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裁定下的中國態度:加快稀土產業整合

8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維持了3月份的裁定結果——認定中國對稀土包括鎢和鉬的出口限制違反了WTO規則。
    

據了解,日本、美國和歐盟在2012年提出了申訴,較量即在WTO展開。中國方面稱,這些限制旨在保護資源和環境,但是WTO沒有認可這一主張。
    

“稀土”是17種金屬的統稱,是智能手機、相機、鋼鐵和混合動力汽車生產中的關鍵原材料,中國是世界上遙遙領先的最大稀土生產國,目前提供世界稀土市場90%以上的供應量
   

“WTO的宗旨是確保自由貿易,在全世界內能夠得到實行,自由貿易完全是以買賣雙方自由磋商市場交易的原則來確定的一個交易,WTO以及美日歐認為中國稀土[2.54%]出口違反了WTO貿易的主要原則,主要是由於政府下達了行政命令,給出口限制了配額,限制了買賣雙方的自由交易,違反了WTO的原則。” 邁哲華諮詢有限公司諮詢總監曹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談判加入WTO時,談判焦點是解除中國針對進口產品的壁壘,以便讓外國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競爭。自那以來,中國曾提高或降低出口稅,並對多種產品實行出口配額制度,作為一種鼓勵或抑制國內產能擴充的工具。
    

美日歐抗議
    

這起訴訟是由日本、美國和歐洲提起的。而這場較量的最激烈的時間點是在2010年。
    

2010年之前,中國已連續數年逐漸減少稀土出口配額,以鼓勵這些金屬的加工盡量在國內完成。 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額驟減之際,適逢一艘中國漁船在有爭議水域與日本巡視船發生衝撞,結果造成稀土供應緊缺,大幅推高了價格。中國被指對日本實行禁運。
    

“現在限制出口的確是對美日歐影響很大,尤其是對於日本這個極度缺乏資源而且主要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影響更大。日本一直在做精密零部件加工,對於稀土的需求自然很大。中國限制出口,必然會打擊日本的精密製造產業。”曹寅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中國出口的稀土約有60%流入日本。去年,日本政府宣布向相關研究項目投入1100億日元(合13億美元)資金,以求在“中長期”內把日本稀土需求總量削減30%,相當於年需求量減少1萬噸。
    

“其實並不只有中國才有稀土,但只有中國開採得最徹底。美國多年前就已封存豐富的稀土資源,日本囤積的稀土夠用40年以上。”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行業研究員方復亮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可以理解。但是他們把焦點放在了中國占據稀土供應主導地位所引起的地緣戰略恐慌,在專家看來,是過分誇大了其中的影響。
    

產業整合正在進行
    

目前,不可否認,國內稀土開採以及利用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國內稀土無序開採;環境污染嚴重,留下大量的廢棄礦山;市場惡性競爭,稀土開採商互相壓價,導致我國作為稀土戰略資源大國卻無定價權,貴如黃金卻賣出白菜價。”方復亮對記者表示。
    

他說,稀土利用方面,目前國內許多稀土下游應用行業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這是導致稀土產業現狀的最致命因素。
    

而且,中國也存在大規模的稀土走私活動,不負責任的礦商亂開采的現像比比皆是。

現在我國國內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正在進行大批量的精簡,而且對於非法開採資源加大了處罰力度。
    

“以前,國內在稀土領域有很多的小公司,使得出口形成了價格競爭,但是治理污染成本就會很低。現在國家在推行一種新的方式,即通過大的稀土集團把這些小公司都兼併掉,壟斷全國稀土的生產和出口,一方面可以保證稀土出口,而且確保環境安全,另一方面,大公司也便於國家進行管理。”曹寅對記者表示。
    

有關信息顯示,去年8月以來,工信部會同公安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7個部門開展打擊稀土開採、生產、流通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126家違規生產企業被停產整頓,還吊銷161家稀土企業的經營執照。
    

正如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所表示的,中方將認真評估世貿組織裁決,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加強對資源類產品的管理,促進資源保護,維護公平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過,曹寅對記者說,中國政府限制稀土資源出口也有自己的原因,目前,中國對於稀土原材料進行限制,對於稀土製成品的出口是沒有限制的。過去,稀土原材料 賤賣,收益很小。但是通過這些原材料在本國製造一些產品,發展精加工,然後再出口,這也是中國政府的一個目的。
    

“令人期待的是,中國下游企業聯手破日本釹鐵硼專利壟斷一事有了新進展。業界普遍希望能打破日立金屬的專利壟斷,屆時國內企業在稀土下游應用研究領域有望放開拳腳。”方復亮對記者表示。

而現實是國家已經在著手對稀土企業進行整合,以形成稀土開採、生產、流通的有序管理體系。

稀土的未來
    

在曹寅看來,稀土產業的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需要自我檢討。
    

他說,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美國等資源出口國,也會設置很多的限制,但是他們的限制不是在限制出口份額這一方面。例如,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會對國內生產企業增加一種炭稅。這方面,可以藉鑑一下,比如要求稀土企業附加繳納額外的環保稅,但是需要提前做好調研。
    

而調研以及政策出台這一塊,我國相關政府政策出台部門也處於誤區。
    

“我國現在還缺乏對稀土相關的環境污染程度作出有重要性的報告,沒有給海外政府提供一個可信的報告,這方面需要做足功課,多搞輿論宣傳,然後再去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增加新的稅以及費,但是手段一定要市場化、國際化,符合WTO規則。”曹寅對記者分析道。
    

保護環境以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中國一直以來在WTO上為自己辯護外圍所謂限制出口的理由,但是這並沒有得到WTO的認可,未來在這方面中國該怎麼平衡這兩者的關係?
   


“在WTO辯護中,中方限制稀土出口的理由一直是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性,但此次美歐申訴的重點在於中國國內外銷售價格不一,獲得不公平貿易優勢。歐盟稱,中國人為地增加出口價格並抬高全球價格造成對外國產業的不利影響。這些限制也人為地降低了中國國內的原材料價格。當中國增加國內供應,這會給中國的本土產業帶來競爭優勢,並迫使外國生產商把自己的業務和技術轉移到中國。”方復亮對記者表示。

因此,他表示,此次WTO敗訴,並非保護環境這一理由沒有得到WTO的認可,未來中國應在排除其他被申訴的可能後,繼續堅持以環境保護為理由限制出口。
    

一直以來,國內都在進行產業調整升級,對於高污染的稀土來說,在產業整合好以後,稀土的開採利用方面應該會把重點放在內需還是投放到國際市場上仍然需要關注。
    

“稀土產業整合成功後,重點應該放在內需市場上,尤其是稀土的下游應用領域,只有下游應用領域水平提升了,才能提高我國稀土產業在世界版圖中的地位,爭取更多話語權,甚至奪回定價權。稀土產業應用水平提升了,國際市場自然就打開了,這需要國內稀土企業強強聯手,縮短這一進程,早日提升自身產業水平。”方復亮對記者表示。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鎢在線”,了解每日最新鎢鉬價格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