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3板式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干粉混合法

平板脱硝催化剂三氧化钨板式脱硝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与蜂窝式脱硝催化剂相仿,都是以五氧化二钒、三氧化钨为主要活性物质,以二氧化钛为载体。与蜂窝式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抗飞灰堵塞能力、抗磨损能力、烟尘条件下用量较少、压力损失较低等优势,尽管其市场份额只有蜂窝式的1/3左右,但随着国内烟气高粉尘脱硝的进一步开展,板式脱硝催化剂的市场份额必将逐步扩大。
 
干粉混合法制备三氧化钨板式脱硝催化剂,其工艺如下:
1.将二氧化钛粉体、硬脂酸、AK糖、甲基纤维素放入捏合机中,搅拌10分钟;
2.加入木浆浆料,搅拌约10分钟;
3.加入硅溶胶溶液,持续搅拌约10分钟;
4.将乳酸、氨水、偏矾酸铵溶液以及适量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制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1小时左右,使其充分反应;
5.加入玻璃纤维、含三氧化钨的钨化合物(仲钨酸铵、偏钨酸铵),搅拌约30分钟后,制备出催化剂泥料;
6.成型得到湿的催化剂;
7.100°C下干燥催化剂,以排除多余自由水;
8.焙烧,焙烧的目的:在二氧化钛不发生晶型转变的同时,分解有机物质和活性成分前驱体;研究表明,400°C下有机物质及活性成分前驱体均已分解完成,随着温度的提高,五氧化二钒的聚合得到提升,但是二氧化钛晶型可能发生转变,降低催化剂性能,因此,控制适当的温度进行焙烧,能最终得到具有最佳活性的三氧化钨板式脱硝催化剂。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SCR脱硝催化剂的影响因素——TiO2

载体和催化剂电镜图氮氧化物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大量的NOx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目前普遍使用的SCR脱硝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其中五氧化二钒是主要活性成分;三氧化钨本身也具有脱硝能力,并且在催化剂抗中毒、抗烧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催化剂的抗二氧化硫氧化性能;载体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抗硫性和稳定性,并能够与活性组分协同作用提高催化剂活性。
 
已有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粒径对催化剂的性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纳米级载体的催化剂所允许的空速范围远比工业级催化剂高,且纳米级的脱硝温度窗口更宽;
2.当氨氮比为1.2时,纳米级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可以达到100%,明显高于工业级催化剂(400°C时,最高85%),说明纳米级催化剂活性高于工业级;
3.纳米级二氧化钛为白色疏松粉末,而工业级呈现细小颗粒状,根据可靠计算结果,纳米级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远远大于工业级的。故而,纳米级二氧化钛能负载更多的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等活性组分,且能深入、均匀负载到载体内部,负载后得到的催化剂表面酸性明显高于工业级催化剂;我们知道在SCR系统中,酸性越强越有利于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从而具有更佳的脱硝活性。
微信:
微博:

 

钨坩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钨资源存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因此作为钨深加工制品之一的钨坩埚工业在中国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钨坩埚在中国主要的用途是稀土冶炼,石英玻璃,电子喷涂,晶体生长等。

目前,中国对于一些常规的钨坩埚产品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则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形状复杂的钨坩埚的制备工艺就比较少见,但是这种制品在高科技领域中又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石英玻璃在激光技术,天文和尖端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钨坩埚作为石英玻璃生产的核心部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钨工业在中国的兴起,对钨资源的开采也成为一大问题。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出口钨原料,这会影响钨坩埚的生产。而且对钨坩埚的利用率也不够。钨坩埚是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钨制品,可以充分利用该特点进行反复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改变钨坩埚的产品出口结构,不但可以节省大量外汇,而且可以出口国外。

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制备形状复杂的钨制品,是纯钨制备方法的重要研究方向。该工艺所制备的钨坩埚将会逐渐的推向市场。中国在等静压-烧结法的工艺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提高该工艺可以扩大中国钨坩埚在国际上的发展规模。随着中国钨坩埚研究的不断深入,国产钨坩埚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钨坩埚产业将会在国际上占据主要地位。

钨坩埚

微信:
微博:

 

钨铜触头深冷处理工艺

深冷处理工艺又称超深冷处理,其指的是将坯料置于-190℃-230℃的环境下进行处理。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金属合金,还是非金属碳化物、塑料、硅酸盐等材料的性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其基本原理是当金属在热处理加硬至冷却过程中,其中的合金与碳产生溶解并结合及扩散形成奥氏体;在冷却过程时,由于低温产生压制而形成马氏体,其最终转变点(Mf)非常低。奥氏体在低温环境下非常不稳固及分解,使原来的缺陷(微孔及内应力集中的部份)产生塑性流动而变成组织细化。 因此只要将金属置于超低温环境下,其中的奥氏体会转化成马氏体,内应力因而消除。此外,在超低温时由于组织体积收缩,Fe晶格常数缩小而加强碳原子析出的驱动力,于是马氏体的基体析出大量超微细碳化物。而这些超微细结晶体会使物料的强度提高并增加耐磨性与刚性。超低温度还可转移金属原子的运能,使原子之间不能扩散分开从而使原子结合更紧密。

有实验表明,经过深冷处理的高压容器可满足燃料火箭及气液容器所需强度;一些用于酸性油田的井下设备经过深冷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抗腐蚀性以及克服设备焊缝的开裂;对一些合金零部件进行深冷处理后,其体积稳定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强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该工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具钢材料上,而对有色金属的应用尚在研发阶段,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对钨铜触头进行深冷处理的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钨铜触头由于其组分中的W和Cu互不固溶又不形成化合物,反应中无相变又具有较大的脆性,因而难以采用常规的热处理等强化工艺改善其相关性能。深冷处理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从显微组织结构上看,深冷处理后的W基体上产生了大量弥散分布的Cu相,组织有明显细化的现象,其是因为固溶在W里的Cu在深冷处理后析出。另外,还能够发现随着铜含量的增多,其偏聚现象也愈发明显。铜颗粒弥散析出、组织发生细化,原子发生位移而体积收缩,钨铜触头整体的密度和强度也得到提升。而其硬度在和强度在深冷处理后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而电导率则随着钨含量的上升而下降,这是由于深冷处理使得大量的Cu弥散析出与W形成固溶体,而钨铜触头的导电率与铜的含量成正比。总的来说,钨铜触头经深冷处理后,可采用少钨多铜替代少铜多钨,不仅提高了使用性能,也有效降低了成本。

钨铜触头

微信:
微博:

 

钨坩埚底部出现裂纹的原因

钨坩埚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冶炼稀土的主要钨制品,稀土行业对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钨坩埚底部的裂纹会直接对钨坩埚的成品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操作工程师应该重视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以此来提高钨坩埚的成品率。根据相关研究者表明,钨坩埚底部出现裂纹的主要发生在压制和烧结两个操作阶段。

在压制过过程中,如果选择较粗的粉末粒度,会不利于压制,造成下一阶段的烧结使也需要更高的烧结温度或者保温时间,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时间,还会对设备的使用周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粉末的选择上,一般来说,钨粉末越粗,流动性就越差,导致在填充模腔时需要选择大尺寸的模腔。大颗粒的粉末在压制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压力,而且其压缩性较差,会直接降低压坯的密度。因此,在选择粉末大小时,应该选择不同大小的粉末。当大颗粒粉受到压制所留出的空隙可以让小颗粒的粉末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提高压坯的密度,避免钨坩埚底部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在压制过程中压力的大小也会影响钨坩埚压坯的合格率。而且,钨坩埚压坯的合格率还受橡胶套硬度的影响,硬度越大,越有可能造成裂纹。

在烧结过程中,烧结设备的选择问题和烧结气氛对钨坩埚的合格率影响较大。钨坩埚在烧结时需要无氧的条件下进行,但是钨粉颗粒表面仍会存有氧,其表面上个的氧化膜会妨碍烧结过程。如果在氢气的氛围下进行烧结,会更大程度的除去钨粉中的氧,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密度。在烧结设备的选择上,电阻炉的效果会比感应炉好。因为自身结构的因素,感应炉上下两端的温度比中部低很多,这样会造成钨坩埚底部烧结不均,从而导致钨坩埚出现裂纹。

钨坩埚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