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應對稀土貿易敗訴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02, 週三 16:30
- 作者 HJF
- 點擊數:277
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起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這意味著我國多年來的出口配額管理制度或將被迫取消。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此案還有60天的上訴時間,上訴機構要在三個月內作出裁決。因而,中國還有時間去後續應對。
此案對中國不是好消息,有人擔憂稀土出口配額取消之後,中國稀土企業將再現惡質競爭,稀土價格變成“黃土價”。這也是美歐日等市場希望看到的景象。
其實,稀土價格只要符合市場規律,中國並非特意對稀土出口實現配額制度。但這為國際社會所誤讀,美歐日市場習慣對稀土貿易以外的因素過度解讀。他們以中國稀土資源的壟斷性為理由,從稀土資源尤其是重稀土在航天軍工科技中的不可或缺出發,將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視為中國制約他國的戰略手段。
這些,在美國播出的政治劇《紙牌屋》第二季中演繹得淋漓盡致,中國商人和美國資本寡頭的稀土交易,成為白宮“一、二把手”明爭暗鬥的主線。此外,日本對華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也焦慮不安,甚至以發現海底巨量稀土礦,對華進行虛虛實實的輿論戰。
中國保護本國稀土資源,甚至作為維護利益的手段,並無不可。以美國為例,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長期不予開發,而不惜發動多場戰爭以維系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支配地位,足以說明美國在維系本國全球大國地位時,在政治、經貿、外交和資源等方面的精打細算。中國保護本國稀土資源,而且是在WTO的機制下,通過正常的貿易手段維護本國利益,當然也沒有問題。
在現實主義的國際關系中,不管政治外交還是經貿關系,利益博弈處於首要地位。在利益最大化的競爭中,若政治外交要靠綜合實力的比拼;貿易戰則要看WTO規則的博弈技巧,作為WTO的新成員,面對美歐日等貿易老手,中國顯然不如他們長袖善舞。
作為貿易大國,中國這些年頻繁和美歐日等國在WTO內過招,在貿易戰中積累了經驗。對中國而言,勝敗已經成為兵家常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國在貿易戰中成長為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要想成為第一服務貿易大國,未來的貿易應訴迎戰之路還很漫長。
討論中國稀土案敗訴,不僅要釋然而且要有信心。首先,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已經起到了棒喝內外市場的作用。對外,國際市場一陣驚慌並起訴,證明中國作為稀土儲量大國貿易強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對內,促使那些粗放低端的稀土企業轉型升級,使其沿著國家有序監管的路徑發展。其次,契合中國生態文明的國家方略,惡質競爭下的稀土產業亂像,不僅出口價格內訌讓國外獲利,而且濫采亂挖,也造成高能耗、高汙染和產能過剩,這是中國當下亟需治理的典型“產業病”。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看似針對外貿環境,實質上對內催生產業整合,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稀土資源,涵養了自然環境。
即使西方不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也完成了使命。據統計,2013年我國稀土出口配額為2.4萬噸,但實際出口不足2.3萬噸,出口金額只有6.03億美元。中國稀土業最大的問題是存量共多,供需市場失衡,價格下跌較大。若出口配合增加,美歐日市場或許能夠消化一部分存量,讓生存狀況不好的稀土業能夠稍稍有些生氣。以外需市場拯救內需過剩,也許是中國敗訴收獲的另類勝果。
中國上訴未必是最佳選擇。重要的是中國要保住中國重要的稀土資源,通過產業整合、技術更新和稅費舉措,使粗放、紊亂、浪費的稀土產業集約化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市場競爭能力。在確保國家戰略需求的前提下,形成統一的對外定價權,實現最高的出口利潤。需指出的是,加大打擊稀土走私的力度,堵住稀土非法低價流入國外市場的漏洞,更為迫切。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