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球磨时间对钨铜电极粉末物相的影响分析

球磨过程中的晶粒细化会导致Cu的衍射峰强度下降,但这种作用对于钨W衍射峰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这是由于钨W的成分较铜的成分高。钨铜复合粉经高能球磨,粉末颗粒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不同时间球磨后的X射线衍射谱可以看出,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60h后铜的次峰基本消失。

从结构上看,机械合金化(MA)可促使钨W和铜Cu的双向固溶,在钨W的富集端形成bcc结构的W(Cu)固溶体,在铜的富集端形成fcc结构的Cu(W)固溶体。从热力学混合焓上看,△Hmix{W(Cu)}<△Hmix{Cu(W)},虽然机械合金化MA过程从外部提供给系统能量,可以促进非互溶系合金的固溶,但钨W固溶与铜Cu中要比铜Cu固溶于钨W中来的困难。可以认为,当bcc相中固溶的铜原子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使铜原子进一步固溶所需能量将高于形成fcc结构的Cu(W)所需的能量,此时外界所提供的能量将会优先用于Cu(W)相的形成。由以上分析可见,对于钨含量达到85%的高钨铜复合粉,由于铜元素含量较少,绝大部分铜都有可能固溶于钨中形成bcc结构的钨铜固溶体。

钨铜合金电极

 

微信:
微博:

 

国际APT市场容量有限(3)

多年来,我国APT生产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产品过剩。造成强大的出口压力,在国际市场上随行就市,廉价倾销。盲目生产与廉价倾销形成恶性循环,生产越多———出口越多———价格越跌。80年代初APT的出口价格168美元/ 吨度,1989年下滑到85美元/ 吨度。进入90年代,最低时跌至30美元/ 吨度。1993年我国出口APT 12 453 t ,收汇只有4 061万美元,出口平均价36. 84美元/ 吨度。1995年价格略有回升,出口平均价77. 40美元/ 吨度。1997年又跌至57. 37美元/吨度 。1998年国际钨市场价格仍然低迷,6月份以后逐月下滑,至12月份欧洲市场价格滑至48 ~ 50 美元/ 吨度, 美国市场48. 38~51. 38美元/ 吨度 。由于各种机制利益交错,我国钨企业、外贸企业为争外汇、争出口,竞相压价,使得外商有机可乘,从中渔利。不但使企业和国家利益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还遭到国际钨业界的纷纷指责:“中国大量低价出售钨中间制品是导致市场恶化的主要原因”;“目前钨市场不景气,要想使钨价回升,需要中国对整个世界市场的供应政策作根本调整”。

微信:
微博:

国际APT市场容量有限(1)

据统计,1981年我国出口APT仅有264 t。1985年以来,国家对APT的出口实行财政支持政策,使APT的出口量猛增, 当年增加到4114 t。以后逐年增加, 到1988 年出口了9 886 t。1993年以后增加到1. 24万t 以上,1995年达到17 731 t。90年代以来出口APT的钨含量占总出口钨含量的50 %以上。1995~1997年以APT为主的钨酸盐(含钨酸、三氧化钨、钨酸钠、钨的其他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出口量分别占出口总量的83 %、87 %、79 %;出口创汇额分别占钨的出口总额的85. 7 %、81. 1 %、77. 4 %。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APT主要销往日、美、韩、荷兰,其次是德国、瑞典、比利时、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等国。
 
80年代,日本有10座矿山进行生产,钨的自给率可达30 %。1993年以后全部关闭,靠进口钨原料来发展钨工业是日本的唯一选择。我国生产的APT等化工产品量大,出口价格便宜,成为日本进口钨原料的主要来源。1983年日本只进口我国的APT18 t ,1991年进口我国APT3 299 t ,占APT进口量的77. 7 %。1995年进口APT等化工产品4 651 t ,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97 %是我国供给的。1997年进口我国APT4 132 t ,占我国APT出口量的28. 3 %。日本每年消费钨约6 000多t 钨含量,每年进口APT、三氧化钨等中间产品占钨进口量的61 %。60 %以上的钨原料是由我国供给的。日本采用进口APT等廉价的钨初级制品代替钨精矿,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高纯和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以获取高附加值。
微信:
微博:

国际APT市场容量有限(2)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钨消费国之一, 也是APT进口大国, 1983~1987 年年均进口APT1830t。80 年代初进口我国的APT仅有10 t , 1985年猛增到1285 t ,90年代每年进口我国APT都在1000 t 以上。1991年以后美国进口我国钨精矿征收高达151 %的关税,但进口中国的钨并未因反倾销关税而受到影响,进口APT为主的钨酸盐填补了供应的缺口,1991~1995年进口我国钨酸盐年均1530 t 钨含量,我国仍为美国钨市场的主要供应国。1996年、1997年进口我国APT分别为1 259 t、1714 t。美国90 %的APT还原成金属钨粉,其中有65 %转化为碳化钨粉。美国是APT的进口大国,又是钨粉、碳化钨粉的出口大国。碳化钨美国占绝对优势,市场占有率达60 %~65 %。
 
1991 ~ 1995 年西欧国家进口以APT为主的钨酸盐主要由我国供给,年均进口4286 t 钨含量,约占钨酸盐进口总量的94 %。1995年进口量高于需求量,由于库存过多,致使1996年需求下降和价格下跌。1995年独联体开始向欧共体出口少量的APT。1996~1997年我国出口到荷兰的APT 分别达到2600多t 和5200多t , 1997年出口到瑞典的APT 410 t ,比利时102 t ,德国94 t。西欧国家进口我国APT等初级加工制品,除供国内消费外,加工成附加值高的产品如钨粉、碳化钨粉、高档硬质合金出口。
 
韩国曾是APT生产出口的国家,1981~1986年年均产APT 2540 t , 1983~1986年年均出口APT 1100 t ,很少进口APT。1993年后停止进口钨精矿,转而进口以APT为主的钨酸盐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1996年与1997年分别从我国进口APT 1996 t、2313 t ,同时从我国进口了少量的钨粉和钨制品。
微信:
微博:

国内APT市场供大于求

我国硬质合金年产量7 000余t ,名列世界第一。而国内内销每年不到5 000 t ,近9年每年出口不足1 000 t。硬质合金市场供大于求,市场销售不畅,产品压库,冲击APT的生产销售。生产APT的厂家众多,产量急剧膨胀, 国内消费只需1 万t 左右, 迫使三分之二的产品要到国际市场寻找出路, 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而每年我国出口APT配额只有1. 2 万t。众多的厂家各自为政,竞相压价,抢占有限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在生产能力大大过剩的情况下,有的现在还在上马。盲目上APT生产线,重复建设,盲目生产,生产规模小,管理落后,成本高,工艺雷同,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差,导致APT大量压库。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