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二氧化钛V2O5-WO3脱硝催化剂

目前,SCR脱硝催化剂是消除固定源NOx污染的主要技术,具有高效性、高选择性和经济型等特点,是脱硝反应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工业实践经验发现,以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载体的钒基脱硝催化剂所表现出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高;并且在添加三氧化钨等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其表现出对烟气中二氧化硫、飞灰、碱金属和砷的抗毒害作用很强,是一类理想的脱硝催化剂而被广泛使用。

多孔二氧化钛
 
单位质量的工业级二氧化钛载体表面所能负载的活性组分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降低载体的比表面积,就能够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其负载能力。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的进行研究,有使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超临界萃取等方法,然而,缺因操作复杂、成本高等因素而无法大规模生产。文章提出氨水滴定硫酸氧钛沉淀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并通过浸渍法制备SCR脱硝催化剂。
 
1.将硫酸氧钛完全溶于水中,充分搅拌后滴入适量氨水,产生大量沉淀后在室温中静置10小时;
2.过滤、洗净,烘干10小时,再放入马弗炉中于550°C焙烧3小时,制备出多孔二氧化钛,磨碎;
3.将钨酸氨和偏钨酸铵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于含草酸质量分数5%的溶液中;
4.充分溶解后将二氧化钛载体浸渍在配好的溶液中,机械搅拌1小时,陈化1小时,烘干,置于马弗炉中于550°C焙烧6小时,取出制成20~30目的颗粒,即得到多孔二氧化钛V2O5-WO3 SCR脱硝催化剂。
微信:
微博:

 

氧化铝改良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

载体在负载型催化剂(SCR脱硝催化剂)中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氧化铝、氧化硅、分子筛等是最常用的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由于本身酸度较强,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单一载体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所有需求,为此,人们开始对复合载体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希望集两种载体的优点于一身,另外期待能发现两种载体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性能。
 
在二氧化钛-氧化铝复合载体上负载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等活性组分,可进一步调变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或者选择性。二氧化钛-氧化铝复合载体可以通过共沉淀法、浸渍法、嫁接法、吸附法等不同方法制备得到,且不同的制备方法很大地影响着二氧化钛在氧化铝上的分散状态。
 
钒系SCR脱硝催化剂中加入三氧化钨能有效地提高其脱硝性能,并提升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好的SCR助催化剂。进一步的,若采用纳米技术,催化剂粉体将拥有更大的比面积,极大地提升催化剂活性,从而具有更强的催化还原作用。
 
有实验研究证明随着五氧化二钒-三氧化钨/二氧化钛基催化剂中铝含量的增加,SCR脱硝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逐渐增强。这说明二氧化钛和三氧化铝的协同作用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尤其在铝含量为10%的催化剂在380°C时,脱硝催化剂活性达到了98.6%,其活性明显高于单一二氧化钛载体的催化剂。故而,氧化铝对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有改良作用。
微信:
微博:

 

含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活性母液的制备

电厂脱硝系统目前烟气净化处理过程中除尘、脱硫、脱硝都是分开进行的,例如火电厂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一般是SCR脱硝协同未静电除尘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法)一一湿式电除尘。现在被广泛使用的SCR脱硝催化剂大部分采用二氧化钛、沸石、氧化铝的蜂窝陶瓷或活性炭为载体,以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钨为主要活性组分。在SCR脱硝催化剂使用过程中,催化剂容易受到毒害或者粉尘堆积、堵塞而失效。故而,如何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脱硝效率,降低整体环保投入成为重要话题。有发明指出一种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母液的制备,该母液可以应用于陶瓷管除尘器实现脱硝、除尘一体化。
 
制备步骤如下:
1.分别将偏钨酸铵和偏钒酸铵溶解于草酸溶液中;
2.往含偏钨酸铵的草酸溶液加入活性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形成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的混合溶液;
3.干燥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混合溶液并煅烧,得到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钨混合粉末;其中干燥温度为100〜130°C,时间3〜6小时;煅烧温度500〜550°C,时间4〜6小时;
4.往含偏钒酸铵的草酸溶液加入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钨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浆液;
5.往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钨粉末的混合浆液加入粘结剂,搅拌3~5小时,形成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活性母液。
微信:
微博:

 

影响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因素

SCR脱硝催化剂有多种形式,按其活性组分不同可分为金属氧化物、碳基催化剂、离子交换分子筛、贵金属和碳钛矿复合氧化物。燃煤电厂中多数是以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为主,如三氧化钨;碳基催化剂用于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也得到发展。平板状和蜂窝状催化剂是燃煤电厂SCR技术中常用的催化剂形状。
 
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会受多种因数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反应温度、活性组分的剂量、氨的注入量等。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在250~450°C具有最佳活性,通常脱硝反应都设定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尤其以350~400°C为最佳。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依赖性由催化剂的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比例所决定。当反应温度脱离这个温度范围内时,催化剂的性能将被降低。尤其是在高温区域使用时,催化剂的表面由于温度过高而烧结,催化剂部分或全部失活,致使催化剂的寿命减短。然而,随着脱硝装置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的使用温度范围也被要求扩张。
 
通过选择适当的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可以制造各种用途且具有最佳特性的催化剂。其剂量是根据脱硝装置的设置能力和操作要求来决定的,活性组分的量增加,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得以提高。
 
氨气作为还原剂,在脱硝反应过程中,它与排放气体中的NOx的物质的量的比几乎要求达到1:1。增加氨气的量可以提高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同时也带来氨气泄露量增大的严重问题,因此,在氨浓度和催化剂决定上,必须考虑脱硝装置后部机器的影响。
微信:
微博:

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

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是由通常是由碳化钨+钴以及其余一些添加剂通过压制烧结而成的。硬质合金类的铣刀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如数控加工、CNC雕刻机以及一些普通的铣床上加工材质较硬形状简单的热处理材料。按照其刃形分类又可细分为整体硬质合金铣刀、圆柱形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面铣刀、直柄槽硬质合金铣刀、螺旋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硬质合金三面刃、硬质合金立铣刀、锯片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角度铣刀等等。通常来说,交错刃铣刀常见于硬质合金立铣刀,其用于加工沟槽和台阶面等工件,刀齿位于圆周和端面上,工作时不能沿轴向进给,只有当立铣刀上又通过中心的端齿时才可进行轴向的进给。这就使得立铣刀刃形的设计重点转向了如何减少刀具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分力,以抑制分层、撕裂和毛刺等缺陷的产生。

从硬质合金铣刀对于工件的进给方向和旋转方向上看,主要包括两种铣削方式,一种是顺铣,另一种则是逆铣。所谓的顺铣是指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切削的进给方向是相同的,在开始铣削时铣刀就咬住工件直至最后;而逆铣则铣刀的旋转和切削的进给方向相反,铣刀在开始铣削之前必须在工件上滑移一段,切削厚度从零开始直至结束时切削厚度达到最大。通常情况下,顺铣由于切削力将工件压向工作台,所以有更好的切削效果是首先选择的,除非机床本身存在螺纹间隙或者其他问题是才考虑逆铣。以此为基础,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交错刃硬质合金铣刀的设想。与传统的右旋刃立铣刀相比,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的近端部右旋、近柄部左旋交错设计,其最初的设计思路是为了适用于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具体设计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的切削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工件材料进行加工时应处于上、下两切削刃的中间区域。由于切削刃采用的是近端部刃右旋、近柄部刃左旋的交错设计,立铣刀的下段右旋切削刃可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铣削,而与此同时下表面还受到了向上的切削分力;反过来,立铣刀上端左旋切削刃用于铣削工件的上表面并对其产生了向下的切削分力。整个切削的过程铣刀都是紧密压住工件进行进给,因此材料的上下表面的纤维层都较为容易被切断,有效地避免了工件上下表面发生撕裂、毛刺等加工缺陷。此外,由于工件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垂直切削分力相反,轴向合力减小且总切削力方向适中指向工件内侧,这有利于整个切削过程的平稳进行,还有效抑制了工件内部分分层现象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质量。最后在铣削试验中还发现,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磨粒磨损是硬质合金交错刃铣刀的主要磨损形式,其相比于传统的硬质合金立铣刀有更好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约为1.6倍)。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