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钨酸铵的制备及研究

随着对仲钨酸铵制取的钨产品要求的提高,仲钨酸铵的生产工艺相应要求改进。生产仲钨酸铵的有中和法、蒸发法、离子交换法与萃取法,目前工业生产上较多应用蒸发法。但用蒸发法制备5水仲钨酸铵时,因为溶液内部的温度差,很易产生7 水仲钨酸铵和5 水仲钨酸铵的混合物。并且控制产品的粒度有一定难度,使产品粒度分布不均。另外,7 水仲钨酸铵热稳定性不好,工业应用较少。5 水仲钨酸铵热稳定性好,能制备性能较好的最终钨产品,因此很受工业生产的欢迎。为此本文研究了在蒸发过程中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制备 5 水仲钨酸铵结晶,对其进行了 X 射线衍射分析与热分析,并探讨了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对仲钨酸铵结晶的影响及其结晶机制,且对结晶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实验可知,应用蒸发法在晶核出现时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可以制得纯度较高的5 水仲钨酸铵结晶,且结晶均匀、光滑,颗粒粗大。通过对仲钨酸铵结晶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可以得知仲钨酸铵结晶过程中,晶核形成速度相对更快,而晶核长大较慢,由此可以证明添加晶种和钨酸铵溶液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并了解了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这两个阶段都对晶体形貌有很大影响。
微信:
微博:

钨铜合金电极致密化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在常规熔渗、烧结条件下钨和铜两种金属之间是互不相溶且浸润性很低,这也就使得两种粉末致密化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使得其难以达到较高的致密化程度和所期望的组织结构。而仅仅靠提高压力和烧结温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最终密度,但是在工艺条件和综合性能保证方面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致密化程度及速度

致密化问题实际上是致密化程度、速度以及条件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采用相对密度来表示其致密化程度,其普遍要求相对密度应大于98%。此外,寻求一种合理的致密化条件来提高致密化速度亦是研究的一个方向。就金属粉末烧结机理来说,要达到高致密化程度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一,固相可部分溶解在液相之中;其二,固相与液相接触角应为零;其三,单靠颗粒重排的液相不应超过烧结体积的35%。

对于钨铜合金电极中钨铜W-Cu体系在常规熔渗和烧结条件下,两相相互浸润性较差,钨在液相铜中几乎不溶解(10-5atm%,在1200℃下),在液相烧结致密化过程中无法发生溶解沉淀和颗粒圆化等物质迁移机制,仅依靠在也想作用下进行的颗粒重排左永。因此,致密化速度相对较为缓慢,致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常规的熔渗烧结和简单的液相烧结无法满足98%相对密度的要求。

通过增加成型压力来提高生坯密度,可达到提高最终密度的目的,但仅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有效且作用有限,不适当地提高压力已引起压坯分层和模具损耗等问题。另一种方法就是升高烧结温度直到1400-1500℃,密度可明显提高,但显然对烧结条件要求太过苛刻,并且在高温下尺寸变形严重,液相铜过分溢出使成分发生偏移。所以通过缩短粉末颗粒间物质输送距离来提高系统烧结活性,才是最有可能提高致密化程度和速度以及简化致密化所需条件的最有效方法。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钨锡分离研究现状

我国钨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为637.5万t(以WO3计),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国具有优势的战略资源。我国钨产品的出口量直接影响着世界钨市场的价格和供需平衡,对国际钨市场影响明显。在钨冶炼中,锡是众多杂质中极为有害且较难深度除去的一种,钨成品中即使有微量锡存在,也会对其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等方面有着致命的危害。根据GB/T10116-1988要求,0级APT(仲钨酸铵)中,锡质量分数要小于1x10 -6,一级APT中锡质量分数要小于3x10 -6,但随着我国优质钨精矿的日益匮乏,可供开采的保有资源中锡等杂质的含量越来越高、形态越来越复杂,APT产品中锡超标问题越来越高、形态越来越复杂,APT产品中锡超标问题时而出现,对各钨厂的产品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因而,研究以高锡钨精矿生产仲钨酸铵工艺中锡的行为及其去除工艺,便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它对于指导生产、调整工艺、保证产品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人们对钨冶炼过程中除锡的研究还不太充分。我国是钨资源及钨冶炼大国,对于钨冶炼过程中除锡的技术研究也主要是在我国进行,国外对此很少有相关报道。前人的钨、锡分离方法主要有控制碱分解条件、在碱分解过程中加添加剂、沉淀法、控制离子交换工艺条件、萃取法等。
微信:
微博:

 

钨铜合金电极中纳米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三)

与传统的粉末冶金的方法相比,钨铜合金电极纳米复合材料一般也有制粉、成型以及烧结的过程,但是由于纳米颗粒的特性使得其纳米钨铜电极复合材料中的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

4.机械-热化学工艺合成法(Mechano-Thermo-chemical Process)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制备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采用喷雾干燥,通过旋转雾化和其后的干燥工艺得到金属盐混合粉末的前驱体,将前驱体燃烧,形成钨铜W-Cu氧化物复合粉末,再将氧化物粉末球磨并采用二步氢还原,从而制备出纳米钨铜复合粉末。

5.雾化干燥-氢还原法

首先是将偏钨酸铵和硝酸铜按比例溶于蒸馏水中配置成混合溶液,然后将该溶液经过雾化干燥制备出钨铜W-Cu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放入箱式炉中进行焙烧得到钨铜W-Cu氧化物粉,之后再将氧化物粉末在空气中进行球磨,并最终在氢气气氛中进行还原,从而得到钨铜W-Cu纳米复合粉末。采用该工艺制备的钨铜电极纳米钨铜粉末混合均匀,但是其工艺较为复杂,制得的纳米粒子粒径也偏大。

钨铜合金电极
















 

更多钨铜合金电极中纳米钨铜混合粉的制备方法相关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http://news.chinatungste n.com/cn/tungsten-information/80906-ti-10417
http://news.chinatungsten.com/cn/tungsten-information/80907-ti-10418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直接还原钨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钨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它的高熔点(3380℃)、高密度(19.3g/cm3)、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抗蚀性能和高温强度,使其成为生产多种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主要原料。
 
仲钨酸铵(ATP)是制备钨制品的重要原料。目前工业上生产钨粉的工艺主要是先将APT煅烧成黄钨或蓝钨,然后在氢气中进行还原制备钨粉。这种方法制备的钨粉为很规则的多晶形,粉状粒度大多控制在2-5μm之间,已成为在军工和民用等领域制备钨合金和制备WC的主要原料。但由于钨的显微硬度高、粉末呈多晶面形,使得粉末的成形性非常差,需要加入有机物作为粘结剂才能成形,这对大制品的冷等静压成形和控制合金性能非常不利。近年来,有报道由APT直接还原制备钨粉的工艺,这种方法制备的钨粉成形性较好,但未见详细的研究内容。笔者采用以APT直接氢气还原制备钨粉,并研究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钨粉形貌特征和粒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形貌对粉末成形性能的影响。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