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鎢酸與白鎢酸的區別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8, 週一 20:05
- 點擊數:890

鎢酸(Tungstic acid)是由過渡金屬鎢、非金屬氧和氫三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一種無機酸,是由正一價氫離子(H+)與負二價鎢酸根離子(WO4+)組合而成的一種化合物,是生産氧化鎢(WO3-X)和鎢酸鹽的重要原材料,化學式爲mWO3·nH2O,CAS號爲7783-03-1。根據三氧化鎢(WO3)和水(H2O)比值的不同,它的顔色也不一樣,有黃色和白色兩種。根據顔色的不同,它們分別被命名爲黃鎢酸和白鎢酸,二者在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産工藝等方面上略有區別。
鎢鋼首飾有哪些種類?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8, 週一 20:04
- 點擊數:932

作爲配飾中的重要物品之一,首飾的材質除了有黃金、鉑金、K金、鈀金、白銀和鑽石之外,還有寶石、翡翠和鎢鋼。與貴重金屬製成首飾相比,鎢鋼首飾擁有更低的生産成本、更好的耐磨損性等優點,而且還不會像翡翠那樣易斷裂。
摻雜鎢絲的百年發展史Ⅳ—摻雜鎢絲的科學背景及展望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3, 週三 20:30
- 點擊數:814

摻雜鎢絲的科學背景
對氧化鎢粉末進行系統的有目的性摻雜已經在1922年獲得專利。然而,在1964年之後人們才理解對摻雜元素鉀及其在抗蠕變再結晶交錯微結構的形成和穩定中的作用,當時可以用新的工具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以及新的表面分析儀器,特別是奧格電子光譜儀(Auger-Electron-Spectrometry, AES)對納米大小的聚集物進行現代微結構和化學分析。
摻雜鎢絲的百年發展史Ⅲ—硬質金屬的發明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3, 週三 20:24
- 點擊數:757

硬質金屬的發明
摻雜鎢絲發展歷史年表中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是1923年,它標志著德國柏林歐司朗(OSRAM)研究小組的首席工程師K.Schröter通過混合、壓制和液相燒結將碳化鎢(WC)和鈷粉相結合的方法製成的硬質合金或硬金屬。
摻雜鎢絲的百年發展史Ⅱ—柯立芝工藝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3, 週三 20:22
- 點擊數:789

柯立芝工藝
威廉-D-柯立芝(1873-1975),圖8,于1905年9月在GE的研究實驗室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有趣的是,柯立芝的第一個任務是調查德國鉭燈的燈絲在交流電下運行時迅速斷裂的原因,很大可能性是由于燈的空腔技術的限制,以及燈泡的殘留氣體。
摻雜鎢絲的百年發展史Ⅰ— 早期的冶金學試驗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22-07-13, 週三 20:18
- 點擊數:830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威廉.柯立芝(William D.Coolidge)在1909年開發的“使鎢具有延展性”的PM加工步驟和工具,標志著鎢燈絲在照明工業中的使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幷開始了現代粉末冶金的工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