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难以继续掌控全球稀土市场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13:50
- 作者:HJF
- 点击数:925
北京时间10月21日上午消息,据报道,一名美国国防部前顾问透露,鉴于稀土用户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掘替代来源,中国或许难以保持对全球稀土市场的控制权。
2010年,中国对稀土供应和出口加以限制,导致稀土价格飙升,稀土矿业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上涨。
在诸多先进技术领域,镧、镝等稀土元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10年,中国控制着全球97%的稀土供应。
但是,自那时以来,稀土价格开始走低,而美国Molycorp公司、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股价也随之下滑。
得克萨斯大学经济学家尤金·霍兹曾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供职于美国国防部,研究稀土问题。他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稀土价格走高导致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收获了更多投资。
Molycorp公司已经重启加利福尼亚州的稀土生产,而莱纳斯公司则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在马来西亚开设工厂。
中国以外的供应商主攻镧和镨等轻稀土,镝和铕等重稀土的供应较少。但是,中国的出口限制令并非完全有效,一些小型生产商仍然可以将稀土出口给其他国家。
此外,其他国家处理稀土的能力也在提升。法国罗地亚公司已经可以从Molycorp公司和莱纳斯公司供给的矿石中提取重稀土。如果符合经济效益的话,非中国生产的重稀土可能会增多。
此外,稀土客户还在寻求方法来减少需求量。例如,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的镝来作为先进磁体的添加剂,但是在其他领域镝的使用量能够被大幅减少。
目前,日立公司联合由三菱、大同钢铁(Daido Steel)和Molycorp三方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正在打造低镝磁铁工厂。
商业领域减少稀土使用量可以为战略用途腾出空间。尤金•霍兹表示,过去几年来的状况表明用户没有必要感到惊慌。
他表示:“政府的担忧被业界视为赚钱的良机。”由于全球对稀土供应的紧张情绪消退,稀土价格也遭遇重挫。以氧化镧为例,价格由2011年每公斤16.26美元一路下滑至2014年第二季度3.24美元的低位。
2012年,Molycorp公司报出4.5亿美元的亏损额,而2013年再遭3.86亿美元的损失。但是,如果中国试图再次收紧稀土出口量,稀土生产商势必会斩获不俗的盈利。
美拟从煤炭回收稀土元素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14:01
- 作者:HJF
- 点击数:1023
根据2014年合并拨款法案,美国国会要求其能源部(doe)开展“从煤和煤的副产品流(如粉煤灰、煤矸石和废水)中经济回收稀土元素”的可行性评估和分析,同时报告其调查结果,如果确定可行,将规划从煤炭和煤炭副产品流中回收稀土元素的多年研发计划,以获得国会拨款。
作为回应,doe于日前发出了信息请求(rfi),其目的是寻找关于从煤炭和煤炭副产品中回收稀土元素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信息。候选技术必须高性能、经济上可行且对环境无害,适用于目前大规模的测试或当前的研发阶段,预计能够在2020年开展大规模测试、到2025年开展部署。
doe此前曾投资1.2亿美元成立关键材料协会实验室,试图寻求降低对中国稀土依赖的方法,包括:增加国内稀土产量;研究稀土替代材料;鼓励稀土的再利用和回收,包含稀土的产品通常不再使用后便抛弃。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却供应了全球95%的产量。此前,欧盟也曾希望从废旧电子与电器产品中回收更多的稀土金属和贵金属。
我国超高纯稀土环保制备技术研究获突破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15:53
- 作者:HJF
- 点击数:873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国和供应国,但在超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技术方面却相对落后。
为此“十二五”期间,863计划在新材料技术领域设立了“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节能环保制备技术”课题,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承担。经过几年攻关,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于今年6月下旬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通过稀土金属制备、提纯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创新,突破超高纯稀土金属制备关键技术,自主设计研制了超高真空蒸馏炉、冷坩埚区域熔炼炉等14台套专用提纯设备,开发出成套的超高纯稀土金属工程化技术;制备出13种超高纯稀土金属,其中铥、铒、镱、镝4种稀土金属的绝对纯度达到99.993%—99.995%,并且铼(RE)、碳(C)、氮(N)、氧(O)、氢(H)等60多种杂质含量小于50-70ppm。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万安培新型节能环保电解槽及其稀土金属规模化关键制备技术,彻底改变了现行的电解槽结构,通过低槽压电解和电解过程智能化控制,实现电耗降至6度/kg以下、能耗降低45%以上、氟化稀土消耗量及含氟烟气产生量降低50%左右。此外,课题组还就低温熔盐电解制备变价钐镁锂合金和变价钐铝锂合金工程化技术开展研发并取得重大进展,可替代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镁稀土合金及变价稀土金属的生产技术,大幅降低了钐(Sm)等变价稀土元素的制造成本,目前已在百吨级生产线上实现规模应用。
“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节能环保制备技术”课题的实施,使我国在超高纯稀土制备技术和产品方面,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提升了我国稀土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有力增强了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稀土电解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不断发展壮大。
日本向牙买加移交稀土工厂所有权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17:25
- 作者:HJF
- 点击数:1136
买加新闻署消息,10月9日,日本轻金属控股有限公司(NLM)正式将在牙投资建成的稀土工厂所有权移交给牙买加铝土矿协会(JBI)。
该工厂由日本轻金属公司投资6亿牙元(约合540万美元)兴建,于2013年2月破土动工,2014年初全部完工,计划建成后年产稀土1500吨。但因稀土市场行情不佳,该商业合作曾一度暂停。
未来两年,日本轻金属公司将继续向牙提供从铝土矿渣中萃取稀土的技术。
稀土整顿得到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 1+5方案加剧洗牌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14:19
- 作者:HJF
- 点击数:977
八部委联合发文整治稀土行业,打击“黑稀土”的风暴下,业内企业也正合纵连横抢占资源。
10月13日晚间,鸿达兴业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包头市达茂稀土100%股权,并在包头市投建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项目。与此同时,作为北方稀土大集团的有力竞争者,包钢稀土也同日宣布,与鸿达兴业签署协议,并借此获得甘肃稀土0.4%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内公司积极布局获取更多上游资源时,新的政策门槛也让一大批产能未能达标的公司不得不就此淘汰。
工信部今年8月发布的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第二批),共涉及包括钢铁、铁合金、铜冶炼、铅蓄电池、稀土等十个产业共132家企业,其中,稀土企业共28家。
多名稀土行业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工信部今年年初制定的“1+5”大稀土集团的方案推进,目前国内稀土行业的兼并重组无疑已进入白热化阶段,6大稀土巨头的行业格局也已初显轮廓。
“现在南北方的稀土企业都在想办法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诉求,加上监管部门又启动了新的一轮整治行动,整个行业的‘洗牌’风暴还会持续。”包头一家稀土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有助扭转产业颓势
国土资源部官网显示,近日,工信部、公安部、国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决定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31日开展打击非法稀土开采、生产、流通、出口等四个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有关重点稀土产区还要根据专用发票及举报等线索重点查办2-3起典型案件。
根据执行方案,专项行动将分为自查期(2014年10月10日至11月25日)、整改期(11月26日至2015年1月31日)、验收期(2015年2月1日至3月31日)三个阶段进行。
中国稀土协会人士表示,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正面临变更,此时八部委再度联手整顿稀土行业,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有助于扭转目前稀土价格颓势。
“稀土价格下跌一方面有海外需求下滑的影响,但非法开采、走私是导致价格下跌的另一关键因素,虽然去年八部委也联合整顿了一次,但由于在一些资源地区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执行不力,非法买卖加工偷税等现象始终不能杜绝。”上述中国稀土协会人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累计出口稀土1.87万吨,同比累计增长39%,增速继续放缓。而在国庆节后,轻重稀土氧化物价格则分别下跌2.01%和2.03%,主要品种镨钕、镝、铽、铕、铈、镧,2014年分别累计下跌4.1%、18.55%、30.14%、48.35%、39.58%、35.42%,创年内新低。
事实上,自2010年开始,稀土价格就开始急速下跌,北方龙头企业包钢稀土也不得不以停产方式寻求保价,但即便如此,在行业内私挖乱采、非法走私等乱象愈演愈烈时,正规企业生存空间也由此遭受了严重挤压,并持续至今。
2012年工信部曾牵头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捣毁稀土非法采矿点14个,关闭选矿、冶炼分离企业20家,关停产能约3万吨,但整治利剑并未彻底斩除行业乱象,计划外开采生产的稀土仍冲击着正常的市场秩序。
时隔一年,2013年,工信部再度联手多部委祭出“整改令”,稀土价格短期回暖后,非法开采等现象又在江西、内蒙古、四川等国内几大资源聚集区死灰复燃。
而相比此前的两次整顿,上述协会人士则向记者透露,此次整顿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专门批示,整改力度也堪称空前,此外,该人士还透露,现阶段,监管层正酝酿出台《稀有金属管理条例》,该条例也将从法律层面推进稀土行业的监管长效机制建立。
多管齐下“抢滩”
除了行业专项整顿,稀土兼并重组及大集团战略也在加速推进。
来自鸿达兴业发布的公告中显示,公司拟在包头市投资建设“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项目,通过新建或整合包头市现有生产企业,建设年产10万吨稀土助剂和催化剂、年产1000吨稀土颜料等生产项目。
而为获得稀土原料供应,鸿达兴业分别与包头市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体股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与包钢股份(2.88,0.02,0.70%)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包钢稀土签署了《稀土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公司拟收购达茂稀土100%股权,并通过达茂稀土在包钢股份巴润矿区投资设立新选矿厂,包钢股份承诺每年向公司提供20万吨左右铁矿石。此外,鸿达兴业还将全资收购后的达茂稀土20%股权以及达茂稀土所持有的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4%股权让给包钢稀土,包钢稀土则以原料供应、准入、市场作为对价,并承诺每年向整合后的达茂稀土提供2万吨稀土精矿。
事实上,鸿达兴业及包钢稀土还仅仅是目前稀土业内公司左冲右突的代表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作为南方稀土市场中的另一关键企业,盛和资源(20.58,-0.24,-1.15%)也于上月与阿拉弗拉资源有限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也将在备忘录的有效期限内再度进行深入谈判,推进建立合作关系。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今年年底之前要完成大稀土集团的全部整合工作,所以在最后阶段,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抢夺话语权。”上述包头稀土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