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存在的缺陷

蜂窝式脱硝催化剂SCR脱硝技术在燃煤电厂已经使用了30多年了,作为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在众多同方面技术中脱颖而出,是一项运行可靠的脱硝方法。根据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划分,SCR工艺分成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种类型。一般大于400°C为高温,300~400°C为中温,小于300°C为低温。目前最成熟的是中温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然而,尽管是这个经过不断研究的成熟的技术,也还是存在很多的缺陷。
 
1.中温催化剂要求的使用温度必须在350°C以上,在这个环境下才能避免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从而削弱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所以,要求SCR脱硝催化剂必须方在脱硫与除尘器之间的上方,这样利于烟道气中的高温,否则需要额外的空气预热装置,消耗更多的能源。
2.催化剂堵塞。在烟气通过催化剂的过程,由于铵盐生成后沉积以及烟气中的飞灰都会堵塞催化剂,造成磨损甚至影响净化效率。
3.催化剂磨损。烟气中的飞灰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显著的磨损催化剂。
4.催化剂中毒。碱性金属Na、K等和有毒杂质As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恶劣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5.空气预热器堵塞、腐蚀。五氧化二钒具有同时把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功能,而三氧化硫遇水生成的硫酸会腐蚀下游管道;另外,脱硝反应中的氨逃逸,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具有粘结性和腐蚀性的硫酸铵,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换热面堵塞或者腐蚀。
微信:
微博:

 

CCFL功能梯度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主要是由硬质相WC与粘结相Co组成,其具有良好的硬度、强度以及耐磨性,在金属切削行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通过调整合金中粘结相的含量以及添加立方相碳化物(如TiC、TaC、Cr3C2等)等方法或是通过引入涂层技术(如CVD化学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涂覆表面硬度更高、化学性质更稳定的陶瓷相层。但是由于涂层的硬质合金基体在热膨胀系数以及结合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工作中易发生涂层开裂甚至剥离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的使用性能,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新型功能梯度硬质合金(Functionally Graded Cemented Carbide)的出现有效地抑制了涂层裂纹的形成和裂纹向基体的扩展,从根本上提高了硬质合金刀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从组分上看,功能梯度硬质合金还可细分为非平衡碳硬质合金和含氮硬质合金。非平衡碳硬质合金或称贫碳硬质合金通过渗碳工艺可制备用于凿岩用双相硬质合金;而含氮硬质合金则可根据内部氮平衡分压与环境氮平衡分压之差,可实现氮化和脱氮,并分别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表层。氮化形成表面富立方相的硬化层;脱氮则形成表面无立方相(CCFL,cubic carbide free layer)韧性层。其形成的机理是环境中的氮气分压低于烧结体氮气平衡分压,氮气发生逸出,从而发生脱氮并形成CCFL。相比于传统结构硬质合金制备工艺,CCFL功能梯度硬质合金最大的不同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于烧结工艺。由于原子在液相中扩散速率较快,CCFL通常选择在液相阶段形成而成为梯度烧结,通常采用氩气与氮气的混合气氛阻止氮原子逸出。采用显微硬度法、纳米压痕法和XRD(X-ray diffraction)测定CCFL结构硬质合金的硬度、断裂韧性以及应力状态。可以得出其硬度的变化与粘结相含量相匹配,在CCFL中硬度有所下降,而断裂韧性有所上升,并整体处于弱压应力状态,这就对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产生了抑制作用。

影响CCFL硬质合金的因素有许多,如烧结工艺、碳氮含量和相关化合物等。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和烧结温度的升高,CCFL的厚度也随之增加,形成速率也不断加快;而随着氮含量的增加,氮在液相中的活动范围变广,其所形成的CCFL驱动力增大,形成速率得到提高;高碳含量可显著提高富Co幅值,利于CCFL的形成。此外,氮化物与碳化物含量从零开始增加,CCFL形成能力增强,厚度增加,但是氮在粘结相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当其达到饱和此时CCFL形成能力最强。之后在增加氮化物,未溶解的氮化物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溶解与扩散反而阻碍了CCFL的形成。

硬质合金产品

微信:
微博:

 

钾钠钨青铜单晶

制备含不同组分的单晶并进行了物理研究。Shanks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熔盐电解法生长钠钨青铜,反应物中三氧化钨的摩尔百分比(mol/O)在0-50之间得到了立方型单晶。本实验用与Shanks同样的方法生长钾钨青铜,反应物中三氧化钨的mol/O为45时得到了四方(I)型单晶。当要得到四方(I)型钾钠钨青铜时,反应物中三氧化钨的mol/O应保持在30-50之间。实验中发现,mol/O三氧化钨太大时生成了四方(II)型单晶;太小则生成了立方单晶。这说明组分对四方(I)型单晶生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对于四方(I)型钾钠钨青铜KxNayWO3,其x值约为0.40,y值约为x值的0.7-0.5倍。这表明尽管反应物的组分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但钾在四方(I)型钾钠钨青铜单晶中的含量却比较稳定。
 
表1给出经过计算的本实验与K0.57WO3,Na0.28WO3的ASTM卡片的X射线衍射数据的比较,Na0.28WO3的晶胞参数a0=12.097A,c0=3.748A,它比K0.57WO3的a0=12.317Ac,0=3.841A要小。考虑到钠离子的离子半径为0.98A,它比钾离子的离子半径1.33A要小得多。所以在适当条件下,钠离子插入四方(I)型钾钨青铜中是比较容易。
 
综合上面两点可以认为钾钠钨青铜是钠离子插入到四方(I)型钾钨青铜的结果。

钨青铜的X射线衍射分析
微信:
微博:

 

钨电极制备技术-掺杂工艺

钨电极在焊接、切割、喷涂和冶金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纯钨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子逸出功,因此起弧难,稳定性也较差。为改善纯钨电极的不良特性,在纯钨中加入稀土氧化物可以改善电极的焊接性能,从而大大扩大电极的应用领域,常见的稀土钨电极有钍钨电极、铈钨电极和镧钨电极。

钨电极通常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取。其主要工艺包括掺杂、混料、压制、预烧、垂熔制取金属坯条、然后再经过多阶段的旋锻加工、再结晶退火、拉丝矫直、磨光等一系列工序制得。钨电极的制备工艺复杂,从原始的粉末掺杂到制得成品要经历十几个工序,每个工序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因此控制钨电极材料的生产工艺,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对制得高性能的钨电极具有重要的意义。

掺杂工序是制备钨电极的第一个工序,是否均匀掺杂稀土元素会对钨电极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早前的掺杂方式是通过固-固掺杂氧化钨与其他稀土氧化物,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不断改进,目前,通产采用固-液掺杂。固-液掺杂主要是氧化钨和稀土硝酸盐溶液的掺杂。这种掺杂方式大大提高和掺杂的均匀性,提高了钨电极的性能。

按一定比例的氧化钨和稀土硝酸盐放入掺杂锅中进行掺杂,当稀土硝酸盐溶液充分润湿氧化钨后,启动掺杂锅内的叶轮,边搅拌边加热,从而实现均匀掺杂。

钨电极

微信:
微博:

用单一钨粒测定电解金属锰中的碳和硫

钨粒主要应用于碳硫分析仪对各种钢铁材料中碳和硫两种元素的测定。使用单一钨粒作为助熔剂是另一种更为简单却不失准确性的测定方法。金属锰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地坚硬,容易在升温时氧化。在大自然中,金属锰是分布很广的元素之一,大约占地壳总原子数的万分之三。电解金属锰具有很高的纯度,它可以增加合金属材料的硬度。电解金属锰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南非。

传统方法在测定金属锰中的碳和硫的含量中,助熔剂的选择一般是以下3种:第一种是纯铁和钨粒,第二种是锡粒和钨粒,第三种是纯铁加钨粒再加上锡粒。操作员在运用这三中助熔剂进行操作时,针对助熔剂的加入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加入量过多会导致试样在燃烧时容易飞溅或者产生灰尘。如果加入量过少,会造成燃烧不充分,两者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使用单一钨粒,选取金属锰标样进行3-5次的测定,得到的分析结果重复性较好,减小误差。选择一个普通极和一个高级电解金属锰试样,称取0.35g左右金属锰标本均匀置于坩埚中,并且均匀覆盖1.5g左右的钨粒进行分析测定,得出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说明用单一钨粒作为助熔剂测量电解锰的碳硫含量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密度。

采用单一钨粒作为助熔剂来测定电解锰中的碳硫含量不仅降低了可试样分析的成本,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钨粒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