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铷钨萤石中矿综合回收仲钨酸铵

一种从含铷钨萤石中矿综合回收仲钨酸铵(APT)的工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原料为:含钨萤石矿物经过选矿厂浮选后的尾矿然后进行扫选所得,是钨、铷等有价金属低含量且难以回收的中矿。

萤石矿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一、将含铷钨萤石中矿烘干、破碎、磨细得矿粉;
二、加入相对于矿粉质量1.1-1.5倍的浓硫酸,搅拌均匀后装入转窑,在焙烧设备内控温200〜350°C焙烧 2〜5h,产出氢氟酸产品用烟气吸收;
三、焙烧料出炉冷却至常温,送入球磨机磨细,得到焙烧矿粉;
四、加水浸出:按照液固比为1.5〜2.5:1的量加入水,温度控制在70〜90°C,并保持2.0〜3.0h,得到浸出液和浸出渣;
五、浆化洗涤浸出渣,洗涤液固比为1-1.2:1;洗涤后的洗水返回浸出步骤重复利用,洗涤后的浸出渣经碳铵法提钨后得钨酸铵溶液;
六、用烧碱溶液中和至pH值为2.0〜2.5,继续搅拌,得到离子交换吸附料液,然后采用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所述离子交换吸附料液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的接触时间为I〜4h,树脂吸附饱和后,首先用水洗涤,然后用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进行解析,解析液浓缩结晶得仲钨酸铵和解析尾液。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废渣中回收钨、铜和钼

仲钨酸铵废料从仲钨酸铵废渣中回收钨、铜和钼,步骤如下:
1. 磨粉:把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铜、钨和钼的废渣磨细至-325目,目的是增大反应接触面;
2. 碱浸分离回收铜:磨好的废渣用pH值为7.5-8.5的软水化料,过滤将含有铜的渣料和含有钨钼的溶液分离;再把含有铜的渣料用碱(NaOH)煮浸出,当碱浓度在35-45g/L时,停止加碱,再煮沸后,保温1.5-2.5h,经洗涤后回收得到硫化铜;
3. 酸浸、沉淀净化法回收钼:往钨钼的溶液中加入按Mo理论量计的125% -150%的硫化剂NaHS,煮沸2h,待硫化反应完成后,溶液显玫瑰红或紫红色,再继续搅拌,并加3-5mol的硫酸调节pH值至2.5-3,继续煮沸1.5-2h。煮沸过程中,pH值会发生变化,需不断测定和加酸调整pH值,产生MoS3沉淀后,溶液为蓝黑色,并可观察到棕色的MoS3沉淀,之后过滤分离得到含有MoS3的渣料和钨酸溶液;
4. 离子交换法回收钨:钨酸溶液,再经过稀释、吸附、淋洗和解吸四道传统离子交换工序,得到粗钨酸钠溶液,再经过后续传统工序-沉淀人造白钨、酸解、溶制钨酸铵、蒸发结晶来生产出APT。

优势所在:
1. 同时回收APT废渣中铜、钨和钼三种金属元素,且回收率高达95%左右,实现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 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有效降低设备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所产生的溶液都会在后序工序中进行处理,无排放问题,对环境的污染小。

微信:
微博:

 

pH值调控三氧化钨晶型

pH值指的是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法语(potentiel d'hydrogène)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英式发音:[pʰi:ˈɛɪ̯tʃ],法式发音[pɛaʃ],由于pH是法语简写,所以建议读作法式发音)值”。它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pH值是水溶液最重要的理化参数之一,是涉及水溶液的自然现象。化学变化以及生产过程都与pH值有关,因此,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和科研领域都需要测量pH值。

由于六方相三氧化钨稳定存在的区间为200℃-400℃,水热法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较为适宜得到六方相三氧化钨产物。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可以方便地改变反应参数,例如pH值,可形成不同的反应环境,得到不同产物,对探索晶体经贸形成机理的探索十分有益。

以下介绍pH值调控六方相三氧化钨内容:
在水热环境中制备六方形三氧化钨,研究发现,当pH=0.5时,形成纯的斜方向三氧化钨;当pH=1.0时,生成斜方向三氧化钨与钨酸混合物;当 pH=1.5时,产物完全转化为六方相三氧化钨,但是在pH=2.0时,实验表明三氧化钨呈现衍射峰。可见,为获取六方相三氧化钨晶型时,应将pH值控制在1.5-2.0范围内。

微信:
微博:

 

钨铜电极中棒状钨晶粒成因分析——粉末形貌

在微波熔渗法中所制备的钨铜合金电极相比于常规烧结熔渗的样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显微结构组织中棒状钨晶粒更为明显。而具有棒状钨晶粒的钨铜合金电极在硬度上以及各项综合性能上相比常规熔渗样品都有一个较为显著的提升。这是由于棒状钨晶粒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纤维增强的作用,纤维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横向力学性能,且导电导热性能优良,在高温的情况下难熔金属的氧化飞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蚀性。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复合材料工业的飞速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如高压容器、舰艇、导弹、人造卫星、飞机等。因此,研究微波熔渗法制备钨铜合金电极中棒状钨颗粒的成型机理也成为了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制备出排列规则且能定向生长的钨晶粒不仅仅对科研和生产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而且这也将是对生产强化合金方法的一个新尝试。

钨铜电极



























通过多次试验以及对数据和SEM照片的分析,研究人员总结出了四个棒状钨晶粒的可能成因,并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分别是粉末形貌的影响、微波熔渗时钨颗粒发生重排和合并所引起的、熔渗后晶粒溶解析出长大而引起以及熔渗后晶粒长大引起。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粉末形貌对其的影响。从理论上说,粉末颗粒的形貌直接影响粉末的流动性以及压制性能,同时也会对烧结体的显微组织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从结构上分析,钨粉是典型的立方体结构晶粒,因而微波熔渗后的棒状钨晶粒不可能是由于钨粉原料形貌引起的。再从熔渗前钨骨架压坯形貌的SEM照片上分析,其存在有大量的孔隙,而并无棒状钨颗粒的存在。此外,对于同一批粉末,在同样的制备条件(温度、压强等)下,常规熔渗的钨铜合金电极样品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晶粒生长方式,并无明显的棒状钨晶粒出现,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棒状钨晶粒的形成与粉末形貌并无直接联系,而是与微波烧结中微波场的作用存在一定的联系。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直接碳化法

碳化法三氧化钨(WO3)直接碳化法也称作三氧化钨还原法,用该方法可制备优质超细碳化钨粉,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生产过程所需的设备由混料器、制粒机、干燥器及两台回转炉组成。

首先将三氧化钨(质量分数,84%)粉末与炭黑(质量分数,16%)的混合料制成直径为3mm的粒球,然后在两台回转炉中连续进行还原/碳化。反应过程中连续经过一系列中间产物:
WO3→WO2.9→WO2.72→WO2.0→W→W2C→WC。

WO3在第一台回炉内于1247℃、N2气氛中加热,反应产物为WO2.72、WO2和W的混合物,超细晶粒形核发生在中间产物WO2.72和WO2的转变过程中,这是由于WO2.72本身晶粒细及WO2.72向WO2转变时的体积急剧收缩及密度显著增加而引起的。在物料中含有炭黑的情况下,不会形成促使晶粒长大的WO2(OH)2化合物,从而避免了WO2(OH)2的气相迁移而发生晶粒长大。细小的WO2转变为超细W晶粒时颗粒不会变粗。在第二台回转炉内于1500℃、氢气气氛中超细W直接被碳化时,一般都添加少量晶粒生长抑制剂,以防止超细硬质合金中的晶粒长大。

实验表明,在直接碳化过程中,原始三氧化钨和炭黑对碳化钨特性的影响表现在炭黑颗粒大小按C→B→A次序减小。当原始氧化钨颗粒度为2.60微米和1.80微米时,碳化钨粒度几乎不受炭黑粒度的影响,此时碳化钨粉末粒度均为0.50微米左右。采用粒度为1.00微米的三氧化钨和细颗粒炭黑碳化时,所准备的碳化钨粒度为0.36微米,此时碳化钨粒度大小取决于原始三氧化钨粒度,碳化钨粉末与所准备的WC-CO合金具有细而均匀的结构组织。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