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高温烟气脱硝应用

烟气中的NOx有90%是以NO的形式存在的。焦炉烟气脱硝脱硫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碳酸钠半干法脱硫+低温脱硝一体化工艺;加热焦炉烟气+高温催化还原脱硝工艺;SICS法催化氧化(有机催化法)脱硫脱硝工艺;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其中,加热焦炉烟气+高温催化还原脱硝工艺的脱硝原理是在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烟气中NOx与喷入的氨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实现脱除NOx。通常,反应温度控制在290-420℃之间。

除尘脱硝工程
 
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在焦炉烟气中发挥作用过程如下:
1. 原烟气用主抽风机从焦炉总烟道引出,经过GGH换热或加热炉加热至320℃(加热炉用焦炉煤气加热);
2. 加热后的烟气进入SCR反应器,与加入的脱硝剂——液氨,在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选择性还原反应,达到高效脱硝目的;
3. 脱硝后的洁净烟气进入GGH,之后从GGH出来的洁净烟气经余热锅炉,对冷水进行加热以达到回收热能的效果,最后经烟囱排至大气。
 
一般在三氧化钨脱硝催化剂的高温脱硝工艺中,最佳反应温度为350°C,其效率达到70%,满足150mg/m3的排放标准;并且,其脱硝效率稳定,对于低NOx排放有更稳定的脱除能力;另外,GGH(烟气-烟气再热器)的设置,使得从SCR出口的净化后的高温(350°C)烟气与相对低温(180°C)的原焦炉烟气交换热量,提升原焦炉烟气的温度,减少燃料的消耗量,极大降低 系统能耗。
微信:
微博:

 

稀土钨电极中稀土的存在形式

在稀土钨电极中,稀土主要以稀土硝酸盐的形式加入。经过后续的掺杂、干燥、还原等工序,稀土硝酸盐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分解反应。以硝酸镧(La(NO3)3`·6H2O)为例,在惰性气体下加热反应会产生H2O,HNO3,NO,NO2和N2O5等气体。其中硝酸铈和硝酸钇的分解过程及产生的分解物与其类似,但分解温度有所不同。

掺杂好的粉末要经过干燥,干燥过程中该温度可以达到150℃。这时稀土硝酸盐开始失去结晶水。在还原阶段,还原温度一般在400~1000℃,在这样的高温下稀土硝酸盐会完全分解,反应生成稀土氧化物。

对还原好的粉末进行XRD分析,经过一次还原的粉末中没有稀土的衍射峰,所以明显的衍射峰为WO2,β-W(W3O),说明第一次还原温度较低,稀土相晶化的程度低。观察二次还原的粉末发现,衍射峰主要以α-W为主,还有少量的β-W,同时出现了一个明显未知衍射峰。对还原好的粉末进行压制和烧结,然后观察其XRD发现,未知的衍射峰依然存在。通过PDF卡片可知该峰位于稀土钨酸盐的最强峰峰未接近,因此可认为该峰位为稀土钨酸盐(La2WO6、Ce2WO6、Y2WO6等)。

因此在稀土钨电极中,稀土主要以LaWO3,Ce2WO6,Y2WO6等钨酸盐的形式存在。稀土钨酸盐再经过烧结后,其所标定的峰型和相对强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了稀土钨粉还原产物中稀土存在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稀土钨电极

微信:
微博:

一种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1/2)

钨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好、热电子发射能力强等特点,添加电子逸出功低的稀土铈、镧、钇元素的钨基材料在热电子发射材料中获得最佳应用,广泛应用于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体焊接、切割、热喷涂及电真空等领域。其出现和发展带动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摩天大楼、大跨度桥梁、压力管道容器、船舶等大型结构件的建设均离不开氩弧焊接技术。对电极材料不但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还要求材料省、成本低。
 
采用稀土氧化物作为弥散强化的第二相加入钨基体中,可以提高钨电极的再结晶温度、降低电子逸出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特别是多种稀土复合添加,可使电极承载电流范围更宽,焊接性能优于钍钨电极。但目前的传统制备技术采用氧化钨掺杂、两次氢气还原生成钨粉、钨粉添加粘结剂模压成型、二带温区预烧结、垂熔烧结得到钨条。存在工艺流程长,粉末形貌和粒度分布不适用于冷等静压成型,高的烧结温度使稀土第二相在钨条中的保有量低、弥散不均匀,加工成材率低等缺陷。现有成果显示,其成品率都小于80%。因此,高性能、低成本制备钨电极材料以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得稀土钨电极材料的稀土第二相晶粒细小而均匀、无偏析、稀土元素保有率高,加工性能好,且成品率在85%以上,动力消耗减少10%以上。
 
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细化和均匀弥散稀土第二相为目标,将钨的化合物作为制备高性能钨电极材料的新方向,选用四方铵钨青铜为掺杂原料,经专利设备掺杂、铵钨青铜一步还原、中温垂熔烧结与中频感应烧结,它解决了电极材料稀土第二相晶粒粗细严重不均、挥发损失大、加工成品率低、能耗高、焊接性能不佳等问题,加工成品率大于85%,综合动力消耗降低10%以上,具有工艺技术先进、流程短,电极材料中稀土相细小而均匀,质量稳定、加工和使用性能好,易于规模化生产等特点。
 
稀土钨电极
微信:
微博:

一种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2/2)

一种稀土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预还原,选用符合GB/T10116-2007中APT-0牌号的仲钨酸铵,通过四带温区还原炉,经氢气还原生成费氏粒度为8 μm-12 μm的铵钨青铜。
 
2.掺杂,将铵钨青铜湿法掺入铈、镧、钇的单元或二元或三元的稀土硝酸盐溶液中,经搅拌、混合、干燥后,稀土化合物吸附于铵钨青铜的孔隙内,得到稀土总量为1.0%〜4.0%的掺杂铵钨青铜。
 
3.氢气还原,将所得的掺杂铵钨青铜用六带温区还原炉,在还原温度为630°C〜960 °C,氢气流量为2.0 m3/h〜3.0m3/h,氢气露点< -60 °C,周期推舟速度为30min〜40min,装舟量为320g〜420g工艺条件下,制得费氏粒度1.20 μm〜2.2 μm的掺杂钨粉。
 
4.成型,将所得掺杂钨粉在混粉机中混合25min〜30min后,将单根重量为2000±10g钨粉装入直径为28 ±0.2mm的弹性模套内,使用冷等静压机压制成型,最高压制压力为160 Mpa〜180Mpa,得到尺寸为Φ21〜22 xC500的钨坯条。
 
5.预烧结,将所得钨坯条置于钼舟内,在氢气保护下,经1200°C〜1350°C预烧结30min 〜45min。
 
6.垂熔烧结,将所得钨坯条置于垂熔罩内,在露点<-60°C的氢气保护下,中温烧结,烧结制度为一段升温、一段保温,烧结电流在12min内由0上升至2800-3000A,保温10min,电流/时间参数为升温0-3000A/12min、保温3000A/10min,冷却,出料,产出用于中频感应烧结的钨条。
 
7.中频感应烧结,将所得钨条装入中频感应炉的钨坩祸内,在露点< -60 °C,流量为2.5±0.4m3/h的氢气保护下烧结,烧结制度为三段升温、三段保温,第一段由常温升温至 1600°C -1800°C,时间 4h,保温 2h ;第二段由 1600°C -1800°C升温至 1900°C -2100°C,时间3h,保温2h ;第三段由1900°C -2100°C升温至2200°C -2400°C,时间3h,保温6h,停止加热,降温至200°C,出料。
 
稀土钨电极
微信:
微博:

氧化钨光降解有机污染物

氧化钨是所有过渡金属氧化物中比较理想的光反应催化剂,具有催化性能强、价格低廉、无毒、稳定性好等优点。目前氧化钨主要应用乙醛、氯仿、燃料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其原理是将其分解为CO2及H2O等无机物质,分解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热力学理论,氧化钨表面的空穴将吸附在其表面的OH-和水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氧化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并降解为CO2、H2O等无害物质。另一方面,氧化钨表面高活性的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以还原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氧化钨晶体结构

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将纳米粉体半导体催化剂用于消除水环境中污染物,但存在催化剂回收困难、需动力搅拌维持催化剂悬浮、活性成分损失大等缺点。另外,颗粒催化剂可能引起二次污染,难以实现工业化。为克服上述缺点,人们采取了将光催化剂固定化的方法,即将WO3等催化剂固定在玻璃等基体上,但因此不仅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导致与光的作用面积减少,影响了催化活性,而且还存在着催化剂与基体结合强度低以及基体材料耐酸碱性能差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应用。

近几年来,许多新型纳米结构的催化剂,如纳米孔、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及光电转换效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的WO3自组装纳米多孔阵列,极大地提高了薄膜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粉体光催化剂相比,具有一定纳米结构的固定化膜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光催化能力。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