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粉用於WO3納米薄膜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6-07-07, 週四 15:53
- 作者 xinyi
- 點擊數:248
WO3薄膜極好的變色特性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種材料通過電子與小陽離子(H+、Li+、Na+和K+等)雙重注入、紫外光子輻照、氣體分子吸附等,會發生光學、電學等特性的顯著變化,因此可作為電致變色、光致變色、氣致變色、氣體傳感、智能偽裝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在建築與汽車的節能、資訊顯示與儲存、環境監控、食品工業、軍事等方面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至今人們已對WO3薄膜的電致變色特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在WO3薄膜性能的優化方面。近年來研究表明,納米結構的WO3薄膜可突破傳統結構WO3薄膜的性能,使得薄膜的特性明顯提高。採用納米晶結構WO3薄膜作為感測器,靈敏度能顯著提高;作為光致變色材料,致色效應更強,並且致色峰藍移;採用納米多孔WO3薄膜作為電致和氣致變色器件,致色回應速度更快,大面積致色更加均勻。因此,納米結構的WO3薄膜為製備性能更優良的致色、氣體傳感、智能偽裝材料等提供了新的途徑。目前大多採用特殊的濺射技術、高壓反應氣體沉積等技術製備納米結構WO3薄膜,但工藝控制複雜,製造成本高,薄膜純度低。採用電化學沉積技術則可以低成本、大面積製備出納米結構WO3薄膜,但是薄膜生長速率很慢,薄膜很易產生裂紋。另一方面,溶膠-凝膠技術可以裁剪納米顆粒微結構.從而控制薄膜的特性,不僅能製備出納米晶氧化物薄膜,而且能製備出納米多孔材料,並且製備方法簡單、成本低,便於工業化生產。目前溶膠·凝膠技術製備WO3薄膜有離子交換法、鎢酸鹽酸化法和鎢粉過氧化聚鎢酸法等方法。離子交換法工藝較為複雜而且溶膠不穩定,易於形成凝膠,未交換完全的金屬離子對薄膜性能影響較大;鎢酸鹽酸化法工藝過程控制困難,易於形成沉澱;而以鎢粉為原料,同過氧化氫反應製備WO3薄膜,工藝過程簡單易控,而且形成的溶膠穩定,適合於鍍膜。
WO3薄膜具有很好的氣致變色特性。致色較退色慢,致色回應時間短於60s,而退色回應時間短於20s,並且致色態與退色態透射率相差很大。圖 給出了經100℃熱處理的WO3薄膜氣致變色前後可見光區透射光譜的變化。可以發現致色時平均透射率低於10%,而退色時平均透射率則高於70%,平均透射率變化超過60%,550nm處變化達65%以上,具有很好的光譜調控性能。
經過400℃熱處理的WO3薄膜氣致變色性能降低。特別是致退色回應速度變慢。這種現象在電、氣致變色的WO3薄膜中均發現過,這主要由薄膜的結構變化引起的。通常非晶WO3薄膜具有較晶態更好的致色特性,而多孔WO3薄膜能夠提高離子、氫原子的擴散速率,提高致色回應速度。從前面薄膜折射率的變化、SEM和XRD分析可發現.100℃熱處理的薄膜由納米顆粒構成,孔隙率較高(為41.5% ),而且為非晶結構,H擴散通道舒暢;而400℃熱處理的薄膜孔隙率明顯較低.僅為25.0% ,薄膜比較緻密.而且具有晶態結構.這樣就降低了薄膜的致色特性。
WO3薄膜的這種氣致變色效應主要涉及了3個反應步驟:首先氫分子在催化劑Pt表面化學吸附、分解;然後H沿著薄膜孔洞擴散、遷移;最後同WO3反應,形成鎢青銅結構。致色機理基本相同於電致變色,H擴散到WO3薄膜中,同WO3反應形成了極化子,極化子從一個晶格(W+5)向另一個晶格(W+5)的“跳躍”導致了光吸收,從而產生了氣致變色。
採用鎢粉過氧化形成聚鎢酸法制備WO3納米薄膜,研究旋轉鍍膜速度、熱處理對薄膜的折射率、厚度、晶態結構、紅外吸收等特性的影響,然後原位研究WO3納米薄膜的氣致變色特性。採用鎢粉過氧化形成聚鎢酸法,能製備出氣致變色性能很好的WO3納米結構薄膜。熱處理使得薄膜緻密.折射率增大,厚度減小,薄膜結晶;隨著過氧鍵消失,WO3微結構發生了變化,共角W-O-W鍵吸收越來越強,且向高波數方向移動。這些變化歸因於熱處理導致的WO3顆粒形狀、團聚狀態的變化以及應變鍵的產生。WO3納米薄膜致色態與退色態之間平均可見光透射率變化超過60%。致色機理在於H擴散到WO3薄膜中產生的小極化子吸收。
鎢粉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www.tungsten-powder.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新聞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微信: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