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合金休闲潜水用配重件(2/2)

然而一味地增加钨合金配重件来达到下潜深度是不合理的,过多的配重虽然使得人体比较容易下潜,但是钨合金配重件所产生的负浮力也会变得比较难以控制。因而,当下潜到一定深度需作停留时,必须用足够、适当的配重来保持身体的中性浮力。也就是说,在休闲潜水运动中,不能一味盲目地增加钨合金配重件,而是在教练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合理地使用。
 
大多数情况下自身身体体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在休闲潜水中我们需要或者可以携带的钨合金配重块的重量,过多或过少的配重都会让潜水的体验变得不如人意。因为过少的配重虽然会使人在休闲潜水时能更为轻松地在水底悠游,但无法下潜到所想要的海底深度;而过多的配重则相反,会影响游行的速度从而使得潜水变得困难,且难以保持稳定的中性浮力。 简而言之,只有合理、科学地使用钨合金配重件才能达到满意的休闲潜水体验,给自己一个难忘的海底之旅。
钨合金休闲潜水用配重
微信:
微博:

 

钨合金休闲潜水用配重件(1/2)

休闲潜水运动究竟是何时在全球风靡盛行的似乎无从说起,人们对于大海的向往和对海底未知的探索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就像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电影《碧海蓝天》里的主人公一样渴望着潜入深蓝的海底,渴望与自然亲近。但由于人类身体素质的限制,我们无法在不借助潜水器材的情况下如同鱼儿一样潜入海底,自由遨游。水底的压力会对心肺造成很大的压迫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佩戴好潜水器材进入海中时,自身身体的重量,潜水器材的重量只能让人们下潜到一定的深度,若想继续下潜,便会遭受到水下压力产生的阻力。如何能够克服这种水下压力让自己自由调整下潜深度呢?答案就是配重。早期的潜水配重件多以铅来制成,但铅有毒的特性会对大海造成污染,这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而,钨合金的无毒环保特性使其很好地替代了铅成为了休闲潜水配重件的专用材料。
钨合金休闲潜水用配重
 
微信:
微博:

 

离子交换法从APT结晶母液中回收钨酸钠

中国的钨矿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历来居世界第一,但经过多年的开采,对钨矿资源的保护不力,导致钨资源的严重破坏和巨大浪费,而新的资源储量未能及时补充,致使可供开采的钨资源正在急剧减少,中国的钨资源已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钨的回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专家对APT结晶母液中钨的回收进行了研究。初期用D296树脂在酸液中回收钨,用NaOH解吸并富集钨。之后,又改用D354离子交换树脂,以氨水作解吸剂,此时,树脂交换容量增加,解吸速率提高。同时,还用硫化铁将钼除去,因此,回收所得钨酸铵可用常规蒸发结晶工艺获得低钼APT,原则上放宽了矿石中钼含量的限制。
 
本文研究了母液不经除钼而用D354树脂吸附,再用NaOH解吸,所得富集了的钨酸钠溶液经蒸发结晶生产钨酸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D354离子交换树脂容量高、易于解吸,本工艺具有工序短、投资少、易掌握、劳动条件好等优点,不失为一个简便回收钨的工艺。运用离子交换法从APT结晶母液中回收钨酸钠的方法分为以下几步:
1. 母液料液取自生产车间,三氧化钨为10.58g/L,pH=6。
2. 取溶胀后的Cl型D354树脂在边敲柱子边装的情况下装入φ15mm的玻璃交换柱中,其树脂体积为100ml。
3. 用盐酸将料液调至所需pH值后通入交换柱进行吸附。吸附完毕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最后用NaOH溶液解吸。
4. 用NaOH将树脂转成OH型时,树脂体积有所变化,但计算流量时,树脂体积仍按100ml计算。各试剂均系C.P.级。
微信:
微博:

从APT结晶母液中制取钨酸钠

仲钨酸铵简称为APT,主要是白色结晶,有片状或针状二种,用于制造三氧化钨或蓝色氧化钨制金属钨粉。还用作制造偏钨酸铵及其他钨化合物,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作添加剂。
 
树脂对吸附的影响运用离子交换法可以从APT结晶母液中回收钨酸钠。通过该实验可得以下结论:
1. 树脂形式对吸附的影响
用CI型或OH型树脂对pH=3. 7的料液进行交换的结果如图所示。由于D354树脂系弱碱树脂,对OH的亲合势大,难于被交换下来,而Cl型树脂对酸液中钨的交换就好得多。在此之前,流出液中三氧化钨浓度在0.39/L以下。所以,交换时树脂应为Cl型。
2. 流速的影响
料液过柱流速为l、2m/h时,流出曲线的转折点相差约一倍。此现象可能与钨在酸性溶液中聚合成大离子有关,其在树脂内部的扩散速率制约了整个交换速度,因此,显示出较慢的交换速率,要求溶液流速不能过快。
3. pH的影响
随pH的降低,交换曲线的转折点的BVR数增加,即穿透点延缓。但在pH2.9时,溶液已不稳定,料液易生沉淀。因此,料液以pH~4为宜。
4. 解吸剂浓度对解吸的影响
碱性太大对弱碱树脂不利,NaOH是钨的有效解吸剂,同时,随NaOH从5%提高到10%,曲线升降更陡,最大富集度可达18。
5. 解吸速率提高的效果:与交换时的情况不同,将解吸速率从2m/h提高到4m/h ,也可收到较好的解吸效果。
 
综上所述,APT结晶母液在微酸性条件下用弱碱性大孔树脂D354吸附,可以获得相当大的交换容量,负载树脂易于用NaOH有效地解吸。解吸所得钨酸钠可以获得较大富集度,经蒸发结晶可制取商品钨酸钠。因此,此法是回收钨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其投资及建设规模小,流程短。
微信:
微博:

CVD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技术问题

金刚石薄膜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原有硬质合金刀具的基体上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沉积了一层金刚石膜层,这就使得其不但具有硬质合金的性质,还同时具有金刚石涂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优异性能。评价金刚石薄膜质量主要在膜层结构是否均匀、缺陷多少,特别是裂纹的存在等几个方面。裂纹的存在和扩展会使得刀具的综合性能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刀具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优化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原本CVD和PCD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技术,如低压CVD、等离子CVD、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法、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CVD、热丝CVD等。

其次,在成刀之后的刃磨工序也是金刚石涂层刀具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所得到的膜层是由颗粒较粗的金刚石组成,在刃磨的过程中难以保证高精度的切削。此外,刃磨工艺本身操作工序相对复杂,在整个过程中很容易给金刚石薄膜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带来不良影响。于是,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改善金刚石薄膜沉积的工艺条件从而得到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金刚石颗粒薄膜。这就使得成刀后不再需要进行刃磨,客观上讲既降低了刀具的制造成本,又有效地避免了刃磨工艺所带来的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金刚石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间的结合力或者说附着力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涂层刀具中所面临的的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简单来说,在机械加工中,若金刚石薄膜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过小,在切削力以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高速高载荷切削过程中),CVD金刚石薄膜会过早地从硬质合金刀具基体上剥落而造成失效,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而这一问题所面对的最要的困难是硬质合金所含的钴Co。这是因为Co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能够促进石墨向金刚石转化(二者为碳的同素异形体,Co可作为高压下合成金刚石的触媒),但是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CVD金刚石的生长条件下)它却能促进石墨的生长,因而CVD金刚石难以形核,其金刚石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间的附着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失效。因此,为了提高CVD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膜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需对其进行预处理,相关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不少工艺方法,如酸液浸蚀或等离子体蚀刻去除钴Co的方法、施加多种过渡层的方法以及机械或化学热处理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尚在研发阶段,但是这也标志着CVD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涂层硬质合金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