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酸钠溶液的活度系数

活度的概念首先由刘易斯于1907年提出,迅速被应用于电化学,以测定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系数。活度系数是指活度与浓度的比例系数。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电解质的总浓度不能代表其有效浓度,需要引进一个经验校正系数fi(活度系数)以表示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活度系数与浓度的关系钨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由于测量方法不同,给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本文结合无机盐水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对钨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用等压法进行了测量。
实验方法可分为以下3点:
1. 称取一定量的钨酸钠、氯化钾、氯化钠,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掖,置于玻璃干燥器中。
2. 将干燥器置于恒温水槽摇架上,每分钟摆动20次,以利平衡建立,体系的平衡时间随浓度不同而异。
3. 平衡达到后,称取盛样皿重量,从平衡前后溶液重量的变化算出溶液平衡时的浓度。将溶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操作,一直稀释到浓度0.3mol.kg-1左右为止。
 
1981年,Goldberg等人报道了钨酸钠水溶液在0.001-2.25mol.kg-1浓度范围内的活度系数的计算值。在各相应浓度下的值约高于本实验的值0.03-0.04之间。偏差是正常的。图中的曲线1, 2还表明,活度系数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二者基本一致,浓度增大时,活度系数下降。当浓度达到1.4mol.kg-1左右时,又开始增大,但变化的幅度与高温时的情况一样,都比较小,图中的曲线3,4和5是高温下测得的结果,从曲线变化看出,温度愈高,活度系数值愈小。以上事实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了强的互相作用,这种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连续生产多形貌纳米三氧化钨 2/2

设备需求:石英玻璃管,带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管式炉;陶瓷坩埚;
反应物或试剂:碳布;仲钨酸铵(APT);氩气;

具体步骤:
一、取石英玻璃管,在靠近出气口端的内壁环绕放置碳布,将以上装有碳布的石英玻璃管横放于管式炉中;
二、加热管式炉,使石英玻璃管上升至指定温度,其中,升温速度为50℃/min,指定温度为1250°C-1400°C;
三、将盛有仲钨酸铵(APT)的陶瓷坩埚推送至石英玻璃管中,使之处于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恒温区,吹入氩气,氩气流量为lL/min-6L/min;
四、温度保持在指定值,保温40~60min,关闭管式炉进气口,停止氩气吹入;
五、取出碳布,收集其上沉积的反应产物,获得多形貌的纳米三氧化钨粉末,并取出陶瓷坩埚;
六、重复步骤1-5,实现连续生产。
注意,每次循环还应做的工作如下:
1. 清洗石英玻璃管内壁,目的是为了去除前次制备的残余产物,不清洗的话可能造成后续制备的产物污染;
2. 在玻璃管内壁环绕放置新的碳布;
3. 重新将盛有仲钨酸铵的坩埚移至恒温区;
4. 重新开通氩气。

该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选取高纯度的APT,生成的WO3粉末的粒度和纯度得到很好的控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耗能小;同时,生成的粉末松散度较高,无需进行再次破碎。

微信:
微博:

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氧化钨中微量铁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当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某物质的溶液后,由于一部分光被体系吸收,因此透射光的强度降至I,则溶液的透光率T为:根据朗伯(Lambert)-比尔(Beer)定律:A=abc。式中A为吸光度,b为溶液层厚度(cm),c为溶液的浓度(g/dm^3),a为吸光系数。其中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本性、温度以及波长等因素有关。溶液中其他组分(如溶剂等)对光的吸收可用空白液扣除。

由上式可知,当溶液层厚度b和吸光系数a固定时,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在定量分析时,首先需要测定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吸收光谱),从中确定最大吸收波长,然后以此波长 的光为光源,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c溶液的吸光度A,作出A~c工作曲线。在分析未知溶液时,根据测量的吸光度A,查工作曲线即可确定出相应的浓度。这便是分光光度法测量浓度的基本原理。

在试验中发现在5—Br-PADAP—Pe(Ⅱ)体系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和乙醇后,能使方法的灵敏度、对比度以及络合物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和增强。5-Br-PADAP—Fe(Ⅱ)乳化剂OP多元络合物形成的条件,在乙醇和乳化剂OP存在下,pH3.5—10H Ac—NaAc缓冲介质中,Fe(Ⅱ)与5-Br-PADAP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58nm处,铁含量在0—6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4×10~4;室温下显色,5分钟内发色完全,24小时内络合物吸光度稳定,该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连续生产多形貌纳米三氧化钨 1/2

三氧化钨(WO3)是一种重要的η型半导体氧化物,有多种晶体结构,已经在电致变色、光致变色、传感和催化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其中准球形三氧化钨颗粒直径100nm-700nm,球形三氧化钨颗粒直径20-200nm,这两种三氧化钨颗粒可以作为前驱体合成纳米碳化钨硬质合金;八面体形三氧化钨的对角线长度小于Iμm,以其高灵敏的特性作为气敏材料用于制作气体传感器;多面体不规则三氧化钨颗粒对角线长度约为10nm-2μm,可以用作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分子,或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有毒有机物。颗粒越是细的WO3,后续产物的性能就越是优越,故而,减小WO3的晶粒尺寸是进一步利用WO3的优异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的最佳技术途径。

纳米碳化钨粉电镜图

气相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气相沉积技术析出薄膜、晶须和颗粒等各种形态的固体。并且气相沉积法能从浓度不高的反应物中制得高纯度的产物。但常规的气相沉积法的劣势在于产量非常有限,由于在高真空或高温下收集产物,不能实现连续生产。本文提出一种能连续生产多形貌的三氧化钨的方法,以APT.XH2O为原材料,创新的将气相沉积技术和高温煅烧结合起来,以氩气为载气,在低温区域收集反应物,成功实现多种貌纳米WO3粉末的连续生产。

微信:
微博:

 

仲钨酸铵制备纳米三氧化钨—电热解法

三氧化钨(WO3),是钨的一种重要氧化物,黄色粉末,也称黄钨。目前主要用于制造钨粉(W)和碳化钨粉(WC),WO3的主要终端对象为钨棒、钨丝和硬质合金等。为获得具有更好的化学活性的WO3,以及符合性能更优越的特殊合金的需求,我们提出新的方法—电热解法,制备更小颗粒的纳米三氧化钨。
纳米三氧化钨
设备:电磁搅拌器;蒸发容器;干燥设备;研磨设备;坩埚。
反应物:粒度约5μm的高纯仲钨酸铵(APT),纯度大于99.9%;蒸馏水;柠檬酸;氨水;氧气。

具体步骤:
一、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并采用电磁搅拌器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入柠檬酸溶液;
二、待柠檬酸溶液完全溶解并混合均匀后,边搅拌边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高纯 APT, APT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3 ;
三、往APT溶液中加入浓度为30%的氨水,以180-200r/min的速度搅拌均匀,得到反应溶液;
四、将反应溶液置于蒸发容器蒸发浓缩,浓缩液在干燥设备中干燥,温度150~160℃,得到前驱体;
五、研磨设备中粉碎前驱体,之后将粉碎的前驱体放入通有氧气的坩埚中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WO3纳米粉末。每g前驱体计算氧气的流量为50-60ml/min,热处理的温度为500~520°C,时间1.2~1.5h。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