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過飽和度對仲鎢酸銨物理性質的影響 1/3

tungsten-cy-10-1過飽和度用濃差推動力△c(△c=c-c0)【其中c為溶液過飽和濃度,即溶液主體濃度 ;c0為溶解度飽和濃度,即平衡飽和濃度】。有學術認為仲鎢酸銨晶體生長過程分為: 非基元反應、結晶介質擴散和介面反應三個步驟。某一時刻的瞬間過飽和度△c決定於 
結晶過程過飽和生成(聚合反應)和消除(相變反應)的差值。與△c相關的線性生長速率(r1)和品質生長速率(rm)可定量反映它們的變化關係:
r1=K1△c1, (k1位元線速率常數)
rm=Km s△c1, (km為品質速率常數,s為已有晶粒總表面積)
故,rm=kms2√ri/k1
結晶全過程及仲鎢酸銨過飽和生成和消除速度的變化經歷3個階段,如下圖:
 
由圖可知,階段Ⅰ:誘導期,rm=0,仲鎢酸銨結晶過程過飽和生成速度增大,△c1不斷升高。階段Ⅱ:出現晶核,rm>0,過飽和生成速度始終大於消除速度,相變反應為結晶過程的限制性環節。反應前期,由於s較小,△c依然升高,相變反應有s控制。隨著s增大,由r1表徵的△c達到最大值後開始下降,相變反應由△c控制。階段Ⅲ:由於s增大,過飽和消除速度與生成速度相等,rm出現最大值。rm值隨過飽和生成速度等量下降,聚合反應為結晶過程的限制性環節。顯然,此階段的rm值同時可作為過飽和生成速度的量度。
微信:
微博:

 

中國鎢業發展現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鎢礦開採陷入了亂采濫挖,造成國際鎢價市場嚴重混亂,鎢原料市場供大於求,鎢價猛跌,最低降至30美元/噸度以下,而中國國內鎢精礦價格降至1萬元/噸以下。之後,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的行業監管政策,開採治理整頓、資源整合、總量控制,加強行業自律,慢慢鎢業發展發展現狀良好在整治後,中國鎢業有了以下好的發展方向。

1.資源保護程度有所提高
中國在03年-12年累計投入鎢礦勘探金額為17.2億元,新查明鎢資源儲量(WO3)近300萬噸。2010年,國土資源部實施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老礦山找礦工作,鎢礦勘察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國政府不僅在鎢礦的勘探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對於鎢礦的保護也十分的重視,使得每年的鎢礦資源儲量都有所增加,2009年-2011年增加幅度最大。
2.產能產量保持增長
1907年,中國江西西華山發現了鎢礦。之後在贛、湘、粵等地陸續發現鎢礦山,隨之投入人工開採,形成了中國早期的鎢業。新中國成立前35年,中國累計產量23.7萬噸,占全球產量的29.80%。1914年至2014年,全球累計鎢精礦產量343.91萬噸,其中中國產量186.00萬噸,占全球總量的54.08%。
尤其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鎢精礦產量增速加快。由於經濟高速增長,以及市場價格的回升,拉動鎢市場需求增長,刺激了鎢礦產量的增加。

鎢礦

微信:
微博:

 

塗層硬質合金工藝技術

塗層硬質合金在原有的化學氣相沉積法(CVD)以及物理氣相沉積法(PVD)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發展出了一些新的塗層技術。

1.化學氣相沉積(CVD)

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它是半導體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也適用於大多數金屬以及合金材料。簡單來說,它的原理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材料以氣態的形式導入反應室中,使他們發生充分的化學反應,形成一種新的複合材料,沉積到基體上。從塗層硬質合金刀具來說,該工藝是在高溫下(通常在800-1200℃)真空爐通過真空鍍膜或電弧蒸鍍將塗層材料沉積在硬質合金刀具的基體表面。CVD還可具體劃分為超溫超厚控制技術、中溫CVD、等離子體CVD、真空CVD、流動層CVD、熱解射流、流體床等等。但是該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如傳統的CVD工藝由於高溫沉積易形成脆性的金屬中間相,使得產品性能下降。

2. 物理氣相沉積(PVD)

物理氣相沉積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是指利用物理過程實現物質的轉移,將原子或分子轉移到基材表面,主要是在真空條件下採用低電壓、大電流的電弧放電技術,利用氣體放電使靶材蒸發並使得蒸發物質與氣體都發生電離,利用電場的加速作用,使被蒸發物質及其反應產物沉積在基材上。其所具有的優點是能將某些具有優良性能(如高硬度、高強度、耐磨性優良、熱膨脹係數小)的微粒噴塗在硬質合金基體上,使得其具有更好的綜合性能。PVD也可分為離子濺射、真空蒸發、高能離子脈衝、離子鍍(電弧離子鍍、射頻離子鍍、熱陰極離子鍍、空心陰極離子鍍、直流放電離子鍍、活性反應離子鍍)等等。PVD法相較於CVD法沉積處理溫度較低,一般在500℃以下,且無需後續熱處理;在600℃以下對刀具類材料抗彎強度無影響,薄膜內部應力狀態為壓應力,更適用於硬質合金精密複雜刀具的塗層。但是相比之下,PVD工藝操作相對複雜,對環境要求較高,且塗層迴圈使用週期和均勻性都不及CVD法。

塗層硬質合金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鎢和鎢酸鋇的電輸運 Ⅲ

本實驗中所應用的射頻磁控濺射裝置實物圖在相變過程中,壓力降低了勢壘的高度,電荷更加容易在褐釔鈮礦和BaWO4-II中通過,從而降低了弛豫時間。平均的弛豫時間導致了總的弛豫頻率的增加,這種增加的弛豫頻率也表示頻響特性是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呈現的是電感特性的。對於BaWO4粉末樣品的晶界來說,從2.6到6.9GPa的壓力範圍內,晶界的啟動能是–9.09meV/GPa,表明啟動能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呈現降低趨勢。

從6.9到8.9GPa,晶界啟動能也呈現下降趨勢,其降低的速率遠大於2.6-6.9GPa壓力區間晶粒啟動能的降低速率。晶界啟動能隨著壓力的變化趨勢說明在2.6-8.9GPa的壓力區間範圍內,壓力對啟動能起到負的貢獻作用,電荷載流子通過晶界變得更加容易。當壓力超過8.9GPa時,相反地晶界啟動能隨著壓力增加而增大。這說明在8.9-13.7GPa的壓力範圍內,壓力對啟動能的變化呈正貢獻作用,並且電荷載流子傳導更加困難。超過13.7GPa的結構相變後,啟動能又隨著壓力增大而減小使電荷載流子的傳輸更加容易。

阻抗譜中的晶粒圓弧說明在7GPa的結構相變首先發生在晶粒內部,然後過渡到晶界。晶粒和晶界弛豫頻率的變化也是由結構相變引起的。在6.9-8.9GPa的壓力區間內,晶界啟動能的減小表明壓力對啟動能起到負的貢獻作用,電荷載流子更容易通過晶界。此外,在6.9-8.9GPa內上升的晶粒和晶界弛豫頻率也說明在相變過程中的弛豫過程需要更短的時間。因此。可得利用直流電阻率和交流阻抗譜測試手段,並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方法,分析可得高壓下體材料WO3、納米WO3和BaWO4的電學性質和結構的變化規律。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鎢和鎢酸鋇的電輸運 Ⅱ

在高壓下BaWO4的電輸運性質研究中,為了獲得更精確的資料,用絕緣墊片技術,防止在實驗中引入附加阻抗的誤差。利用在DAC表面集成的微電路,測量BaWO4的高壓原位阻抗譜,研究了晶粒和晶界效應,可得其壓致弛豫現象和啟動能。對粉末多晶樣品BaWO4來說,兩個阻抗半圓弧融合在一起,電阻較大時,導線的電感對樣品阻抗的影響較小,無需修正資料。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實驗中都能測量出清晰的半圓弧,有些阻抗譜也會在高頻區展現出不完整的半圓弧,而在低頻區展現被壓縮的半圓弧。經過測量技術改進,可以清楚的在高頻區和低頻區看到半圓弧。

晶粒電阻和晶界電阻可以通過半圓進行擬合,其截距代表電阻的大小。晶界電阻隨著壓力的變化不同於壓致晶粒電阻的變化。事實上,大部分在高壓下電學參數的異常都是由壓致結構相變引起的。晶粒電阻和晶界電阻隨著壓力的不連續變化表示電輸運性質的變化,反映了壓致結構相變。

在相變過程中,弗倫克爾和肖特基缺陷的種類增多,這是由於相變過程中焓值波動導致的原子熱激發引起的。從6.9到8.9GPa,晶粒弛豫頻率有一個增加的趨勢,這種趨勢與先前弛豫峰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這是由於非同相結構內部的晶粒弛豫頻率不同引起的。因為在這一壓力區間內,有白鎢礦,褐釔鈮礦和BaWO4-II相三種結構出現,與白鎢礦相相比,褐釔鈮礦和BaWO4-II相有更短的弛豫時間。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鎢和鎢酸鋇的電輸運 Ⅰ

在金剛石對頂砧裝置中,通過直流電阻率和交流阻抗譜的測量方法,在36GPa的壓力範圍內,探究電阻率、晶粒電阻、晶界電阻和弛豫頻率等物理量在高壓下的變化規律。以高壓下微晶WO3的電輸運性質為實驗,結果發現,樣品電阻率的不連續變化出現在1.8,21.2和30.4GPa的壓力處,反映了WO3的壓致結構相變。卸壓之後電阻率並沒有恢復到原來的數值,說明WO3的結構相變是不可逆的。

 高壓電學實驗光刻過程中帶有倒角的金剛石
高壓電學實驗光刻過程中帶有倒角的金剛石

另外,晶粒電阻和傳導啟動能在3和10GPa的異常變化與先前拉曼研究中的等結構相變有關。高壓下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的規律表明,WO3從常壓到25.3GPa依然保持半導體的性質。通過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實驗在約24和31GPa出現的新峰,證實了結構相變的發生,說明了電學測量結果和相關分析的正確性。

通過對納米WO3的高壓原位電阻率的測量發現,樣品電阻率在4.3和10.5GPa出現了不連續的變化,反映了納米WO3的電子結構相變,晶粒的尺度效應導致了相變的遲滯;電阻率的斜率在24.8和31.6GPa處的變化反映了納米WO3的結構相變;電阻率從36GPa卸壓到常壓並沒有恢復到初始狀態的值,說明納米WO3的結構相變也是不可逆相變;變溫電阻率的研究結果發現,納米WO3從常壓到36GPa一直保持半導體的傳輸特性,這與體材料WO3也是相似的。對其變頻交流阻抗譜的研究發現:在壓力作用下出現了晶界效應;晶粒電阻在4.6和10.3GPa處的不連續性也為電子相變提供了依據;壓致弛豫頻率的變化表明在10.3GPa處的電子相變中的弛豫過程時間較短;晶界弛豫頻率的痕跡也說明晶界效應並非完全消失,這與Nyquist阻抗譜圖的結論相一致。
 

微信:
微博:

 

鎢合金F1賽車配重Ⅳ

賽車配重件的使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因為決定一輛賽車操控的好壞除了懸掛系統結構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賽車前後的配重比。也可以說賽車配重是賽車設置的最後一項點睛之筆,因為有時候對於一輛棘手的賽車來說,增加配重就可以大大地改善其性能。在賽車設計過程中,每一輛賽車都有它自己固有的賽車配重。因此作為一輛前驅賽車,車輛的配重便顯得尤為重要。
 
鎢合金賽車配重件安裝在賽車上時要固定牢靠,不能讓配重件滑動,不然不但起不到降低重心的作用反而會讓賽車失去平衡。配重件還要根據賽車的不同車型和重量進行綜合選擇,只有配重件的重量與車身重量能保證車身的穩定但又不會讓車增加重量負擔。由於鎢合金具有高密度的特征,所以常被用作鎢合金配重件,並應用於F1賽車比賽中,以便優化賽車的性能,更好地平衡與控制賽車的運行。
 
由於鎢合金是一種難熔金屬材料若用熔融再鑄的方法生產的話,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鎢合金賽車用的配重件,其生產工藝主要是用粉末冶金技術。粉末冶金工藝的出現在加快了鎢礦產的開發和研究的同時也徹底改變了鎢合金產品的生產的滯後現狀。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說粉末冶金技術推動了鎢合金產品的快速發展並帶動周邊產業的興起,同時也改變了單一金屬配重的現狀。
鎢合金F1賽車配重板
微信:
微博:

 

鎢合金F1賽車配重Ⅲ

賽車的車身越輕意味著留給車身配重用的空間餘量就會越大。除了致力追求輕質化之外,正確分配F1賽車的重量是至關重要,甚至汽油承載量多少,所造成的重量分配改變,也必須考慮進去。當今的國際汽聯FIA對F1賽車規則的限定是車重,其中包括車手的體重,服飾和配備等加起來不得低於600公斤。然而這個規定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沒有一輛F1賽車是低於600公斤的。制造一輛F1賽車通常需要遵從1000多條規格和規則,其發動機采用8缸發動機,容量可達2.4萬升,有5000多個元件,能產生900多馬力。
 
所有F1設計工程師都會將賽車重量設計在FIA規定的最小車重限制以下,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用配重件來為某些特殊賽道調校賽車配重。因此,賽車配重是一項非常重要但卻難以駕輕就熟的任務。由於鎢合金配重件的密度較大所以每一塊鎢合金配重件的體積都不會很大,但是重量卻是同等體積鋼材重量的兩倍,因此用來作F1賽車的配重是再合適不過的(下圖為法國大獎賽紅牛二隊賽車輪轂上的鎢合金配重塊)。對於F1賽車來說,正確合理地使用鎢合金配重件可很大程度地提升賽車在比賽中的性能,提高賽車的操控性,控制賽車重量分配,從而降低賽車重心。2002年時,國際汽聯和一些專業人士為F1賽車的配重提出了改革方案,即每獲得世錦賽1分積分就得到1公斤配重,由此可見賽車配重的重要性。
鎢合金賽車輪轂配重塊
 
微信:
微博:

 

鎢合金F1賽車配重Ⅱ

轉向過度就是指在賽車過彎時,實際轉向角度比前輪的轉動角度大,也就是後輪出現了向外側的滑動。也就是說,當後輪將車尾推離彎道時,車手所需要轉動方向盤的前輪舵角的角度比實際彎道的半徑所需要來得小。增加車尾的重量就可以讓賽車呈現轉向過度的特性,比如雷諾R25(如圖),當大多數車隊已經將前部配重增加到47%時,雷諾的前部配重仍低於40%。相反的,如果增加賽車前部的重量就可以呈現出轉向不足的特性,車頭在過彎時會有指向彎外的傾向,轉向上賽車要更為沉重一些。
雷諾R25
F1賽車對配重平衡性的要求就如同車手試圖找尋理想行車路線般講究,並非所有的賽車手都喜歡對賽車進行中規中矩的操控,為安全起見,有許多車手都喜歡賽車有著輕微轉向不足的設定,比如米卡·哈基寧(Mika Pauli Häkkinen)。相反,少數的頂尖車手卻偏愛轉向過度的操控特性,如埃爾頓·塞納(Ayrton Senna da Silva),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和基米·萊科寧(Kimi·Raikkonen)等。這些都完全取決於車手的駕駛風格,以及賽車配重的分布。
 
由於賽車的整體重量在制造之後是固定的,車身各個零件的設定也已將車手的體重計算在內。因此,車手體重的增減變化也會影響到車身的配重,這意味著F1車手除了必須有非常強壯結實的身體以外,還十分重視自己體重的增與減。資料顯示F1賽車基本車重約440公斤左右,扣除車手體重和服飾,其他配備等重量後,也就是說大約有60公斤以上可以用來配重,以求精確地符合車手的需要。一塊售價高達4萬歐元的重金屬板,通常一支車隊在賽季中會用上大約10塊左右。
微信:
微博:

 

鎢合金F1賽車配重Ⅰ

目前的賽車運動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場地賽車又可分為漂移賽、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等。對於方程式賽車而言,它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來制造,其中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發動機工作容積、輪胎的距離和大小各方面的標准等等。
 
賽車在高速行駛時會導致車身失去平衡,而為了抵擋空氣阻力的上升氣流只能刻意地增加賽車車身的重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賽車在高速行駛時的平衡性,因為依靠車身自身的重量是難以抵擋的。因此對F1賽車而言,其能夠在驚險的賽道上取得佳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將賽車每一磅的重量均勻分布,致力追求賽車完美的配重平衡。
 
賽車設計的特殊性使其要求配重件應盡可能地節約空間,這也意味著設計人員必須使用高強度,比重大的材料來制作賽車的壓艙物。由於鎢合金具有高密度的特征,所以常被用作鎢合金配重件,並使用於賽車比賽中,以便優化賽車的性能,更好地平衡與控制賽車的運行。換句話說,將鎢合金配重件應用於賽車中,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底盤重量以便賽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能使車身保持平衡。目前F1車隊的工程師一般會使用“鎢板”作為壓艙物來調整賽車的配重,這種鎢板價格昂貴,一塊“鎢板”價格基本都在4萬歐元左右。
鎢合金F1賽車配重板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

金屬鎢製品

金屬鎢製品圖片

高比重鎢合金

高比重鎢合金圖片

硬質合金

硬質合金圖片

鎢粉/碳化鎢粉

鎢粉圖片

鎢銅合金

鎢銅合金圖片

鎢化學品/氧化鎢

氧化鎢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