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钨条制钨粉——化学气相迁移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高,但是其对环境的破坏性也是逐年增加,因此各国对金属的回收越来越重视。日本在1975年就专门设置了钨回收专门委员会,简称为WR。该委员会估计每生产100吨硬质合金的时候可回收31.3吨的钨,也就是31.3的回收率,日本的实际回收率为10%,美国是20%。其中氯化法所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对原料的适应性比较广,目前,该方法被认为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用化学气相迁移的方法从废弃的钨条中制取钨细粉得到广泛关注。

首先是在950℃的环境下,用氯气将钨条垂熔时夹头两端的切块进行氯化,氯化物会通过氩气输送到还原管里,然后用氢气进行还原反应。将氯气装入工业瓶中,然后经过浓硫酸脱水后与氩气进行混合。用钯石棉在350℃的条件下对氢气进行脱氧,然后使用硅胶,分子筛进行干燥。最后将反应获得的超细钨粉收集放在收粉管里面,在净化和吸收其中的氯化氢之后,含氢废气会排放燃烧。最终制备的钨细粉含氧量为0.64%,氯气含量为0.075%,氯化残渣为0.033%。

通过化学相迁移的方法也能制备相同质量的钨细粉。虽然在纯度上,铝的含量稍微比较高,但是其他所有金属杂质大多低于甚至等同于工艺钨粉制备的超微钨细粉。这样以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工业成本,还有利于钨细粉的应用推广。

钨粉和钨条

微信:
微博:

 

钨条与卫星

卫星是指一种宇宙中的天体,它环绕着一颗行星并且按照一定的闭合轨道作周期性的运转。在太阳系里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天体。目前被人类所发现的天然天体总数就至少有160颗。天然天体是指环绕着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天体。

前不久,国际上出现了一种名为卫星动力炮的武器,人们称之为“上帝权杖”。这是一种还在研制和开发当中的地外打击装置。理论上,这种武器可以通过轨道天体携带的钨条对地面进行射击,而且如果在理论条件下是可以覆盖整个地球的任何一个范围的。从太空发起的攻击,不仅能够摧毁大片地面建筑群,就连深达数百米的地下掩体也无法避免。动力炮是通过重力打击地面,可加速到3403米/秒。相当于核武器的杀伤力,但是不会造成灾难性的核辐射。

在电影《特种部队2》中提到的所谓“发射井”都可视为地球同步卫星,钨条在没有推力的情况下会和“发射井”一起绕着地球做椭圆运动。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类型钨制品落地的动能不超过其在近地轨道上拥有的势能,而它在近地轨道上的势能也不能超过发射它的火箭所拥有的动能。所以,实际上该类型钨制品的落地动能大概不到火箭燃料能力的四分之一,因此,这种武器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钨条和卫星

微信:
微博: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制备技术

钨电极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且无放射性,是钍钨电极的最佳替代品。但是该电极成品率,生产成本高,因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掺杂稀土虽然有利于降低电极的逸出功,改善电极的焊接性能。但是稀土元素会阻碍钨晶粒长大,在进行加工时,会提高材料的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使得钨电极的变形抗力增大,使得材料烧结工艺不易控制,且加工率低。

对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的制备技术进行改善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成品率和降低制备成本。制备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时,以APT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掺杂La、Y和Ce等稀土元素,可以实现均匀掺杂。采用二段还原法能够制备性能良好的稀土钨金属粉末。在还原过程中,可以采用大温度梯度还原法调控粉末粒度。烧结过程中,在烧结颈长大闭合前使稀土均匀分布在钨条中,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烧结坯条。在加工过程中,适当提高加工阶段的初始加工温度,采用多道次加工变形技术,使得钨条变形均匀,提高产品加工率和成品率。

通过严格控制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制备过程的工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率,且制得的钨电极具有优良的性能。另外,它还有利于实现复合稀土钨电极的工业制备,降低电极的生产成本,扩大其应用范围。

微信:
微博:

钚-239钨防辐射屏蔽件

钚-239钨防辐射屏蔽件钚-239是钚的一种裂变同位素,其主要用于易裂变材料或其它材料的生产,或用于进行工业规模辐照。钚-239能够以比高浓缩铀-235更低的成本生产大量纯钚-239,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核武器和核电站。钚-239是通过反应堆中产生的快中子轰击铀-238人工生产的,一个钚-239原子可以裂变产生207.1兆电子伏特能量。在反应堆中,铀-235通过原子裂变产生两到三个中子,这些中子由铀-238吸收并产生钚-239和其它同位素。实际上,生产堆的作用就是烧掉一部分铀-235来换取钚-239,平均每燃烧一个铀-235原子,将得到8个钚-239原子。钚-239也可吸收中子,其具有24110年的半衰期。在所有常用的核燃料中,钚-239的临界质量最小。

钚-239具有毒性,且可以发射α粒子。α粒子具有放射性,主要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相当于氦-4的内核或电离化后的氦-4,即He2+。通常具有放射性且原子量较大的化学元素,会通过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从而转变成较轻的元素,直至该元素稳定为止。α粒子的体积较大,又带有两个正电荷,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它物质。一旦人类人体吸入或进食会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物质(如吸入辐射烟雨),α粒子会直接对内脏细胞进行破坏。虽然α粒子的穿透能力弱,但由于其具备强的电离能力,其对生物机体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其它辐射。

钚-239钨辐射屏蔽件是用于屏蔽放射性钚-239同位素所产生辐射的屏蔽件。与传统的屏蔽材料(如铅)相比,钨合金屏蔽件体现了很好的辐射屏蔽效果。铅较早被用于屏蔽件领域,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铅屏蔽件的屏蔽辐射能力不够高,还会严重污染环境。而在同等厚度条件下,钨屏蔽件的辐射屏蔽能力是铅屏蔽件的两倍,且其重量比铅少25%至50%。此外,钨合金屏蔽件材料是无毒的,其对人体没有伤害。

微信:
微博: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也被称为超细晶钨铜复合材料,与普通颗粒的钨铜复合材料相比有着更为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其颗粒尺寸一般介于1-100nm之间。通常,纳米微粒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2.表面效应:纳米钨铜微粒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之比随着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增加,粒子表面结合能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纳米微粒性质变化;

3.量子尺寸效应:当钨铜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尺寸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向分立能及转化。其间存在不连续的被占据的高能级分子轨道,与此同时也存在违背占据的最低分子轨道,并且高低轨级间的间距随纳米颗粒的粒径变小而增大;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和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5.库伦阻塞与量子隧穿:纳米级尺寸中,充电和放电过程是不连续的,充入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被称为库伦堵塞能。而在这样的小体系中单电子运输行为称为库伦堵塞效应,若两个量子点通过一个结连接起来,一个量子点上的单电子穿过能垒到另一个量子点上的行为就是量子隧穿。

而纳米颗粒的钨铜材料在热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超导性质、催化性质等方面有着更优良的特性。热学性质上,在超低温情况下,纳米颗粒的钨铜材料热阻几乎为零。磁学性质上,纳米微粒尺寸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就会进入超顺磁状态,呈现较高的矫顽力。光学性质上,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更为显著,在光学上表现为宽频带接收,使得分散系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纳米钨铜颗粒的超导转变温度也随着粒度的减小而提高。另外,在催化性质方面,随着粒径的减小反应活性明显增强,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催化断裂H-H、C-H、C-C、C-O等化学键。

钨铜合金块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光触媒——空气净化大师

新型光触媒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生活在极高空气污染指数的环境中。近些年,随着雾霾来袭,室内空气的净化更多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空气净化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市场上光催化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是以二氧化钛为主导的光触媒,它以其优越的性能独占鳌头。
 
三氧化钨,是比二氧化钛具有更宽的光谱响应范围的一种光触媒材料,它对可见光响应。相比传统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产品,三氧化钨对于使用环境的需求大大降低;主要是它能够借助室内灯光或者太阳光,在微弱可视光下即可发挥高效应。并且,三氧化钨比二氧化钛具有30倍以上的分解净化能力,对于多种异味、细菌、病毒和VOC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分解消减效果,并且安全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堪称“空气净化大师”。
 
以氧化钨为材料的光触媒,能在室内微弱的灯光下,通过构成钨系钠离子,吸收光形成电子与空穴,释放出氢氧自由基与活性氧,分解室内病毒、细菌、VOC及去除异味。在有效光线照射下,氧化钨具有表面氧化还原的反应,这种氧化力是一般漂白水的数倍,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厨房用品、医疗器具、空气清净滤网和厨房用品等方面。
 
当打开灯或者让阳光进入房间的那一刻,干净美好的生活就已经开始了,空气净化大师——三氧化钨光触媒,真正给您带来干净清新的居室环境。
微信:
微博:

 

二氧化钛-三氧化钨光触媒复合膜

光触媒光触媒材料因具有氧化分解反应与亲水现象,近年来颇受重视。如果将它大面积涂布在窗材玻璃上,就可以增大反应面积,从而更有效的分解污染物或有害气体;另外,它的超亲水现象能使得玻璃能永保洁净。光触媒作为一种纳米级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一般在室外光照中的UV (紫外线)和室内照明400nm以下波段就可以激发它产生催化反应,而不需要额外浪费能源。
 
二氧化钛是现有的应用最为广泛、光催化效果相当好的一种光催化剂。单一的二氧化钛薄膜一般为透明的,其穿透力达到80%,加热后其穿透力与反射率完全没有减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穿透率反而下降。实验发现,掺杂三氧化钨后,复合膜面具有金属的反射光泽,其反射率大于纯二氧化钛膜的。另外,加热处理后,氧化钨结晶会与更多的氧产生作用,使原本浅褐色的薄膜变得更加透明,更没有金属光泽。当加热到450°C后,整个膜变成了白色,所以,在不影响薄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要控制适量的氧化钨掺杂量。
 
由于Ti 与W 很容易生成氧的空缺,掺杂三氧化钨会提高系统的电荷分离效率,拓展其光谱响应的范围,增加可利用的光频能量,在提供能量后激发与水分子的键结,产生亲水性,进而增强原本二氧化钛光触媒的光催化活性。
微信:
微博:

 

钨青铜在陶瓷电容器上的应用

温度稳定性对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制备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两种或更多的具有相反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 ε)的多元化合物混合,产生较小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的固溶体,这种方法经常用来实现材料的温度稳定性;或者,例如对于BaTiO3基电容器, 掺杂剂混合分散于陶瓷体产生室温附近的铁电-顺电相转变,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材料。目前,BaTiO3基化合物满足X7R标准,其介电常数在-55℃〜125℃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室温介电常数的变化率不超过±15%,在1MHz下的介电损耗tan σ小于0.02。但是如果不掺杂 PbTiO3(Tc = 495℃ ),它们的最高工作温度不超过130℃。
 
小型化的驱动和计算机的提速使更多的目光转向到耐高温部件,将来电容器必须能在150℃甚至200℃工作。然而,PbTiO3-BaTiO3复合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应用是不可取的, 一是1¾的毒性,二是在低氧分压容易分解,并且它还会和Ni基金属电极形成低熔点合金。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Bi2O3掺杂的BiTiO3基固溶体中。理想的新材料要求其相变温度介于-50℃〜250℃,不含PbO和Bi2O3,包含相对常见的、便宜的原材料。
 
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一些钨青铜结构钽酸盐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100)、 低的介电损耗,有望成为温度稳定型介电材料而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其中该系列陶瓷的介电常数ε r介于127〜175之间,IMHz下的介电损耗tan σ小于0.009,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 ε介于-7¾〜-2500ppm/℃之间。但目前这些钨青铜结构钽酸盐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偏大,介电常数偏低,因此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陶瓷电容器
微信:
微博:

钨合金核辐射屏蔽件

钨合金核辐射屏蔽件核辐射又称为电离辐射,是原子核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其可以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核辐射主要由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核爆炸和核事故都会产生核辐射,主要包括α、β、γ三种射线。核辐射对人体具有危害,但人体的躯体和生殖细胞对核辐射的敏感性以及受损后效应不同。当躯体细胞受损时,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使得人体死亡,躯体细胞死亡后,损伤细胞不会转移到下一代;而当生殖细胞受损时,下一代将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从而导致后代出现缺陷。

核辐射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这些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内辐射。其中,碘131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而铯137一旦进入人体,则会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必须避免人体受到核辐射的照射。γ辐射还可穿透一定距离被人体吸收,造成外辐射损伤。内外辐射所引发的放射病症状包括脱发、白血病、出血、呕吐、疲劳、皮肤发红、头昏、失眠、溃疡、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畸变、癌症、遗传性病变的发生率,对下一代的健康造成影响。一般来说,人体接受的核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的风险越大。

钨合金核辐射屏蔽件具有很好的核辐射屏蔽性能,是一种耐高温、适用性很强的钨合金屏蔽件。铅长期作为屏蔽件的原材料,但其屏蔽效果依然不如钨合金屏蔽件。钨合金屏蔽件是辐射屏蔽的首选材料。由于钨合金屏蔽件的密度很高,其屏蔽效果是铅的两倍,且重量只有铅的25%到50%。此外,铅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会危害人体健康,而钨合金屏蔽件无毒无害,是极其环保友好的屏蔽件材料。

微信:
微博:

 

纳米贵金属改性的三氧化钨光触媒涂料

可作为光触媒的材料有很多,其中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三氧化钨等。其中氧化钛因其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成为世界上最当红的纳米光触媒材料。理论上,波长小于 380nm的光可以激发锐钛型二氧化钛,带来光催化效应。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380nm的界限早已被突破,可见光下也有响应的光触媒产品已经被发现。

光触媒瓷砖
 
三氧化钨的能带间隙为2.kV,作为可见光响应光触媒,其有害性小,价格便宜,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市面上的三氧化钨光触媒产品的效果不佳,光催化效果较差。因此,发明一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并且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三氧化钨光触媒涂料的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将贵金属盐的水溶液和强碱的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反应,冷却得到纳米贵金属溶液,其中贵金属为Pt、Au、Pd或Ag,优选纳米级Pt;
2.按配比将三氧化钨粉末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0.8-1.2h;
3.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添加强酸(盐酸或者硫酸),控制溶液的pH值为2~5,然后继续超声分散 0. 8-1. 2h;
4.加入纳米贵金属溶液,超声分散20-40min,获得纳米贵金属改性的三氧化钨光触媒涂料。
 
该种光触媒涂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且喷涂烘干后即可得到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的光触媒涂料薄膜,其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稳定,不需光催化还原,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

金属钨制品

金属钨制品图片

高比重钨合金

高比重钨合金图片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图片

钨粉/碳化钨粉

钨粉图片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图片

钨化学品/氧化钨

氧化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