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應對稀土貿易敗訴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30
- 作者 HJF
- 點擊數:276
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起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這意味著我國多年來的出口配額管理制度或將被迫取消。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此案還有60天的上訴時間,上訴機構要在三個月內作出裁決。因而,中國還有時間去後續應對。
此案對中國不是好消息,有人擔憂稀土出口配額取消之後,中國稀土企業將再現惡質競爭,稀土價格變成“黃土價”。這也是美歐日等市場希望看到的景象。
其實,稀土價格只要符合市場規律,中國並非特意對稀土出口實現配額制度。但這為國際社會所誤讀,美歐日市場習慣對稀土貿易以外的因素過度解讀。他們以中國稀土資源的壟斷性為理由,從稀土資源尤其是重稀土在航天軍工科技中的不可或缺出發,將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視為中國制約他國的戰略手段。
這些,在美國播出的政治劇《紙牌屋》第二季中演繹得淋漓盡致,中國商人和美國資本寡頭的稀土交易,成為白宮“一、二把手”明爭暗鬥的主線。此外,日本對華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也焦慮不安,甚至以發現海底巨量稀土礦,對華進行虛虛實實的輿論戰。
中國保護本國稀土資源,甚至作為維護利益的手段,並無不可。以美國為例,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長期不予開發,而不惜發動多場戰爭以維系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支配地位,足以說明美國在維系本國全球大國地位時,在政治、經貿、外交和資源等方面的精打細算。中國保護本國稀土資源,而且是在WTO的機制下,通過正常的貿易手段維護本國利益,當然也沒有問題。
在現實主義的國際關系中,不管政治外交還是經貿關系,利益博弈處於首要地位。在利益最大化的競爭中,若政治外交要靠綜合實力的比拼;貿易戰則要看WTO規則的博弈技巧,作為WTO的新成員,面對美歐日等貿易老手,中國顯然不如他們長袖善舞。
作為貿易大國,中國這些年頻繁和美歐日等國在WTO內過招,在貿易戰中積累了經驗。對中國而言,勝敗已經成為兵家常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國在貿易戰中成長為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要想成為第一服務貿易大國,未來的貿易應訴迎戰之路還很漫長。
討論中國稀土案敗訴,不僅要釋然而且要有信心。首先,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已經起到了棒喝內外市場的作用。對外,國際市場一陣驚慌並起訴,證明中國作為稀土儲量大國貿易強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對內,促使那些粗放低端的稀土企業轉型升級,使其沿著國家有序監管的路徑發展。其次,契合中國生態文明的國家方略,惡質競爭下的稀土產業亂像,不僅出口價格內訌讓國外獲利,而且濫采亂挖,也造成高能耗、高汙染和產能過剩,這是中國當下亟需治理的典型“產業病”。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看似針對外貿環境,實質上對內催生產業整合,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稀土資源,涵養了自然環境。
即使西方不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也完成了使命。據統計,2013年我國稀土出口配額為2.4萬噸,但實際出口不足2.3萬噸,出口金額只有6.03億美元。中國稀土業最大的問題是存量共多,供需市場失衡,價格下跌較大。若出口配合增加,美歐日市場或許能夠消化一部分存量,讓生存狀況不好的稀土業能夠稍稍有些生氣。以外需市場拯救內需過剩,也許是中國敗訴收獲的另類勝果。
中國上訴未必是最佳選擇。重要的是中國要保住中國重要的稀土資源,通過產業整合、技術更新和稅費舉措,使粗放、紊亂、浪費的稀土產業集約化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市場競爭能力。在確保國家戰略需求的前提下,形成統一的對外定價權,實現最高的出口利潤。需指出的是,加大打擊稀土走私的力度,堵住稀土非法低價流入國外市場的漏洞,更為迫切。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西方稱中國稀土戰略完敗 下一步該怎麼辦?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27
- 作者 HJF
- 點擊數:236
美國、歐盟、日本起訴中國稀土、鎢、鉬出口限制,中國則提出“保護環境”這一非常西方式的說法來抗辯,而WTO最終站在了美國一邊。WTO(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敗訴。英國《金融時報》稱 “這是美國、歐盟和日本取得的重大勝利”,而日媒更是底氣十足地評論“中國的戰略完全失敗”。的確,我國稀土等產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違規,給了歐美日等國極大的利好,以此為切入口,我國的戰略資源出口管理制度可能將面臨沖擊。
依照西方慣用說法,稀土是一種發展高新技術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是從智能手機到導彈制導都離不開的“工業維生素”。然而過去多年,中國卻以僅占全球總儲量23%的儲備向世界供應了95%的稀土產量,不僅價格低得猶如“黃金賣了土豆價”,還有巨大的環境成本需要付出。而當中國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限制稀土出口時,美日歐卻表現出焦躁,接連說“不”。
WTO為何對歐美限制戰略資源政策視而不見——歐美深諳必勝之道。一般來講,世貿組織成員必須遵守交易自由、待遇無差別的規則。但在世貿組織關貿總協定第21條款卻提出:允許成員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作為例外處理的貿易(簡稱安全例外)。正是根據安全例外規則,1996年,在美國主導下,西方國家制定了“瓦森納協議”,“瓦森納協議”旨在通過信息通報機制,提高常規武器、敏感兩用物項及技術轉讓方面的透明度,從而協助成員國規範出口控制法規,防止有關敏感物項和技術擴散。成員國包括世界主要武器生產國和出口國,包括了美、英、日、法、德、俄等共34個國家。
中烏軍工合作緊密,除了轉讓“瓦良格”號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型項目外,在艦船、坦克、飛機的動力系統,特別是各型發動機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目前中國諸多水面艦艇,包括“瓦良格”號在內,還有“中華神盾”艦所用的燃氣輪機DN/DA-80、中國為巴基斯坦開發的“哈立德”主戰坦克所用的柴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獵鷹-15所用的發動機AI-222,以及適合高原山地直升機的發動機,均來自烏克蘭。但烏克蘭也是瓦格納協議成員國。美國人有可能根據需要阻止烏克蘭的一些武器和軍械向中國出口。
由於中國一直被排除在外,在“瓦森納協定”指引下,掌握世界重要軍事技術和產品的發達國家一直嚴格限制中國進口《管制清單》的稀有資源、先進技術和設備等。比如,有些國外高端五軸聯動機床的關鍵軟件就限制出口到中國,甚至連使用部門和安裝地點也是有所限制的。
實踐告訴我們,中國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利用好WTO安全例外規則,及早建立符合我國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資源管控體制,以防止類似被動的局面再次發生。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WTO裁定中國稀土“配額”敗訴 發展需謀新路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21
- 作者 HJF
- 點擊數:266
日內瓦時間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
報告認為,中國對稀土、鎢、鉬征收出口關稅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的相關規定不符,中國對涉案產品施加出口配額也不符合《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最終,專家組初步裁定,中國對三種原材料的出口稅、出口配額和出口管理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中國在這一訴訟中敗訴。
此次訴訟始於2012年3月13日,由美國主導提起,美國在稀土問題上一直在與日本和歐洲交換信息和意見,認為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對各國的高端產業等產生了影響,有必要通過WTO進行解決。
稀土主要應用於電子、冶金、軍工方面,在信息化、科技化社會的起到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已故國家主席鄧小平曾經對稀土的重要性提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世界強國無不對稀土高度重視。日本在2006年提出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儲備品種新增鉑、銦及稀土3種稀有金屬。歐盟在2010年6月發布《對歐盟生死攸關的原料》,將包括稀土在內的12種稀有金屬列為未來歐盟緊缺原料。
我們假設一下,行業延續之前的大量開采稀土並大量出口,結果是什麼呢?
我國是稀土儲量的曾經的世界第一,經過20年的開采,中國稀土儲量只為原來份額的四分之一,消耗驚人。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在15至20年後開采殆盡,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到時候的情形是“中東仍然有石油、中國曾經有稀土”。與之對應的是美國資源豐富,卻是第一個封存礦山,進行稀有金屬礦產保護的戰略儲備國。
中國加入WTO後,經濟快速發展,成績有目共睹。同時,付出的環境、資源成本也是巨大的。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新階段的發展基調,其中“不片面追求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等關鍵詞,體現經濟轉型、環境和諧的新目標。
稀土目前的價格,環保方面的成本體現不足。稀土開采對環境的破壞極大,在被開采完的稀土礦周圍已經不再生長植被,有的甚至整座山已被挖空,變成了遍體鱗傷的禿山。“僅贛州一地,如果要對開采稀土等礦產破壞的土地進行生態修複,初步預計資金投入將高達380億元以上。”江西省工信委發布的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整個江西省稀土主營利潤也只不過為64億元,380億的巨額“環保欠款”是2011年江西省整個稀土行業利潤的6倍之多。已有業內人士指出,提升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將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環保領域政策的執行力度,將對未來稀土發展的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對於稀土資源,國內各企業也在積極探索行業發展、保護的新路。2011年4月開市交易的的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經過各界的支持,探索民間收儲國內重要稀有金屬資源的新模式。目前在銦等多個品種上,交易量、交收量世界第一,已經事實上形成了定價權的回歸,有力的支持行業的發展。
3月28日,我國首家專門以各類稀土產品為交易品種的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所—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在試運行3個多月後正式開盤運營。標志著我國向謀求稀土國際定價權邁出了重要一步。2012年8月,包鋼稀土[0.85% 資金 研報]、廈門鎢業[0.90% 資金 研報]等12家稀土企業在北方的稀土重鎮包頭成立國內首個稀土交易平臺。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的正式開盤,對未來稀土行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利好,為合理利用稀土資源提供物質基礎,在WTO框架下,成為資源保護領域新的解決選項。(作者:張立福)
注:世界貿易組織(WTO)是1995年1月1日建立的,前身是1948年設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盡快使全球經濟得到恢複,各國探討建立一個處理國際經濟的合作組織,成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第三個機構(另兩個機構即現在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由50多個國家設想的完整計劃是建立一個國際貿易組織(ITO),作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被稱為“經濟聯合國”。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王韜:南轅北轍的中國稀土保衛戰忽略了什麼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22
- 作者 HJF
- 點擊數:264
3月26日,WTO正式裁定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違規,這意味著稀土、鎢、鉬出口保護案在WTO敗訴了。雖然還有上訴終裁的一點餘地,但過去幾乎找不到終裁把初裁結果扳回來的例子。基本上可以說,由於中國在稀土政策上的破綻,中國通過配額管理保護本國稀缺自然資源的努力,終究在最近一敗塗地。
我們在對外討價還價的時候,可以宣揚“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儲量長期供應全球90%以上的市場需求,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中國是以約1億2000萬噸稀土儲量,每年供應全球總共僅僅12萬噸的市場需求,足可供應1000年左右。
讓人著急的是,與極受輿論關注、挖一千年也挖不完的稀土相比,20、30年內就可能挖絕的鎢礦、鉬礦,卻幾乎沒有人關心。
稀土已淪為一般資源
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停留在中國稀土儲量占全世界90%的舊數據時代(以下提到所有稀土儲量,均按地礦標准,以蘊含的稀土氧化物REO儲量計算,並非原礦質量)。這個數據本身沒有錯,30多年前,中國在包頭白雲鄂博發現了上千萬噸稀土,當時除了中國,其他外國已發現的儲量極少,因此中國稀土儲量占當時全世界已發現稀土儲量的90%。但這畢竟是30多年前的老黃曆了,而且要注意的是,這裏說的都是輕稀土,按照當時的科學水平,幾乎沒人意識到輕稀土實際上分布極為廣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世界發現的輕稀土儲量,早已從三十多年前的不到2000萬噸,增加到如今的6億噸以上。中國的儲量也增加了好多倍,但中國以外的新發現稀土儲量,增加了足足百倍以上,把我們的占比攤薄了。結果卻產生出了許多以訛傳訛的東西,什麼“中國稀土儲量越來越少了”、“中國稀土資源三分之二都挖光了賣到國外去了”之類。實際完全是誤解。
那麼中國自己的儲量增加了多少?筆者綜合《世界稀土經濟》、《稀土信息》、《江西稀土通訊》的數據統計,1985年至今,中國已探明的稀土儲量從不到1500萬噸輕稀土和幾萬噸中重稀土,增加到了如今超過9100噸輕稀土和2800多萬噸中重稀土,而且還在大幅增長中。(1997年增至4300萬噸,2001年增至7130萬噸,2007年增至9100萬噸。)過去這幾年就增加了新的輕稀土探明儲量2000多萬噸、中重稀土探明儲量800多萬噸。比中國幾十年來稀土出口總額全部累計加起來還要多25倍以上。
或許是因為保密和層層審批的問題,不同層級部門公布的數據往往有許多滯後性。例如,直至今日在許多公開數據中,福建龍岩市的重稀土探明儲量依然是45900噸REO,但實際上在2012年底,龍岩市國土資源局就透露說,根據他們委托福建省地質地層研究院進行的稀土儲量調查,其稀土儲量已經極大幅度增長至178萬3966噸REO。(僅此一地,就相當於全國所有重稀土年度開采量指標的200倍以上。)
而且儲量還有極大增加的可能性。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2012年地質工作會議得出的結論,廣東通過當年地質勘探普查工作,得出的廣東省重稀土遠景儲量,是已探明儲量的931倍!
中國輕稀土的儲量,如今相當於全世界1000年的終端消耗量。重稀土的儲量,也相當於現在全世界近1000年的終端消耗量。以國內開采企業已經極度過剩的最大開采能力計算,即便全力開工,在二三百年內也是挖不完的。
相比之下,中國珍惜的黑鎢礦已經接近幹涸。哪怕是難冶煉品位低的黑白混合鎢礦、白鎢礦,也僅存180萬噸,在經過一百多年的開采後,中國鎢礦的總儲量從最多時的580萬噸,持續下降到現在的180萬噸,預計在20年內也將挖絕。鉬礦雖然尚有340萬噸,但也日漸減少,新發現的礦藏儲量遠遠跟不上消費速度,預計在30年內耗盡。
鎢、鉬不僅在工業中用途廣泛,消耗量極大,而且在軍事上也極為重要。這樣珍惜的戰略性資源,不僅關心的人很少,國家也缺乏實質力度。稀土,特別是輕稀土,到了今天,年消費量/探明儲量的比例是1000年,顯然屬於一般資源,而非稀缺資源。硬說這是稀缺資源需要以逐年遞減的配額來加強保護,那麼在WTO敗訴,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在WTO框架下的參加國是不能對一般產品做對外出口限制的,只能對稀缺資源實施保護政策。參加一般產品類訴訟肯定是必敗無疑,而在上訴過程中也沒有多少回旋餘地。
但此次歐美卻得以順利地將它們捆綁在一起,利用稀土上的破綻,把中國通過配額管理保護鎢、鉬這些本國稀缺自然資源的努力,一下子擊潰了。更糟糕的是,未來鎢、鉬這些本國真正稀缺的自然資源如何保障,看不到有人去關注,這是值得憂心的地方。
沒有悟到其中關鍵的人頗為不少。筆者發現有相當一批論者雖然了解WTO國際法領域,卻並不了解礦產資源方面,仍然不知道到底何者比較珍稀。依然以為稀土是稀缺的戰略資源,而鎢、鉬產品只是一般資源,為稀土被捆綁而歎息,卻不知道實際上鎢、鉬才是無人關心的真正受害者。
稀土“假痛”何時了
“資源匱乏的日本大肆購買中國的XX資源,將其埋入海中存起來,以備未來幾十年之用。”從“煤炭”到“稀土”,這個經典的XX裏,被填入了種種名詞。可要是追問具體埋藏地點、作業時間、埋藏數量、撥款來源,就支支吾吾了。我們今天已經不是資訊匱乏時代了,多追問幾句就能發現破綻。“稀土之痛”的神話,其實就是一些專家,利用讀者(包括絕大多數政府人員)缺乏專業資訊的弱點而鼓吹起來的。
讓我們仔細剖析下“稀土之痛”從何而來。首先,假裝中國和外國的稀土都沒有新增探明儲量;然後,通過中國稀土占世界90%到只占23%的比例變化,不提具體儲量數據,讓人誤以為是中國的稀土挖完了,而外國存著不挖,所以中國比例下降了;接下來,就是宣揚,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各種新材料、新能源不斷研發,現有所剩不多的稀土儲備,將很難滿足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未來一旦變成純進口,我們花費的不僅是幾十倍、幾百倍的金錢,更可能將在戰略上被西方國家鉗制;最後,自然得出結論,如此珍惜的資源,現在被大量廉價出口,所剩無幾,以至於威脅到中國自身未來的發展,那當然要大打“稀土保衛戰”了。
可惜開頭上錯了,就一路全錯了,結果當然是錯的離譜。既然根本不存在“中國稀土儲量逐年減少”、“稀土只剩少量,不夠自己未來用,卻還低價賤賣”,這些臆想便顯得觸目驚心。
那麼何來“稀土之痛”?只能稱之為“假痛”!
可歎的是,只需要一再編造“假痛”,就能多掙幾十億上百億真金白銀,又管它什麼稀土產業鏈的持續健康發展呢。在短期暴利面前,稀土“假痛”何時能了!
“稀土保衛戰”完全是南轅北轍
眾所周知,年消費量/探明儲量的比例大於100年的,一般都屬於擺脫了稀缺資源範疇,大於500年的,基本上就可以視為近乎無限多的過剩資源了。稀土,特別是輕稀土,在幾十年前全世界發現量尚不多的時代,被當時的人視為是戰略資源,這很正常。
可到了今天勘探成果越來越多,中國以外的輕稀土儲量也足夠供應全世界5000年,加上中國,可以供應6000年之久。從事實出發,輕稀土只是一種一般資源,而非稀缺資源。既無專門保障的價值,也無討價還價的戰略意義,反而授人以柄。我國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在建立稀土配額保護的時候,把輕稀土納入保護範圍。
就是這樣並不稀缺、在全世界都可以說儲量豐富,而消耗量仍然少得可憐的輕稀土,根本不必保護,也沒有保護的意義。卻在一片“稀土保衛戰”的呐喊助威中,大獲全勝,得到了國家稀土保護投入的90%,而中重稀土只得到了殘羹冷炙。
以包頭白雲鄂博為例,作為伴生礦被分離出來,堆入尾礦壩的輕稀土,這些儲量實際上還是在那裏存在,幾十年來堆積如山。稀土又不是雪花,放在露天山穀中會融化。要國家投入主要精力耗費巨資建個倉庫,花高價把輕稀土特意買去裝進倉庫裏。就算輕稀土十分有戰略意義,這也夠黑色幽默了。何況輕稀土儲量實際缺乏重要的戰略價值。
而中重稀土呢?雖然它的儲量也同樣多的厲害,足夠供應全世界1000年,但至少目前中國以外的地方發現的還比較少,開采成本也遠高於中國,中國目前還能擁有9成的儲量比例,也就擁有相對足夠大的市場話語權,還可以繼續視為是戰略資源,而且具有討價還價的戰略價值。
但奇怪的是,在所謂“稀土保衛戰”中,輕稀土收儲,重稀土反而不收儲。
中國稀土礦廠
中重稀土企業還成了被坑的對象——重稀土比輕稀土多蘊含的鋱、鏑等元素,不但不收儲,還采取限制出口、限制開采的錯誤措施。不僅拱手讓出市場份額和戰略性的國際市場控制力,而且失去市場的南方重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多數被迫停工或減產,而作為副產品的鐠、釹產量相應大幅下降,給主產鐠、釹的北方輕稀土企業留下了可觀的市場空間,讓根本無需保護的輕稀土企業又多掙一份錢。
北京高層不一定知道稀土到底儲量多少,本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豈會不知道本地的稀土儲量挖五十年一百年也挖不完。限制合法開采的結果,只能為私采盜挖、走私黑市大開方便之門。
比如江西贛州市不無委屈地指出,贛州市就算停止一切勘探工作,目前已探明的中重稀土資源儲量少說也夠開采四五十年,如按勘探中的遠景儲量則可供開采近千年。硬說中重稀土是極度稀缺資源,必須壓縮開采規模,他們根本沒法向當地百姓解釋得通。
稀土保衛戰的目的是為了保衛中國稀土產業,實際結果卻是扼殺了中國稀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道理很簡單,既然不存在剩餘儲量不夠未來用的情況,而是用量太少只愁賣不出去的情況。那麼種種限制出口、抬高稀土價格的行為,只是讓稀土用量的擴大受到阻礙。
毫無疑問,如果全世界稀土用量能夠比現在擴大十倍,那麼中國仍然可以在不用擔心不夠用的情況下,掌握比現在大得多的戰略話語權。
畢竟,用量擴大十倍,也仍然只是中國1000年/全球6000年,變成中國100年/全球600年,更不用說全國各地方地礦勘探上報中,都給出了極為巨大的稀土遠景儲量估計,等到稀土用量達到擴大十倍的那一年,中國新探明的稀土儲量還將有巨大的增長。
在保證一定的利潤和足夠的環保投入前提下,維持一個比較低的上遊價格,促進稀土下遊應用量擴大,對中國這樣稀土儲量極為巨大的國家來說才是長遠之計。而中國整個稀土產業鏈全行業的收益和成果才能達到最大化,稀土價格也自然而然會漲上去。
江西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孟慶江2010年就指出“如果下遊用不起稀土,改用替代產品,是稀土運用的倒退,傷害稀土行業本身。”不幸的是,這句話已經應驗了。
“稀土保衛戰”抬高了稀土價格,只是少數稀土礦企巨頭得利,但是價格高企對後續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近兩年行業疲軟,連續兩年稀土出口只勉強用去出口配額的一半。稀土配額政策的實際失敗,自然也就帶來了WTO上的應訴失敗。對稀土產業本身發展的不利影響,可能還將持續很多年。
而通過配額管理保護鎢、鉬這些本國稀缺自然資源的努力,被“稀土假痛”給拖累了,有可能被一並取消。未來鎢、鉬這些本國真正稀缺的自然資源如何保障,也無人去關注,這才是真痛!
百年、千年以後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二十年後就會發生的鎢、鉬資源幹涸,卻是我們每個人屆時都將面對的問題,將來被迫依賴進口的鎢、鉬等資源在戰略上被西方國家鉗制,誠可謂“巨災”威脅。
希望更多人能夠真正去關心了解一下我國面臨的鎢、鉬,乃至其他稀缺礦種的急迫危機。而不用為“稀土假痛”浪費感情。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稀土鉺市場低迷,鏑報價穩中有漲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18
- 作者 HJF
- 點擊數:297
今日稀土市場整體持穩,部分產品價格出現調整,有漲有跌,幅度都不太大,整體成交仍不太好,市場有活躍的趨勢。氧化鉺市場震蕩趨跌,一周以來,有的供應商已經調整過兩次價格,目前市場主流價格相對3月中下旬已經下調了約5千-1萬元,在32萬元/噸左右。有活躍跡象的鏑類產品市場,問詢逐漸增加,但詢價的較多。今日市場主流報價穩中有漲,商家報價平穩或上調的情況都有。據贛州地區一位報價在160萬元/噸的廠家反映,現在接受的出貨價格仍在160萬與昨日持平,但這個價格已經比上周末是要略有提高。其他報價較高的商家反映價格已經上調至165萬元/噸,只是成交還是偏少。目前據跟當地廠家了解,金屬鏑近一周行情平穩,報價一直在230萬元/噸,還沒有大的調整。
鑭、鈰市場價格波動幅度不大,按業內商家的反饋,現在3N氧化鑭和氧化鈰不帶票價格都在1.75-1.85萬元/噸左右,帶票目前贛州地區有商家報價在2.2萬元/噸。據包頭交易所今日氧化鈰報價,4N帶票已在2萬元/噸以下。鑭、鈰的應用價值相對鐠釹、鏑、釓等偏弱,且難以替代這些磁性原料,鑭、鈰本身在原礦裏含量就遠大於其他元素,目前市場上現貨仍是供應過剩。後市若中國放開稀土出口市場,中外輕稀土供應商將一起競爭國際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空間仍較為有限。據今日有業內人士微博報道萊納斯今年第一季度生產1089噸稀土氧化物,銷售量751噸,銷售均價22.63美元/公斤。不管是中國一國獨大,還是中外一起競爭市場,如果在原料供應市場的投入過多和競爭過大導致產品供應結構失衡,下遊市場應用的需求跟不上,供應過剩價格過低將是長期的問題。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