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H水热合成法焦绿石型氧化钨结构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17:05
- 点击数:10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外的研究学者首次利用水热法制备出立方晶系的焦绿石型氧化钨,该相是采用水热法在PH=3.0合成钨酸镁的研究中偶然得到的晶体,经解析得知是即是H2W2O7。
水热合成法制取焦绿石型氧化钨机理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7:55
- 点击数:1161

国外研究者总结了钨氧阴离子的拉曼光谱数据,通过研究钨酸钠溶液酸化过程的PH变化和拉曼光谱变化,较简略地概括了H2W2O7的水热合成机理。他们认为钨酸钠溶液酸化过程中,W元素主要存在于WO42-、W2O72-和HWO4-离子中,在酸化度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软化学合成法制取焦绿石型氧化钨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7:44
- 点击数:1092

软化学合成就是在温和条件下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它力求在中低温或溶液中使起始反应物在分子尺寸上均匀混合,进行可控的化学反应,经过生成前驱体或中间体,最后生成具有指定组成、结构和形貌的材料。
液相反应阶段减少钨粉团聚方法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38
- 点击数:1117
.jpg)
钨粉团聚体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状态等严重降低烧结体的收缩率和陶瓷部件的致密性和形态的均匀性,而且团聚现象也会使烧结产品产生缺陷,从而导致烧结产品强度的降低。同时,由于团聚体内颗粒间的烧结温度高于团聚体之间的烧结温度,故会使所需烧结温度提高,烧结温度过高,使得钨粉的硬团聚进一步恶化,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溶胶-凝胶法中钨粉硬团聚成因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34
- 点击数:1757

与钨粉软团聚不同的是,有关钨粉硬团聚的形成原因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同化学组成、不同制备方法有不同的团聚机理,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气相法制备超细钨粉时,只要条件适当,不容易出现硬团聚,固相法和液相法制备超细钨粉时,硬团聚一般出现在钨粉的分离和前驱体的处理阶段。关于硬团聚的成因主要有:毛细管吸附理论、晶桥理论、化学键理论等等。
溶胶-凝胶法中钨粉软团聚形成原因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30
- 点击数:1514

经过大部分的研究实验表明,钨粉软团聚的形成原因基本一致,即软团聚是由颗粒之间的库仑力和范德华力所造成的。经典的DLVO理论可以解释液相反应阶段产生的软团聚,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稳定存在,取决于溶胶中分散相钨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胶-凝胶法中纳米钨粉团聚过程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22
- 点击数:1330

化学方法制备纳米钨粉的过程中,从反应成核、晶核生长到前驱体的洗涤、干燥和煅烧等每一个阶段均有可能产生颗粒的团聚。通常将团聚分为3个过程。
溶胶-凝胶法中钨粉团聚控制措施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17
- 点击数:1169

溶胶-凝胶法制备钨粉中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团聚问题。随着钨粉的不断微细化,颗粒间表面作用力的增强将导致团聚体的出现。由静电作用力和范德华力作用聚合而成的团聚体,作用力较小,形成的是软团聚体;如果颗粒间由液相桥或固相桥强烈结合,则形成的是硬团聚体。团聚体含量高,烧结的阻碍作用力就大,气孔率高;团聚体尺寸大则导致烧结体中缺陷尺寸相应增大。钨粉制备过程中的液相反应阶段、干燥和煅烧阶段可能产生团聚体,因此在这两个阶段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氧化钨有机聚合玻璃凝胶法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15:12
- 点击数:1147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钨或钨的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钨的方法。其过程是用液体化学试剂或溶胶为原料,在液相中均匀混合并进行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置一定时间后转变为凝胶,经脱水处理,在溶胶或凝胶状态下成形为制品,再在略低于传统的温度下烧结而形成所需粉末材料或表面涂层膜。溶胶-凝胶按原料和机理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型,而有机聚合玻璃凝胶法为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