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稀土裁決——這不公平

有理者不一定是勝者。這一悖論再一次出現在國際貿易爭端中。世貿組織日前就稀土貿易爭端做出了不利於中國的裁決,中國輿論反應強烈,從官方到民間都認為中國受到了不公正對待。

雖然世貿組織是以所謂“既定規則”做出決定的,但這並不能說決定就是合理的。

稀土既是資源,也是商品,而稀土的主要用途是在高科技行業,高科技也是商品。以美歐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限制對華高技術出口,並未被認為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

更令人費解的是,某些有著全球最為嚴密的出口管制體系的西方國家,可以名正言順地“指名道姓”針對中國限制出口精密機床、電子產品零件等高科技產品,而中國出於扭轉稀土無序開采對環境的災難性破壞、不針對任何國家而出臺的管制措施卻被判違反了規則。

西方國家的理由是那些高科技產品可以被用於軍事目的,而稀土恰恰是被大量用於高端軍事裝備。

說來說去還是說不通。唯一的解釋就是“規則歧視”和“雙重標准”。

世貿組織作為一個規範國際貿易的組織,應該秉持公正原則。雖說最近的裁決是按規則做出的,但是規則也有局限性,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尤其是對中國這樣後加入世貿組織的發展中國家,很多由發達國家制定的規則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退一步講,稀土並非真的“稀有”,更非中國獨有。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探明儲量僅次於中國和獨聯體國家的美國曾一度主導全球稀土供應。

後來,考慮到巨大的資源和環境成本,美國逐步關閉了自己的礦山,轉而從中國進口。其他一些西方國家紛紛效仿。

其實,中國的稀土儲量僅占全球的23%,卻長期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與其說中國壟斷了稀土供應,不如說當時“很傻很天真”地被別人推上了這一“霸主”地位。

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昔日綠茵蔽天的山林變成茫茫沙地,農田荒蕪,水體汙染,廢礦渣堆積成山。

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了享受低廉的中國稀土的西方國家來說,它們是看不到這些的,因為只有這樣,上述景象才不會在自己的國家出現。

自從中國整頓稀土開采、冶煉業以來,有關環境治理已經取得了成效,但是距理想狀態仍差得很遠,仍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徹底扭轉環境惡化趨勢。

世貿組織的專家們應該到中國實地看一看,比較一下中國因稀土開采造成的環境災難和美國稀土礦藏上面美麗如畫的山水草木,給中國一個公平的裁決。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