀土相也均形成颗粒串,基体也发生了再结晶,但电极头部未形成明显的频稀土层。B电极的头部熔化明显,头部存在一贫稀土层,但头部内约100um处出现了稀土富集。

钨电极

微信:
微博:

 

细晶粒钨铜合金药型罩制备工艺简述

随着军事现代化发展,在一些装甲坦克、装甲车等方面抗弹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像如今已有的具备较高抗弹能力的鱼鳞状反应装甲、贫轴负荷装甲、陶瓷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等都给相对的反装甲武器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聚能装药和精确制导技术二者的结合是目前最有效的反装甲武器,而其中聚能装药的关键部件是药型罩,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破甲射流的侵彻能力以及稳定性。因此,对于新型药型罩材料的研究也成为了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何增强材料的延展性、增大材料密度和细化晶粒结构上。延展性的增强有助于形成长弹丸,从而增大了侵彻深度;密度的增大则使得冲击力上升;细化晶粒结构有利于增大射流的长度。

传统材料的药型罩,由于成分单一,不足以满足如今日益变化的性能要求,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材料所组成的复合型药型罩。其通过结合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来满足药型罩的设计要求,相比于单金属药型罩,它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吸收机制更合理、破甲性能更优越,是药型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些复合材料中以钨铜合金的各项性能与药型罩最为匹配。钨铜合金是由体心立方结构的W和面心立方结构的Cu两种理化性能差别较大的既不互溶又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伪合金。其不但具有W的高硬度、高强度、高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优良的耐磨性,还具有Cu的可塑性以及优良的导电导热性。钨射流具备较高的头部速度,在侵彻装甲时能有效缩短贯穿时间,从而利于对抗反应装甲。但是其质地较脆,粉末粘结性较差,而延展性好的铜粉加入有助于其成型,并使得射流稳定性提高、不易断裂。

但是,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所制备的钨铜合金材料,由于金属粉末流动性较大,在机械化填料、压制成型等过程中需控制的随机因素有许多,所形成的晶粒较为粗大、组织均匀性较差、密度分布难以控制、穿深波动较大,致密度无法达到相关武器装备的需求。另外,钨铜复合药型罩对装药的炸高十分敏感,在大炸高下破甲深度迅速下降,最理想的炸高为3倍口径尺寸。这也是复合药型罩存在的共性,即在小炸高条件下其破甲深度可比纯铜药型罩提高30 %左右,但在大炸高下性能迅速恶化,不能获得延性射流。为此,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采用喷雾热分解制粉-球磨湿混-液相烧结法制备细晶粒钨铜合金药型罩的新型工艺。其中喷雾热分解制粉所析出的纳米级钨相近似于球形,且均匀分布在Cu基上,改善了二者的活性;球磨湿混可减少粉末氧化,防止金属颗粒聚集长大;液相烧结则使材料致密化程度更高,均匀程度更好。

钨铜药型罩

含三氧化钨的加氢脱硫催化剂

轻质油品中的总硫含量、硫醇含量及酸值是一个重要指标。硫醇本身具有腐蚀性,且使油品产生恶臭,并且降低油品质量和安定性,因此,在石油加工中,轻质油品中硫醇的脱除或转化变得十分必要。目前工业常用脱臭方法有三类,分别是:酸碱电化学精制工艺;氧化脱臭工艺;加氢精制工艺。
 
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加氢精制工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成本关系到整个加氢工艺的操作费用。大部分催化剂的金属含量都较高,其成本也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通过引入氧化镍、三氧化钨、氧化钴为主要活性组分,并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可以在降低催化剂中金属含量的同时,显著提高催化剂的低温脱硫活性。
 
脱硫催化剂和WO3
 
一种金属含量和成本较低,且低温活性较高的含三氧化钨轻质油品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氧化铝的前驱物(拟薄水铝石、三水铝石等)经成型、干燥,然后在空气或水蒸气氛围下于500~700℃焙烧1~6小时,制得氧化铝载体;
2.用含钨及镍的化合物水溶液浸渍所得氧化铝载体,干燥并焙烧。其中最终催化剂成分三氧化钨的含量约为总质量的4%~10%,氧化镍为2~4%;
用钴的化合物水溶液浸渍步骤2得到的产物,并在150~250℃下焙烧2~4小时得到含三氧化钨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其中,钴化合物的用量应使最终催化剂中含有0.02~0.5%的氧化钴。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用于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

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目前,国内外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科研和实践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过使用新型复合载体,并调变活性组分,引入适当的助剂改性,加入金属络合剂等,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使用寿命。在石油炼制领域中,Y-Al2O3是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首选载体,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载体。
 
然而,由于单一氧化铝载体易与活性组分(三氧化钨、氧化镍)之间会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无催化活性的新相;另外,在加氢处理高氮汽柴油时,Y-Al2O3只含有L酸,其中心与碱性氮发生强吸附,进而抑制了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的性能。故而,这些单一氧化铝载体的催化剂在重质馏分油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文章介绍一种适用于轻质油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脱氮、加氢脱硫活性等优良特性,以Al2O3-ZrO2-SiO2-TiO2多元氧化物为复合载体、以W-Mo-Ni-Co四元金属为活性金属组分、以P为助剂。在这个复合载体体系中,载体表面酸性的中强酸比例得到提高,有利于氮杂环的开环断裂,从而提高脱氮活性。
 
以W-Mo-Ni-Co四元金属为活性金属组分,添加助剂磷,配置成具有稳定溶解性能的浸渍液,并采用分步饱和浸渍技术,负载活性金属组分和助剂,提高金属的分散度和利用率。其中三氧化钨在催化剂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12~35%,这也间接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浸渍过程中加入少量络合剂,提高共浸液的稳定性。
微信:
微博:

 

为什么选择钨飞镖?

飞镖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而在中国的普及却是这十几年的事情,直到1999年5月国家体育局才将飞镖运动列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在欧美地区,飞镖运动的流行和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这样说:“无飞镖,不酒吧。”在欧美的每个酒吧里,飞镖都是必有的娱乐项目,它的包容性和趣味性使得男女老少都可参与进来,共同分享快乐。
 
说到飞镖运动必然离不开飞镖。而飞镖也可以分成很多种,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重量都会造成飞镖使用性能的不同。选择飞镖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也许有些人喜欢握着轻一点的,有些人喜欢重一点。通常昂贵一点的飞镖有铜镖、钨飞镖等,两者也相对重一点,可根据里面含铜、含钨量的不同来进行调整。钨飞镖在各种俱乐部和专业的锦标赛中更为流行,因为它的体型较细,原因在于钨合金具有的高密度特性。高密度意味着重量大,重量大意味着可以缩减它的体积,从而拥有更纤细的体型,手感也更佳。高密度也意味着它的稳定性会更好,从而更容易在比赛中稳定地发挥。且钨飞镖耐腐蚀、耐磨损,可长久地使用而不损坏。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钨飞镖是您进行飞镖运动的最佳选择。
钨飞镖
微信:
微博:

飞镖比赛规则之杀手

飞镖有许多种玩法,比如现在较为常见的01比赛项目,即301、501;板球比赛、上海、英式板球、515等等。这些比赛各有各的规则,各有各的趣味,但无一例外地成为人们业余休闲活动中的快乐源泉。但是选择好的飞镖会让人们的满足感和快乐得到更大地提升,因为好的飞镖才能更好地投出好的成绩。钨飞镖的高密度特性,使其拥有很好的飞行稳定性和更好的手感,易于镖手自我调整,因而成为许多大型飞镖比赛的首选飞镖。而在平时休闲运动时使用钨飞镖,也能更快地锻炼出手感从而把握投镖的感觉,获得优异的表现。
 
杀手在飞镖比赛中是一项比较富有竞争性和刺激性的游戏,它不限制人数,但是若能三人以上参与会使得比赛的趣味性更高。“杀手”飞镖比赛规则也并不复杂,它的开局方式可任意自选,分数区视人数的多少进行平分,且同一个选手的分数区不能集中在一起。比赛开始时第一名投镖的人只有在命中自己分数区任意分数的双倍后才能成为杀手,从而获得“杀人”的机会。如果将投中一次双倍区视为一分的话,在游戏的开局起始,每个人都有三分。率先取得“杀手”资格的人,可以任意投其他几位选手分数的双倍区,投中一次对方扣掉一分,三镖都投中,对方即淘汰出局。但若误投中自己的双倍区,则倒扣自己一分。最后一名分数大于0的,为胜。
钨飞镖
微信:
微博:

 

钨青铜制备方法

钨青铜的制备方法可分为湿化学法、热还原法、和电化学法。近年来,随着材料制备方法丰富, 出现了一些新的制备方法, 如离子交换法、机械物理法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备方法中, 低温合成技术倍受青睐。低温制备出来的材料其缺陷密度等细微结构的不同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1.湿化学法
这类方法首先被应用到HxWO3的制备中。普通的湿化学法的制备过程为:WO3 晶体浸在酸性和金属粉末(Zn、Pb、Sn等)的溶液中,在特殊的容器(如Jones反应器等,能够实现反应物同空气的分离)里进行反应,制备出氢钨青铜,反应过程中氢进入到了WO3的规则空隙中。如用六方结构的WO3 和盐酸、Zn 制备出了六方结构H0.3WO3,它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能;WO3在1mol /L的硫酸溶液中,以In作催化剂制备出了四方结构H0.23WO3

通过先驱化合物在溶液中加热分解也可制备出钨青铜。如仲钨酸铵,即(NH4)10(W12O41) 5H2O在非水溶液(冰醋酸、乙烯基乙二醇或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溶液)中,一定压力下,加热到200 ℃,最后得到产物为六面体结构的(NH4 )xWO3

湿化学法由于其合成温度相对较低,产物结晶状态比较好等优点而成为合成方法中研究的热点,但现在通过这种方法合成出来的钨青铜种类还不是很多。

钨青铜放大10万倍电镜照片

2.热还原法

2.1相-相加热还原法
这种制备钨青铜的方法应用得比较早。制备过程如下:首先, WO3、金属钨粉末(或WO2 )和金属M的钨酸盐按适当比例均匀混合,然后在惰性气氛或真空下加热,反应温度一般在1 000 ℃左右。反应完成之后除去未反应的杂质,即可得到比较纯净的MxWO3。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x/2M2WO4 + (1-x)WO3 + x/2WO2→MxWO3

2.2 热分解法
这种方法即通过先驱化合物(主要是多酸配合物、过氧多酸配合物及一些含钨的复杂化合物等)加热分解来制备钨青铜,出现比较早的是偏钨酸盐和仲钨酸盐加热分解制备钨青铜。
例如:仲钨酸铵热分解制备氢钨青铜步骤如下:
1)APT, 即(NH4)10(H2W12O42)7H2O,在100 ~200 ℃下分解为(NH4 )10(W12O41)5H2O;
2)(NH4)10(W12O41)5H2O在200-250 ℃下继续分解为(NH4)0.33WO3
3)在250-575 ℃下,(NH4)0.33WO3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大量地转变为H0.33WO3和WO3
其中(NH4 )xWO3可分解制备HxWO3。这一过程的温度范围一般是150-350 ℃,同时,往往伴随着晶形的转变,用方程式表示:(NH4 )xWO3=HxWO3+xNH3(g)。

3.电化学法
这类方法是制备钨青铜,尤其是氢钨青铜和锂钨青铜比较常见的方法,而且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也是这两种钨青铜一些应用的基本反应。电化学法制备钨青铜不需要较高的温度,而且易获得完好的晶体。其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将WO3按照一定的方法制成电极, 然后以WO3 电极为阴极, 以石墨、Pt等惰性电极或锂薄等为阳极,在硫酸、硝酸或相应的锂盐中电解, 可得到氢钨青铜及锂钨青铜。对应的阴极反应方程式为:
xH++WO3+xe=HxWO3
xLi++WO3+xe=LixWO3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

金属钨制品

金属钨制品图片

高比重钨合金

高比重钨合金图片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图片

钨粉/碳化钨粉

钨粉图片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图片

钨化学品/氧化钨

氧化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