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研重型直升機 中國負責設計製造

7月19日,有俄媒稱,俄羅斯技術集團下屬的“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將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聯合研製的民用重型直升機,並在中國進行批量生產。“俄羅斯直升機”負責技術投資,提出技術建議和直升機的個別系統方案。中方負責設計以及樣機的製造、試飛、認證、銷售。

重型直升機圖片

目前,俄方仍在同中方就聯合設計和製造民用重型直升機進行積極磋商。此外,正如集團總設計師尼古拉•帕夫連科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的那樣,中國是俄羅斯產直升機的最大運營商之一,中國共有米-8/17直升機400架。

報導稱,中俄簽署的有關聯合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的政府間協議,是俄羅斯總統普京2016年6月訪華的主要成果之一。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一種全新機型,可以完成包括運輸、疏散和防火等方面的各種任務。根據不同的使命,直升機的起飛重量介於38.4噸到40.9噸之間。商業荷載量介於10噸-15噸之間。最大航程630公里,最大時速300公里。此外,直升機可晝夜工作,並適合於任何天氣情況。並採用俄羅斯米-26直升機中的先進技術。

只是文中還提到,直升機中的最關鍵部位,發動機該引擎至今沒有著落。由於俄羅斯嚴重依賴烏克蘭引擎供應,沒有烏克蘭説明,中國與俄羅斯決定聯合開發直升機引擎。至於為何不選用烏克蘭引擎呢?俄國專家一語道破天機:“中國能夠克隆一切技術工藝,然而他們從未生產過重型直升機,在這方面毫無經驗,而俄羅斯是可能向其提供相關技術支援的唯一國家。當然,在與我方簽署協定之前,中國為尋找未來夥伴,也曾四處活動。他們甚至考慮過向烏克蘭西奇發動機公司購買引擎,雖然努力了,但結果令人失望。

中鎢線上新聞網認為,中國近二十年在製造業、材料工業、航太工業等領域進步有目共睹,但是,一款航太發動機的引擎研發週期是五至十年,西方及俄羅斯等國家也是經歷了近百年的技術積累才達到今天的成就,中國沒有飛機引擎的核心技術積累,也很難一口氣吃成大胖子,這也是中國造出了殲—20,卻還要進口發動機的原因。

重型直升機引擎,圖片

而俄羅斯情況則不同,他們現有的直升飛機和大型艦艇的引擎都是烏克蘭的,隨著兩國的交惡,發動機及零部件的供應也被中斷,國內正處於無後備發動機可用的窘境,他們也急需新的引擎來改善情況,只是他們雖然有技術,但開發新發動機是即耗時間又耗成本的大型專案,以俄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和製造能力,研製並規模化生產新引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俄國有技術,中國有資源,戰略夥伴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得益於我國強大的製造力及鎢、鉬、稀土等重要戰略資源的充足,重型直升機實現中國製造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而且在此次的發動機聯合制造中,有了俄國的技術支援,我國也能在大型飛機引擎上學到一些設計經驗,彌補技術上的空白,這或許是最重要的。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參考消息)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