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钨电极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钡钨电极的热导率受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涉及材料科学、热力学和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

中钨智造钡钨电极图片

1. 材料成分与微观结构

1.1 钡含量与分布

钡的作用:钡的添加能显著降低钨的功函数,提升电子发射性能,但过量钡会导致分布不均,形成第二相(如钡氧化物)或孔隙,增加声子散射,从而降低热导率。

分布均匀性:钡以纳米颗粒形式沉积在钨孔隙内时(如通过浸渍-还原工艺),若分布均匀,可减少局部热阻;若聚集形成团簇,则会形成热阻屏障。

1.2 晶粒尺寸与孔隙率

孔隙率影响:多孔钨基体的孔隙率与热导率呈负相关。例如,孔隙率每增加10%,热导率可能下降15%-20%(具体数值依赖孔隙结构)。孔隙通过散射声子降低热传导效率。

晶粒细化:添加稀土元素(如镧、铈)可细化晶粒,但晶界数量增加会导致声子平均自由程缩短,进一步降低热导率。

1.3 杂质与缺陷

杂质影响:氧、硫等杂质会与钨或钡反应生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形成热阻层。例如,钡氧化生成BaO会降低表面热导率。

微观缺陷:位错、晶界等缺陷会散射电子和声子,尤其在高温下,缺陷对热导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2. 温度效应

2.1 金属热导率的温度依赖性

钨的热导率:纯钨在20℃时的热导率约为162 W/(m·K),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机制:高温下,原子热振动增强,导致电子-声子散射和声子-声子散射增加,热传导效率下降。

2.2 工作温度范围

钡钨电极工作温度:直接影响其热管理能力。

中钨智造钡钨电极图片

3. 制造工艺

3.1 烧结工艺

烧结温度与气氛:高温烧结可促进钨颗粒的颈缩和致密化,减少孔隙率,从而提高热导率。还原性气氛(如氢气)可防止钡和钨氧化,保持材料纯度。

压制压力:高压成型可减少初始孔隙,但需平衡机械强度与钡浸渍需求。

3.2 浸渍与还原工艺

钡盐浸渍:硝酸钡或碳酸钡溶液通过真空浸渍填充钨孔隙,循环浸渍(2-3次)可确保均匀分布。

还原条件:氢气还原温度和保温时间影响钡的沉积形态。快速升温可减少钡挥发,但需避免局部过热。

3.3 后处理工艺

热等静压(HIP):通过高压和高温封闭表面孔隙,减少钡挥发,同时提高热导率。

表面涂层:镀覆Ir、Re或稀土氧化物(如Y₂O₃)可提升抗溅射能力,但涂层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需优化,以避免增加热阻。

4. 添加剂与合金化

4.1 稀土添加剂

细化晶粒:镧、铈等元素可抑制晶粒生长,减少晶界缺陷,但过量添加会导致热导率下降。

改善润湿性:稀土元素可促进钡在钨基体中的润湿,减少孔隙形成。

4.2 合金元素

铼的加入:钨-铼合金的热导率略低于纯钨,但延展性和再结晶温度提高,适用于需抗热疲劳的场景。

固溶强化:合金元素通过固溶体形成改变晶格振动模式,可能对热导率产生复杂影响。

5. 表面状态与环境因素

5.1 表面氧化与污染

氧化层影响:在含氧环境中,钡钨电极表面易形成BaO或WO₃氧化层,导致表面粗糙化,增加热阻。高真空环境(<10⁻⁶ Pa)可显著减少氧化。

清洁度:表面污染物(如碳沉积)会形成热阻层,需通过高温真空处理去除。

5.2 机械应力与热循环

热疲劳:频繁的温度变化(如电子管开关机)会导致热应力,引发微裂纹或晶界断裂,降低热导率。

机械损伤:安装或使用中的机械应力可能导致表面变形,破坏热传导路径。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