钚-239钨防辐射屏蔽件

钚-239钨防辐射屏蔽件钚-239是钚的一种裂变同位素,其主要用于易裂变材料或其它材料的生产,或用于进行工业规模辐照。钚-239能够以比高浓缩铀-235更低的成本生产大量纯钚-239,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核武器和核电站。钚-239是通过反应堆中产生的快中子轰击铀-238人工生产的,一个钚-239原子可以裂变产生207.1兆电子伏特能量。在反应堆中,铀-235通过原子裂变产生两到三个中子,这些中子由铀-238吸收并产生钚-239和其它同位素。实际上,生产堆的作用就是烧掉一部分铀-235来换取钚-239,平均每燃烧一个铀-235原子,将得到8个钚-239原子。钚-239也可吸收中子,其具有24110年的半衰期。在所有常用的核燃料中,钚-239的临界质量最小。

钚-239具有毒性,且可以发射α粒子。α粒子具有放射性,主要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相当于氦-4的内核或电离化后的氦-4,即He2+。通常具有放射性且原子量较大的化学元素,会通过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从而转变成较轻的元素,直至该元素稳定为止。α粒子的体积较大,又带有两个正电荷,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它物质。一旦人类人体吸入或进食会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物质(如吸入辐射烟雨),α粒子会直接对内脏细胞进行破坏。虽然α粒子的穿透能力弱,但由于其具备强的电离能力,其对生物机体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其它辐射。

钚-239钨辐射屏蔽件是用于屏蔽放射性钚-239同位素所产生辐射的屏蔽件。与传统的屏蔽材料(如铅)相比,钨合金屏蔽件体现了很好的辐射屏蔽效果。铅较早被用于屏蔽件领域,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铅屏蔽件的屏蔽辐射能力不够高,还会严重污染环境。而在同等厚度条件下,钨屏蔽件的辐射屏蔽能力是铅屏蔽件的两倍,且其重量比铅少25%至50%。此外,钨合金屏蔽件材料是无毒的,其对人体没有伤害。

微信:
微博: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

纳米钨铜复合材料也被称为超细晶钨铜复合材料,与普通颗粒的钨铜复合材料相比有着更为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其颗粒尺寸一般介于1-100nm之间。通常,纳米微粒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2.表面效应:纳米钨铜微粒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之比随着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增加,粒子表面结合能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纳米微粒性质变化;

3.量子尺寸效应:当钨铜粒子尺寸下降到一定尺寸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向分立能及转化。其间存在不连续的被占据的高能级分子轨道,与此同时也存在违背占据的最低分子轨道,并且高低轨级间的间距随纳米颗粒的粒径变小而增大;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和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5.库伦阻塞与量子隧穿:纳米级尺寸中,充电和放电过程是不连续的,充入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被称为库伦堵塞能。而在这样的小体系中单电子运输行为称为库伦堵塞效应,若两个量子点通过一个结连接起来,一个量子点上的单电子穿过能垒到另一个量子点上的行为就是量子隧穿。

而纳米颗粒的钨铜材料在热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超导性质、催化性质等方面有着更优良的特性。热学性质上,在超低温情况下,纳米颗粒的钨铜材料热阻几乎为零。磁学性质上,纳米微粒尺寸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就会进入超顺磁状态,呈现较高的矫顽力。光学性质上,纳米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更为显著,在光学上表现为宽频带接收,使得分散系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纳米钨铜颗粒的超导转变温度也随着粒度的减小而提高。另外,在催化性质方面,随着粒径的减小反应活性明显增强,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催化断裂H-H、C-H、C-C、C-O等化学键。

钨铜合金块

微信:
微博:

 

二氧化钛-三氧化钨光触媒复合膜

光触媒光触媒材料因具有氧化分解反应与亲水现象,近年来颇受重视。如果将它大面积涂布在窗材玻璃上,就可以增大反应面积,从而更有效的分解污染物或有害气体;另外,它的超亲水现象能使得玻璃能永保洁净。光触媒作为一种纳米级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一般在室外光照中的UV (紫外线)和室内照明400nm以下波段就可以激发它产生催化反应,而不需要额外浪费能源。
 
二氧化钛是现有的应用最为广泛、光催化效果相当好的一种光催化剂。单一的二氧化钛薄膜一般为透明的,其穿透力达到80%,加热后其穿透力与反射率完全没有减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穿透率反而下降。实验发现,掺杂三氧化钨后,复合膜面具有金属的反射光泽,其反射率大于纯二氧化钛膜的。另外,加热处理后,氧化钨结晶会与更多的氧产生作用,使原本浅褐色的薄膜变得更加透明,更没有金属光泽。当加热到450°C后,整个膜变成了白色,所以,在不影响薄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要控制适量的氧化钨掺杂量。
 
由于Ti 与W 很容易生成氧的空缺,掺杂三氧化钨会提高系统的电荷分离效率,拓展其光谱响应的范围,增加可利用的光频能量,在提供能量后激发与水分子的键结,产生亲水性,进而增强原本二氧化钛光触媒的光催化活性。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光触媒——空气净化大师

新型光触媒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生活在极高空气污染指数的环境中。近些年,随着雾霾来袭,室内空气的净化更多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空气净化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市场上光催化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是以二氧化钛为主导的光触媒,它以其优越的性能独占鳌头。
 
三氧化钨,是比二氧化钛具有更宽的光谱响应范围的一种光触媒材料,它对可见光响应。相比传统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产品,三氧化钨对于使用环境的需求大大降低;主要是它能够借助室内灯光或者太阳光,在微弱可视光下即可发挥高效应。并且,三氧化钨比二氧化钛具有30倍以上的分解净化能力,对于多种异味、细菌、病毒和VOC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分解消减效果,并且安全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堪称“空气净化大师”。
 
以氧化钨为材料的光触媒,能在室内微弱的灯光下,通过构成钨系钠离子,吸收光形成电子与空穴,释放出氢氧自由基与活性氧,分解室内病毒、细菌、VOC及去除异味。在有效光线照射下,氧化钨具有表面氧化还原的反应,这种氧化力是一般漂白水的数倍,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厨房用品、医疗器具、空气清净滤网和厨房用品等方面。
 
当打开灯或者让阳光进入房间的那一刻,干净美好的生活就已经开始了,空气净化大师——三氧化钨光触媒,真正给您带来干净清新的居室环境。
微信:
微博:

 

钨青铜在陶瓷电容器上的应用

温度稳定性对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制备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两种或更多的具有相反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 ε)的多元化合物混合,产生较小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的固溶体,这种方法经常用来实现材料的温度稳定性;或者,例如对于BaTiO3基电容器, 掺杂剂混合分散于陶瓷体产生室温附近的铁电-顺电相转变,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材料。目前,BaTiO3基化合物满足X7R标准,其介电常数在-55℃〜125℃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室温介电常数的变化率不超过±15%,在1MHz下的介电损耗tan σ小于0.02。但是如果不掺杂 PbTiO3(Tc = 495℃ ),它们的最高工作温度不超过130℃。
 
小型化的驱动和计算机的提速使更多的目光转向到耐高温部件,将来电容器必须能在150℃甚至200℃工作。然而,PbTiO3-BaTiO3复合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应用是不可取的, 一是1¾的毒性,二是在低氧分压容易分解,并且它还会和Ni基金属电极形成低熔点合金。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Bi2O3掺杂的BiTiO3基固溶体中。理想的新材料要求其相变温度介于-50℃〜250℃,不含PbO和Bi2O3,包含相对常见的、便宜的原材料。
 
近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一些钨青铜结构钽酸盐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100)、 低的介电损耗,有望成为温度稳定型介电材料而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其中该系列陶瓷的介电常数ε r介于127〜175之间,IMHz下的介电损耗tan σ小于0.009,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 ε介于-7¾〜-2500ppm/℃之间。但目前这些钨青铜结构钽酸盐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偏大,介电常数偏低,因此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陶瓷电容器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