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铜合金电极致密化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二)

在常规熔渗、烧结条件下钨和铜两种金属之间是互不相溶且浸润性很低,这也就使得两种粉末致密化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其难以达到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和所期望的组织结构。而仅仅靠提高压力和烧结温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最终密度,但是在工艺条件和综合性能保证方面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成分分布

钨铜系在熔渗烧结时,成分控制精确度不高,尽管采用精确渗铜计算,实际的成分偏差依然很大。而在高温液相烧结过程中,液相铜的下坠和溢出会在一定程度上 引起成分偏移,同时也给复杂形状部件的表面加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常来说,液相烧结的收缩率高达15%-20%,变形及尺寸精度控制的难度远远大于固相烧结。这对直接制造复杂形状部件,尤其是采用粉末注射成型技术(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PIM)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致密化的同时,应确保成分及尺寸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便于直接利用PM和PIM技术制造复杂形状的部件。

钨铜合金电极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的生产与市场总述

论述了我国仲钨酸铵(APT) 生产发展状况和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分析了国内外APT市场形势。提出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从改革体制入手,加强行业总量、规模、产业结构、外贸出口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
 
APT是钨的初级制品,是制造钨制品、硬质合金的重要原料,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也是国际钨市场的主要贸易商品。我国有优质的黑钨精矿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冶炼生产工艺,生产的APT杂质含量低,纯度高,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好,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畅销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用户免检购得我国的APT直接用于生产钨粉和碳化钨粉,深受外商的青睐。
微信:
微博:

 

钨铜合金电极致密化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在常规熔渗、烧结条件下钨和铜两种金属之间是互不相溶且浸润性很低,这也就使得两种粉末致密化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其难以达到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和所期望的组织结构。而仅仅靠提高压力和烧结温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最终密度,但是在工艺条件和综合性能保证方面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致密化程度及速度

致密化问题实际上是致密化程度、速度以及条件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采用相对密度来表示其致密化程度,其普遍要求相对密度应大于98%。此外,寻求一种合理的致密化条件来提高致密化速度亦是研究的一个方向。就金属粉末烧结机理来说,要达到高致密化程度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一,固相可部分溶解在液相之中;其二,固相与液相接触角应为零;其三,单靠颗粒重排的液相不应超过烧结体积的35%。

对于钨铜合金电极中钨铜W-Cu体系在常规熔渗和烧结条件下,两相相互浸润性较差,钨在液相铜中几乎不溶解(10-5atm%,在1200℃下),在液相烧结致密化过程中无法发生溶解沉淀和颗粒圆化等物质迁移机制,仅依靠在也想作用下进行的颗粒重排左永。因此,致密化速度相对较为缓慢,致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常规的熔渗烧结和简单的液相烧结无法满足98%相对密度的要求。

通过增加成型压力来提高生坯密度,可达到提高最终密度的目的,但仅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有效且作用有限,不适当地提高压力已引起压坯分层和模具损耗等问题。另一种方法就是升高烧结温度直到1400-1500℃,密度可明显提高,但显然对烧结条件要求太过苛刻,并且在高温下尺寸变形严重,液相铜过分溢出使成分发生偏移。所以通过缩短粉末颗粒间物质输送距离来提高系统烧结活性,才是最有可能提高致密化程度和速度以及简化致密化所需条件的最有效方法。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的制备及研究

随着对仲钨酸铵制取的钨产品要求的提高,仲钨酸铵的生产工艺相应要求改进。生产仲钨酸铵的有中和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与萃取法,目前工业生产上较多应用蒸发法。但用蒸发法制备5水仲钨酸铵时,因为溶液内部的温度差,很易产生7 水仲钨酸铵和5 水仲钨酸铵的混合物。并且控制产品的粒度有一定难度,使产品粒度分布不均。另外,7 水仲钨酸铵热稳定性不好,工业应用较少。5 水仲钨酸铵热稳定性好,能制备性能较好的最终钨产品,因此很受工业生产的欢迎。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蒸发过程中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制备 5 水仲钨酸铵结晶,对其进行了 X 射线衍射分析与热分析,并探讨了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对仲钨酸铵结晶的影响及其结晶机制,且对结晶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实验可知,应用蒸发法在晶核出现时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可以制得纯度较高的5 水仲钨酸铵结晶,且结晶均匀、光滑,颗粒粗大。通过对仲钨酸铵结晶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可以得知仲钨酸铵结晶过程中,晶核形成速度相对更快,而晶核长大较慢,由此可以证明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并了解了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这两个阶段都对晶体形貌有很大影响。
微信:
微博:

钨铜合金电极中纳米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三)

与传统的粉末冶金的方法相比,钨铜合金电极纳米复合材料一般也有制粉、成型以及烧结的过程,但是由于纳米颗粒的特性使得其纳米钨铜电极复合材料中的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4.机械-热化学工艺合成法(Mechano-Thermo-chemical Process)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制备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采用喷雾干燥,通过旋转雾化和其后的干燥工艺得到金属盐混合粉末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燃烧,形成钨铜W-Cu氧化物复合粉末,再将氧化物粉末球磨并采用二步氢还原,从而制备出纳米钨铜复合粉末。

5.雾化干燥-氢还原法

首先是将偏钨酸铵和硝酸铜按比例溶于蒸馏水中配置成混合溶液,然后将该溶液经过雾化干燥制备出钨铜W-Cu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放入箱式炉中进行焙烧得到钨铜W-Cu氧化物粉,之后再将氧化物粉末在空气中进行球磨,并最终在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从而得到钨铜W-Cu纳米复合粉末。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钨铜电极纳米钨铜粉末混合均匀,但是其工艺较为复杂,制得的纳米粒子粒径也偏大。

钨铜合金电极
















 

更多钨铜合金电极中纳米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相关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http://news.chinatungste n.com/cn/tungsten-information/80906-ti-10417
http://news.chinatungsten.com/cn/tungsten-information/80907-ti-10418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