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烧结法制备钨合金配重件Ⅰ

钨合金是以钨为基体添加少量Cr、Mo、Ni、Cu、Fe、Co等元素组成的两相复合的合金材料,即高熔点的钨相和低熔点的γ相(Ni-Fe,Ni-Cu等等),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钨镍铜系合金以及钨镍铁系合金,它们各自都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但相较于钨镍铁系合金,钨镍铜的可塑性会较为低一些,这也使得对钨镍铁系合金的使用更为广泛。钨合金配重件的使用可谓广泛,上至航空下至水陆,即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科学技术中,军事上用做导航仪的陀螺转子、配重螺钉、调整片等,在机械制造及压力铸造等工业中则被用作平衡的配重元件等等。
 
钨合金配重件主要是由钨、镍、铁粉末经混合压制烧结而成。其中钨的含量最多,达到80%~97%,而镍和铁粉末则主要起到黏结剂的作用。由于两相熔点差异巨大,因此它是一种典型的液相烧结合金,制备钨合金配重件时也主要是用该方法。
钨合金配重件
微信:
微博:

钨合金剑柄配重

早期的剑,不管是长剑还是短剑、西洋剑或者中国的剑都是冷兵器时代主要的兵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善于用剑,也会在剑柄处加上一个配重球,其目的主要是用以调整剑身的重心,在使用者的腕力的基础上,调节威力和灵活的平衡性。如果重心偏向剑身,那么劈砍或者刺的威力就很大,但是手腕不好转动,加了配重球或者配重块后就可以较好地控制手腕的转动。
 
而对于欧洲剑来说,它的剑一般都比较长而且重,如果没有在剑柄上增加配重球就会难以把握。也就是说,为剑柄增加配重的目的就是让剑的整体重量达到每个人的重量平衡习惯,使使用者用起来更加舒适。可以作为剑柄配重的材料有很多,但是钨合金配重材料由于其能在较小体积的情况拥有较大比重而成为剑柄配重的重要制造材料。
 
给钨合金剑柄配重主要是通过在剑柄顶端加入钨合金配重以及在手柄上加入钨合金配重。在柄端加入钨合金配重是为了使重心尽可能地远离尖端,因此这是降低平衡点以及增加配重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重量比在刀刃上会更重,因此在相同的平衡点上它需要比柄端的配重更重,所以在手柄上加入钨合金配重则会使得剑的手柄的直径更长从而更容易制作。
 
钨合金的高密度特性使得剑柄在不增加很大的体积的前提下达到配重需求,耐腐蚀和抗氧化特性则使其在使用者手中不被汗液侵染腐蚀而朽坏,而无毒环保特性也使其成为众多环保人士的宠儿。钨合金配重在剑柄中的使用会让剑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钨合金剑柄配重
微信:
微博:

镭辐射与钨合金屏蔽材料Ⅰ

镭(Ra)是法国科学家Marie Skłodowska-Curie及其丈夫从沥青铀矿中发现的,是生产铀时的副产物,随后通过研究证明该元素的辐射可以对繁殖速度极快的细胞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镭元素虽然不是最早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现代核工业兴起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医疗等领域。
 
镭在医疗上的应用主要在于癌症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由于镭的放射性很强,它在衰变时会放出α和γ两种射线。而这两种射线均可以破坏体内的癌细胞等有害细胞因此被较好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强辐射的放射性治疗在带来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的伤害---辐射,长期处于镭射线辐射的状态下易使人诱发诸多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脱发等症状,严重的可诱发骨癌。
 
众所周知,用以制作屏蔽件的材料需首先具备的性能就是高密度,钨作为一种高密度元素,虽然不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元素,但却是用以制作屏蔽件最合适的材料。早在20世纪30年代钨合金就被成功地研制出来并应用于防辐射的屏蔽材料。由此可见,将钨合金屏蔽材料应用在镭疗术上能够很好地弥补其使用中存在的短板,让治疗成为真正的治疗。
微信:
微博:

 

镭辐射与钨合金屏蔽材料Ⅱ

手表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可谓非常之高,许多人为避免麻烦在晚上睡觉时也并未脱下手表,特别是夜光手表,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夜光手表是将添加了以硫化锌为基质的夜光粉涂抹在指针和表盘上方便在黑暗时看清时间的一种手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而由于硫化锌即便在阳光或灯光照射后能产生一定时间的光、但时间依然有限。因此为了维持它的夜视功能,一般会掺杂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即镭元素,镭放出的射线可以激发硫化锌发光。因此,晚上戴夜光手表睡觉,会遭到镭辐射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夜光手表的镭辐射,从而实现实用与观赏性兼得呢?钨合金对辐射的屏蔽能力早已受到许多行业的认同,良好的吸收射线能力,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以及良好的可焊接性都为其在制作各种屏蔽件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将由钨合金制成的小型芯片(该芯片即为屏蔽辐射装置)植入手表内部,将夜光手表放射出的多余射线吸收,从而达到防辐射的目的。
微信:
微博:

钨合金屏蔽材料应用于碳-14医疗领域

自然界中存在的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包括稳定同位素碳-12,碳-13和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碳-14。碳-14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碳-12原子所产生,其半衰期约为5730年,衰变方式为β衰变,碳-14原子转变为氮原子。碳同位素技术在地质学、环境学、海洋学、气象学以及植物学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14标记化合物在医学的应用在于诊断患者的体内及体外病症,除了该实际应用外还广泛用于病理的研究,以及用于体外诊断的竞争放射性分析。体外诊断的竞争放射性分析是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它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和精密性好,因此可以在早期发现许多潜伏的疾病,能够有效地预先防治疾病。
 
以碳-14呼气检测仪是新一代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仪器,患者只需要吹气5分钟,且不会出现其他任何不适,即可进行检测。这种呼气试验检测仪使众多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镜过敏的患者,成功地避免了做胃镜时所出现的不适感,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理想检测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碳-14是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元素,因此该检测仪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辐射,这将制约该检测仪的适用性(如孕妇等人将不适宜使用该检测仪)。
 
钨合金由于其良好的高密度及环保特性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也是制作屏蔽材料的首选。将钨合金屏蔽材料应用于碳-14呼气检测仪,可以较好地屏蔽该检测仪的辐射、使得其适用范围扩大,真正发挥其效用。同时碳-14标记化合物作为灵敏的示踪剂,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碳-14也逐步应用到了生物材料,生物产品,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行业,这也意味着以钨合金为主导的屏蔽材料也将伴随着碳-14的发展逐步深化和应用。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