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威龍之鱗,殲20座艙玻璃探秘(下)

目前,世界上先進戰機的鍍膜技術就只有兩種,就是美國ITO和俄國AU,中國會怎麼選擇呢?大部分的軍事迷從金黃色的外觀認為殲20採用了俄國黃金(AU)膜可能性最大, 因為Au膜的優點是:工藝簡單成熟,性能穩定,鍍一層後長期不改變性質,因此可維護性更好。而雖然ITO比Au膜光學性占優,但主要是工藝麻煩,量產困難,且真空層沉積工藝非常昂貴,是美帝的壓箱底寶貝,因此殲20應該不會用ITO鍍層玻璃。

而事實是相反的,殲20不但採用了和美帝F22一樣的ITO薄膜鍍層,還對鍍層進行了稍微的改進和升級,有可能添加了納米級的鎢或稀土元素。俄國不是不想用ITO,而是材料工業技術跟不上。因為製造ITO玻璃座艙,需將多層不同材料層合後壓迭成型,如果用的是傳統的壓力成型法,做一個F-22那樣的座艙蓋,一層一層壓,全套工藝耗時六周,這個成本是無法接受的。

歼20座舱玻璃图片

而新的注射成型法只要1小時。要知道,如果是同一種材料,注射成型法並不難,但是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是不同材料,能做到注射成型而各層不亂,那便是絕活,量產型F-22就採用這樣的工藝。當然,以美帝的作風,這樣的秘技一定捂得嚴實,密不外傳,連它的鷹犬英國人和日本人都沒有。但我們憑藉著強大的材料工業技術,硬是自力更生攻克了難關,並用在了殲20上。

歼20座舱玻璃图片

如果某些人非要對殲20雞蛋裡挑骨頭的話,應該就是發動機技術了。但我國工業起步比人家晚了半個世紀多,能有今天的成就已難能可貴。客觀地說,我們的殲20在材料技術上已經不輸美帝的F22或F35甚至有所超越,單從玻璃座艙的塗層技術來說,應該還更先進。眾所周知,ITO膜的耐高溫性能會比AU膜差了40℃,在超音速飛行中就有影響,但我們殲20的ITO耐高溫性卻能像T50的AU膜性一樣耐高溫。殲20已經完美地綜合了兩種體系的優點,即有透光性,又能耐磨耐高溫。有專家推測,這或許是塗層中添加了納米級的氧化鎢鍍膜材料或納米級稀土材料。使座艙內設備的雷達反射面積降低,達到很好的隱身效果和最大限度地保護飛行員免受輻射和紫外線傷害。

歼20座舱玻璃图片

從殲20的玻璃塗層就能看出我國近年來在材料科技工業中作出的巨大努力,從技術上看未來的發展,更加便宜,更加可靠的防輻射導電膜,應當是碳納米導管電鍍膜,也就是石墨烯。除此之外,由於中國是鎢、鉬、稀土等基礎稀有技術的原料大國,提純和冶煉技術已爐火純青,生產出高純度、高性能的優質納米級氧化鎢、氧化稀土等材料已易如反掌,由於納米級的氧化鎢(WO3)等光致變色、電致變色和氣致變色氧化金屬材料的工業及生產和在智慧玻璃的廣泛應用為基礎,相信隨著我國鎢鉬等稀土金屬生產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航空工業的跨越式發展,未來我們航空科技材料技術會越來越先進。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