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钨酸钠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

偏钨酸钠又名一水合偏钨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分子量是2968.01,密度为3.1g/ml,折射率是1.5555。偏钨酸钠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的,但是要避免与物料、氧化物接触,且应将其密封存储在常温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偏钨酸钠的密度高,具有无毒、易配制及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在许多领域都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地质学、土壤学及海洋生物学等领域。

偏钨酸钠

偏钨酸钠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矿物及沉积岩的分离,它为微细粒纯矿物的分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微细粒单矿物的分离主要有三种:人工挑选、化学分离法和密度分离法。其中密度分离法简单、稳定。但常用的重液有毒且有难闻的气味,操作时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而偏钨酸钠具有无毒、易配制、高密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地质行业实验室矿物分离作业。
 
多个科学家先后用偏钨酸钠对矿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例如,罗兹等发现添加了硅铁的偏钨酸钠可以用来对矿物进行密度分级,并且这种方法安全、流程简单;采用偏钨酸钠分离提纯微细粒牙形石,具有安全、高效、易操作等优点。随着偏钨酸钠在地质实验室的应用,矿物提纯流程将变得安全、简单、稳定,而且偏钨酸钠还可回收再利用,达到了节约成本且无二次污染的目的。此外,人们还应用偏钨酸钠分离沉积岩,以及对岩石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研究岩石的分布、产状、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历史及其成矿关系。
微信:
微博:

 

多钨酸钠分离提纯沸石

沸石是沸石族矿物的总称,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矿物。具有独特架状结构和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催化和耐酸耐热等性能。属于微细矿物的一种。微细矿物的颗粒非常细小,表面积大,它的分离和提纯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沸石的分离提纯技术目前还不成熟,难以达到很高的纯度。但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采用多钨酸钠高速离心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沸石图示
多钨酸钠高速离心法分离提纯沸石的具体方法如下:
1. 用钢臼和杵把岩石粉碎至200目以下。然后把较细的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二次蒸馏水充分搅拌。 
2. 用超声波把颗粒--液体的悬浮液超声3min~5min。然后把超声后的悬浮液转入离心管中,用2500rpm 的转速离心3分30秒。倒出上层清液,从而去除小于1μm的部分。
3. 再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个离心管中。重复上述操作5次,以确保绝大部分的小于1μm的颗粒被去除,并且每次离心前都要超声以使较大的颗粒悬浮起来。 
4. 倒出上层清液,把大于1μm的颗粒风干后,放入2.3g/cm3的多钨酸钠溶液中。超声3min~5min使颗粒分散开来,转入离心管中。
5. 用1100 rpm的转速,把悬浮液离心33 min。离心结束后,沸石矿物将漂浮在液体的表面,较重的颗粒(石英、长石以及少部分的沸石)将沉在管底。
6. 向一个离心管中倒出大约一半的重液,以取出上浮的沸石,也要用钢勺把粘在离心管内壁上的沸石取出放入一个离心管中。
7. 向两根离心管加满二次蒸馏水,并超声以使悬浮物和重液充分混合,现在重液的密度应是1.15 g/cm3左右。
8. 用1400 rpm的转速离心10min,颗粒都应沉到管底。把重液倒入玻璃杯中,以回收再用。
9. 用二次蒸馏水充满离心管,超声2min,用3000 rpm的转速离心5 min,沸石颗粒出现聚沉。反复洗3次,以完全洗去多钨酸钠,沸石矿物变得色浅而不“粘”。 
10. 把沸石放于通风橱中风干。有时沸石的表面可能会带有一个绿色或棕色的“皮”,去除它。这时就能得到较为纯净的沸石矿物。
微信:
微博:

 

生产仲钨酸铵过程中锡的行为 3/3

多种方式制取粗钨酸钠,在此简述其中三种:
一、氢氧化钠(NaOH)浸出法,NaOH浸出钨精矿时,选用NaOH浓度为500g/L,160℃下浸出2h,锡石浸出率接近0,而黝锡浸出率接近45%;
二、苏打高压法,将浸出温度控制在180~230℃,苏打用量为理论量的2~3倍,溶液中碱性较小,pH值为10.8,这种情况下锡石几乎不与碱发生反应,全部进入渣中;
三、苏打烧结法,苏打烧结过程中,SnO2与苏打反应程度不大。但是溶液中存在的过量的苏打可与SnO2发生部分反应,生成锡酸钠,在随后的水浸过程中,锡酸钠溶于水与钨酸钠共存。
以上三种方法得到的粗钨酸钠溶液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杂质锡,并且,锡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锡酸钠。
 
在钨酸铵溶液蒸发结晶制取APT的过程中,控制适当的结晶率,可以使大部分杂质留在母液中。钨酸铵溶液(AT)中锡是以SnO3 2-形态存在的,与仲钨酸铵中的钨的存在形态一致,这导致结晶工序中无法除去锡。钨酸铵溶液结晶过程中锡的行为,见下图:
钨酸铵溶液结晶过程中锡的行为
 
由图可知,蒸发过程中锡为前期优先析出,可以认为结晶用的AT溶液与APT产品中的w(Sn)/w(WO3)是一致的。随着钨酸铵结晶率渐渐升高,APT中的w(Sn)/w(WO3)降低,且两者变化不成正比关系。但当APT结晶率达到90%以后,即使结晶率持续上升,w(Sn)/w(WO3)也将保持在1.0*10-6不变,也就是说,w(Sn)/w(WO3)达到了一个极值,即0级APT中锡的标准质量分数。
 
微信:
微博:

 

多钨酸钠溶液的配制

多钨酸钠(sodium polytungstate),分子量达2986.12g/mol,相对密度为2.8,易溶于水,是德国SOMETU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无机重液材料,具有无毒无味、中性稳定、易配制、回收率高、使用方便安全等传统重液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相对密度可达3.1,很多原来必须使用有机重液的地方,现在都可以使用多钨酸钠来代替。在pH为2~14范围内稳定并可方便地回收利用,它适用于绝大多数含氧盐和氧化物的分离,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细矿物和牙形石的分离实验。
 
多钨酸钠重液由于安全性好、回收方便而受到广泛欢迎,尽管日前国际市场上其价格较昂贵,但其突出优点使其成为众多岩矿实验室的首选重液。不过,使用该重液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尽量不接触强还原性物质,否则溶液将变为兰色而影响分离效果的观察。
2. 不宜用于含可溶性或可交换性钙离子矿物,否则易形成多钨酸钙沉淀,这就限制其在粘土矿物分离上的应用。
3. 在高相对密度条件下重液粘度加大,为减少分离时间,可使用离心机或尽量选用粒度较大的单晶,以加速分离过程。
4. 一次操作不宜加入太多样品,以免堵塞重液漏斗的出口。
 
多钨酸钠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步: 
1. 配制多钨酸钠溶液时,只能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只能使用玻璃、塑料或不锈钢的容器。
2. 量取蒸馏水,根据要求的密度值,按比例把多钨酸钠加入到盛水容器中。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用比重计测量溶液的密度,根据结果适当地加蒸馏水或多钨酸钠,直至达到合适的密度值。
4. 把溶液放于无尘的封闭环境中保存。
5. 使用前最好先测量溶液的密度,并把它按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微信:
微博:

生产仲钨酸铵过程中锡的行为 2/3

锡的化合物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在水溶液和强酸性溶液中以+4价和+2价化合物形式存在,离子半径分别为0.71*10-10m和1.2*10-10m。在含有Sn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析出白色的Sn(OH)2沉淀。Sn(OH)2既能溶于酸生成Sn2+,又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Sn(OH)3]-、[Sn(OH)4]2-。同时,在含有Sn4+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碱,可得到难溶于水的α-锡酸凝胶(H2SnO3),α-锡酸既能与酸反应生成Sn4+,也能与碱反应得到SnO3 2-。此外,,锡有另一种重要化合物--锡的硫化物,有SnS和SnS2这两种形态,两者有转化关系为SnS2加热至520℃时分解,得到SnS。SnS和SnS2均不溶于水和稀酸,但会与浓HCl作用生成配合物而溶解。低氧状态的SnS不溶于碱,但SnS2能与碱作用生成硫代锡酸盐和锡酸盐。在APT生产过程中,溶液时而呈酸性,时而呈碱性,且酸碱强弱程度不同,这就使得锡的存在形式呈多种多样。
 
一般碱分解条件下,选用碱浓度为500g/L的NaOH溶液,碱用量为理论用量的锡的1.6倍,即保证溶液反应处于碱过量的状态,反应时间4h,温度设置150℃、160℃、170℃三个不同档,选取两个不同矿种在不同温度下各自的反应情况。反应温度对锡的浸出率影响,如下图:
反应温度对锡浸出率的影响
 
由上图,我们可直观得出,浸出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上升速度远远大于钨的浸出速度,说明锡的浸出反应与钨的浸出反应相比更倾向于热力学控制。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