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酸钠及其复配体系对羽绒阻燃性能的改善

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羽绒纤维的最表面是一层细胞膜,薄膜的里层是组成羽绒纤维主要成分的蛋白质。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从蓬松度的检测上来分析,羽绒比蚕丝,棉花等保暖材料都要高一个等级,所以羽绒单纯作为一个保暖材料,它的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保暖材料。
钨酸钠和羽绒纤维
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过羽绒纤维的润湿性、蓬松性和稳定性,但是对羽绒的阻燃性能研究甚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纺织品的阻燃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羽绒纤维的阻燃改性也势在必行。通过钨酸钠、氟钛酸钾及其复配体系对羽绒纤维的阻燃性能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可分为以下几步:
1. 先进行羽绒阻燃处理:称取适量干燥过的羽绒分散在蒸馏水中,加入适量柠檬酸调节pH值后加入阻燃剂。于一定温度的水浴中反应,反应完全后洗涤、过滤、干燥、烘干至蓬松。
2. 使用极限氧指数测定仪测出极限氧指数范围。 
3. 根据热失重曲线的热失重率和最快热失重速率分析热稳定性能。羽绒的热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羽绒的脱水反应;第二个阶段是一系列的纯粹化学反应;第三个阶段是放热过程。 
4. 采用白度仪测试羽绒的白度以说明处理羽绒的泛黄程度。
 
通过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从热失重曲线看出,钨酸钠主要降低第2阶段失重,氟钛酸钾主要降低第3阶段失重,都能分别降低最快热失重速率,使羽绒热稳定性增加,剩炭率升高,阻碍其燃烧。钨酸钠和氟钛酸钾都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羽绒的阻燃性能,它们的复配体系阻燃效果更佳,而且对羽绒的表面结构和白度影响不大。 
微信:
微博:

 

制备三氧化钨掺杂薄膜

三氧化钨(WO3)掺杂薄膜是一种优良的氢敏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气致变色、光致变色、电化学性能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其气致变色性能在气体传感器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铂(Pt)、钯(Pd)等稀有金属的催化下,WO3薄膜对H2在常温下就具有良好的气致变色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

溶胶凝胶法用溶胶凝胶法和直流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制备的掺Pd(或Pt)三氧化钨薄膜的晶化温度比纯的三氧化钨薄膜晶化温度高,在460℃下退火处理后才有少量的晶态结构存在;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表明:纯WO3凝胶薄膜有很高的透光率(>90%),但掺钯或掺铂后薄膜透光率下降明显;且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掺钯的薄膜比掺铂的薄膜的透光率要高些;掺铂薄膜样品在100℃、200℃、300℃、400℃、500℃退火处理后的透光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透光率逐渐降低,这与不掺杂的三氧化钨薄膜具有相同的性质。

三氧化钨基掺Pt(Pd)薄膜的制备建立在溶胶凝胶法和直流磁控溅射法相结合的方法,在钨酸溶胶的制备中,加入H2O2、乙醇能增强钨酸溶胶的稳定性。当H2O2与钨酸的摩尔比为1:2,乙醇与钨酸体积比为1:2时,溶胶的保存时间较长,成膜质量可以起到保鲜效果。
三氧化钨表面在100℃退火处理后变得比较平整,其分子呈四面体结构,三氧化钨分子转变为立方体结构在经过400℃退火处理后表面变的更加平整,三氧化钨分子转变为立方体结构。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结晶过程中铬行为探索2/2

2.WO3浓度将影响APT结晶过程铬的析出速率
实验设置蒸发结晶条件如下:NH4OH质量浓度为2.76mol/L;钨酸铵溶液中WO3浓度分别为170g/L、195 g/L、238 g/L、258 g/L、295 g/L ;按质量比Cr/WO3=0.5%加入乙酸铬;搅拌速度为300rad/min;实验温度100℃;结晶终点pH=7.0。制出不同WO3浓度对APT结晶过程铬析出率的影响如图:
WO3起始浓度对铬析出率的影响
 
上图可以看出WO3起始浓度由170g/L上升到295 g/L,铬的析出率从81%下降到59%。故而,我们可以得出,WO3的起始浓度升高,铬的析出率下降。再者,溶液中存在的(NH42WO4将促进Cr(OH)3的溶解,在WO3浓度越高的溶液中,铬的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Cr离子浓度越高,即铬的析出率越低。
 
3.不同搅拌速度影响APT结晶过程铬的析出率,如下图:
搅拌速度对铬析出率的影响
 
上图可以看出速度从100rad/min增加到500rad/min,铬的析出率从84.3%下降到37.9%,下降了46.4%,从中可以得出,增加搅拌速度,铬的析出率随之下降。尽管搅拌有利于铬的析出,促进Cr(OH)3晶核的生成和晶体的成长。但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伴随着氨的快速挥发,当温度达到100℃时加入乙酸铬,溶液中pH和OH-浓度已经大幅度下降,铬的析出率将明显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在钨酸铵蒸发结晶制取APT过程中加入乙酸铬可以制得含铬的APT粉末;铬在APT中主要以Cr(OH)3形态存在,且它的析出不具备饱和性,随着铬量的增加,成品APT中含铬量呈线性增加;增大WO3的起始浓度和提升搅拌速度,都将导致铬的析出率下降。
微信:
微博:

 

水热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钨

制备三氧化钨(WO3)所使用的水热法和水浴法同属溶液法,其特点是实验成本少,能耗低,制取的材料结晶度和纯度高等优点成为制备WO3的首选。现代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料某些方面的性能,亦或使其表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以水热法为实验方法,以纳米和三氧化钨为材料,制备纳米三氧化钨。

水热法以Na2WO4•2H2O为原料,CTAB和草酸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和水浴法分别制取了团聚较为严重的单斜相立方颗粒状纳米WO3、块状WO3•H2O和分层花状WO3•H2O。经过烧结处理后,WO3•H2O转变为WO3,并保持了原有的块状和花状形貌。对三种形貌样品的气敏测试表明,其最佳工作温度都为300℃,且花状结构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对影响反应过程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可得其主要归因于WO3•H2O的不易团聚的三维结构且分层多孔。在此基础上,可以初步得到水热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钨的原理。

研究结果表明:
(1)以Na2WO4•2H2O为原料,CTAB和草酸为辅助剂有利于改变反应速率,将反应时间由原来的24h以上缩短至8h以内。
(2)含有碱性的水热法下也能够制得纳米三氧化钨产品,所需要pH范围拓展至3.5~8.9之间。
(3)所制得的纳米三氧化钨具有不易团聚的三维结构且分层多孔,颗粒的粒径平均尺寸都在1μm左右。
(4)以三氧化钨为添加物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而且WO3在气敏传感、电致变色、化学催化以及电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的优异性能。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结晶过程中铬行为探索 1/2

掺杂晶粒制成的超细硬质合金以其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与现代工具、耐磨、耐高温以及耐腐蚀材料中。控制碳化钨晶粒长大的抑制剂种类繁多,目前常用的是Cr3C2和VC,其中,Cr3C2的抑制效果较佳。现有工艺主要是将抑制剂的碳化物粉末加入到钨粉和炭黑中,均匀混合后,经碳化制得含有抑制剂的WC粉末。但,由于抑制剂难以搅拌均匀,导致碳化钨烧结过程中部分WC晶粒非预期性长大,从而影响硬质合金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掺铬工艺—仲钨酸铵蒸发结晶过程掺铬,并分析铬在其中的表现形式。
 
在pH≥9的钨酸铵溶液中掺入乙酸铬(CH3COO)3Cr,蒸发结晶制得掺铬的仲钨酸铵(APT)粉末。蒸发结晶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CH3COO)3Cr=(CH3COO)3 3-+Cr3-

Cr3-+3OH-=Cr(OH)3

Ksp=6.3*10-33(25℃)  其中Ksp为Cr(OH)3的浓度积。
 
不同的Cr起始浓度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值,如下图所示:
Cr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掺铬APT结晶过程中,铬有多种不同行为,以下就三点进行分析:
1.不同掺铬量影响APT粉末中存在的铬量,随着掺铬量的增加,APT粉末中的铬量呈线性增加。铬在APT中主要以Cr(OH)3沉淀析出为主,且不具有饱和性。控制结晶过程的掺铬量可以制备不同铬含量的APT粉末。
微信:
微博:

 

单斜三氧化钨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单斜相三氧化钨在纳米三氧化钨经过水热法以及煅烧处理后得到,其特点是无高次对称轴,且二次对称轴和对称面均不多于一个。单斜相三氧化钨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它有3个主折射率。

单斜三氧化钨以Na2WO4•2H2O为原料,DL-苹果酸为辅助剂,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合成包含三维球状形貌的前驱体(WO3•xH2O)。我们发现苹果酸的加入剂量对WO3•xH2O的形貌和结晶相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可以见,气敏测试表明三个样品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50℃,并且方状单斜相三氧化钨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主要归因于其独特新颖的三维多孔构造。在300℃最佳工作温度下材料的最低检测浓度可以达到0.1ppm,材料最佳煅烧温度确定为500℃,其中WO3-500样品对5ppm丙酮气体的灵敏度达到了7.9;在相对湿度95%条件下,对5ppm的丙酮电阻灵敏度仍有5.72。

在测试不同气体(例如丙酮、甲醇、乙醇、氨气等)的气敏度通过不同工作条件下,单斜相三氧化钨对气体表现出了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以Na2WO4•2H2O为原料,分别采用Na2C2O4、Na2SO4和H2C2O4为辅助剂,在24小时180℃的水热条件下制取了六方相一维纳米WO3。结合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溶液中Na+、SO42-、C2O42-、HC2O4-离子以及H2C2O4对纳米WO3晶体在形核和长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辅助剂对产物的晶系无影响。随后的气敏测试表明,Na2C2O4辅助合成的WO3纳米棒在320℃对一定浓度的乙醇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主要归因于其很高的分散度和结晶度。

微信:
微博:

 

涂层硬质合金类型——多层涂层

自从涂层硬质合金技术发展以来,涂层的类型也产生了多样化,较为突出的如单层多元复合涂层、多层涂层、梯度涂层、纳米涂层、超硬涂层以及软涂层等等。

涂层硬质合金

2.多层涂层

随着涂层硬质合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涂层也逐渐向多层涂层过渡。多层涂层是通过结合不同涂层材料的优良性能以及适用性,将不同涂层加以组合,从而进一步完善基体材料的综合性能。目前主要的双层涂层有碳化钛/氮化钛(TiC/TiN)、碳化钛/氧化铝(TiC/Al2O3)、碳氮化钛/氧化铝(Ti(C,N)/Al2O3)、氮化钛/立方氮化硼(TiN/CBN)等几种。其中属TiC/TiN双层涂层出现的最早,使用也最为广泛。这是由于作为单一涂层时TiC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以及优异的耐磨性,而TiN涂层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防止化学扩散)以及抗月牙洼磨损性能。此外,相比TiN涂层,TiC涂层因其热膨胀系数更接近于基体,常作为多层涂层的底涂层,其与基体结合更加牢固,内部残余应力小,因此可以有效地抵抗裂纹的扩展。TiC/Ti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更加适用于普通、半精及精切加工,而TiC/Al2O3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有较高的热硬性及韧性,适合于高速切削加工以及高负荷切削加工。

而三层涂层最为常见的是TiC/Ti(C,N)/TiN涂层,相关研究人员对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实验中发现, 其由于TiN涂层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所以所具有的切削力较小,更适用于普通半精以及精切削加工。除此之外,还有将TiN/TiC/TiN三个涂层组合涂覆于硬质合金刀具基体,该多层涂层表层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底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抗热震性以及韧性都相较于单一涂层有大幅度的提高,可广泛运用于合金钢、结构钢等高速铣削。总的来说,涂层层数越多在高速切削、铣削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涂层每层的厚度越来越薄,已经有了10层甚至更多层。多层涂层在物理结构上、力学性能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赋予了更加优异的过渡性,是功能梯度结构材料的雏形。

微信:
微博:

 

钨合金摆轮配重螺丝Ⅱ

对钟表进行调节是机械钟表安装完成后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是保证钟表走时精度和使用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早期复古的怀表多采用摆轮调校螺丝的方式来调校走时,一般都要同时对相对应位置的两个配重螺丝进行相同幅度的调节。随着复古风潮的掀起和发展,人们对于复古物件的喜好也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此类以摆轮配重螺丝来调整钟表走时的复古怀表也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而钨合金配重螺丝的使用也会随即扩大。
 
众所周知,钟表的走时标准是通过调整控制摆幅来决定的,因此为保证钟表的精准性最先应该保证的是摆轮的摆幅(最理想的摆幅应在270~320之间)。摆幅是指摆轮在弹簧游丝的推动下来回摆动转过的角度。过大或过小的摆幅均不符合技术要求,会严重影响钟表的走时精度乃至影响使用的可靠性。调整摆幅的一个方式是调整快慢针,另一个就是调整摆轮配重。摆轮配重的调整主要靠钨合金配重螺丝来实现,以此来平衡其摆动惯量,通过精确的调整配重螺丝使摆幅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保证钟表走时精确性的目的。
钨合金配重螺丝
微信:
微博:

18K钨镀金与18K黄金的区别

Karat(K)表示黄金纯度,它与钻石重量单位carat(克拉)有着相似的读音,但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一个表示纯度一个表示重量。无论是k金还是K镀金,其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增加产品的美观性。
 
在黄金纯度中,1K为4.166%的黄金含量,18K黄金(AU750)也就是含量为75%的黄金。对于18K黄金制品来说,其价值有时甚至高于黄金含量比其多的黄金制品。我们都知道纯金的硬度较低,虽然可塑性和延展性好但也意味着易被摩损消耗,这对于很多喜爱购买黄金首饰佩戴的人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18K黄金制品通常会加入一些银、铂、镍等金属材料从而提高成品的整体性能,如观赏性、耐磨性以及耐蚀性等等。因此,也比较受人们欢迎,但这也意味着会有一些额外的制作工艺,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的难度。而18K钨镀金则指的是在钨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黄金含量为75%的镀金层,使其拥有形同18K黄金制品一样的亮丽外表。
 
毋庸置疑,18K钨镀金与18K黄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保值价值的不同,18K黄金的保值价值远远大于18K钨镀金。但两者的鉴赏价值并无区别,都拥有较为时尚、美观、亮丽的外形,并为多数收藏者所喜爱。
18K金镯
微信:
微博:

 

气体搅拌对制取仲钨酸铵的影响

气体搅拌的影响
 
研究表明,控制APT粒度的主要因素是过饱和度、温度和搅拌速度。制取细颗粒APT用A种气体搅拌,以较强的搅拌强度操作。由于气体的剧烈搅拌,晶体被搅碎成许多小晶核,难以形成大颗粒。而且气体还会带走热量和氨,既可控制锅内温度在70℃左右,同时使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有利于制取细颗粒仲钨酸铵。
 
这种方法已在生产中应用,制取的APT粒度均匀,表面规则。制取粗颗粒APT选用B种气体搅拌,以较弱的搅拌强度操作。由于气体的搅拌,能保证形成的APT不至于沉淀,而充分与溶质接触。这种气体在冷凝时放出热量,不仅使锅内热量增高,还由于气体的冷凝,能有效地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的增大,容易产出粗颗粒仲钨酸铵。此种方法在试验中效果显著,制取的APT其平均粒度能大于50μm,且粒度分布均匀,颗粒规则。现处于生产应用前的进一步研究中。
 
其它影响因素
 
(1)试验发现补加晶种,APT的松装密度有所下降,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在显微镜下观察,粒度分布不匀,粗粒大部为聚晶。文献报道了在钨酸铵浓缩至一定比重后,加入1%~2%晶种。然后不断补加溶液,而制取粗粒APT的方法。我们采取将钨酸铵溶液浓缩后,逐渐补加溶液,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的方法,制得了粒度均匀、颗粒度大的APT。
 
(2)我们在浓缩结晶过程中,定量补加纯水,控制潜液的过饱和度,也可制取晶形规则的粗粒APT。值得注意的是,在结晶后期,不能任意朴加纯水,否则在加热和搅拌的情况下有少量偏钨酸铵生成。

APT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

金属钨制品

金属钨制品图片

高比重钨合金

高比重钨合金图片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图片

钨粉/碳化钨粉

钨粉图片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图片

钨化学品/氧化钨

氧化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