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衝突中鎢和稀土資源的戰略地位與未來

1. 1840年鴉片戰爭與2025年貿易衝突的歷史對比

1.1 1840年鴉片戰爭:貿易失衡與列強主導

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以貿易失衡為由對清政府發起的經濟與軍事衝突。英國因大量進口中國茶葉、絲綢導致貿易逆差(約占其貿易總額的5%),通過鴉片出口謀求平衡,最終觸發戰爭。衝突規模局限於中國沿海地區(如珠江三角洲、香港),軍事行動涉及英軍約2萬人、艦船50餘艘,對抗清軍約10萬人,但清軍裝備落後,火器比例不足10%。參與者以英國為主,法國、美國等列強提供間接支持。清政府經濟規模占全球GDP約30%,但工業化水準低,財政收入僅3000萬兩白銀,難以支撐現代化戰爭。戰爭以《南京條約》結束,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割讓香港、支付賠款2100萬兩白銀,確立了西方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中國在貿易和資源領域處於被動地位,僅作為茶葉、絲綢等原材料的提供者,此時清政府缺乏戰略資源優勢,也缺乏戰略主動性。

中鎢智造鎢精礦圖片

1.2 2025年貿易衝突:全球供應鏈與資源博弈

如果說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一次針對中國的世界貿易大戰(World Trade War I,WTW I),那麼2025年,以中美貿易戰升級為標誌性事件的美國發動的對等關稅帶來的全球性經濟衝突,可以被稱為美國單挑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的第二次世界貿易大戰(World Trade War II,WTW II)。這次衝突源于美國對華實施高額單邊關稅(最高達245%),覆蓋電子產品、電動車及關鍵礦產,以及中國對稀土和鎢等資源的出口管制。相較於鴉片戰爭,這一衝突的規模更為廣泛,中美雙邊貿易額約700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20%,影響半導體、能源和製造業供應鏈,預計導致全球GDP下降2%至3%。衝突範圍跨越北美、亞洲、歐洲和澳大利亞,主要涉及諸多傳統領域和半導體生產、稀土開採和能源技術(鋰電池)。與1840年相比,中國在這次衝突中不再陷於被動角色,憑藉稀土和鎢的資源和產業優勢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核心地位,而美國因財政壓力和資源依賴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困境。

2025年全球貿易衝突中主要國家經濟與資源地位對照表

2. 中國鎢和稀土資源的戰略地位

2.1 鎢資源的全球主導地位

鎢(W)因其高硬度(HV1000–1800)和耐高溫性(熔點3422°C),成為硬質合金刀具、軍工和電子產業不可或缺的材料。2024年全球鎢產量約8.1萬噸,中國貢獻6.7萬噸,占83%,儲量240萬噸,占全球52%。中國控制全球最大鎢礦(如江西大湖塘,儲量約106萬噸),精煉能力占80%,出口量約2萬噸,占全球貿易的60%。鎢在硬質合金(切削工具、採礦截齒等)、軍工(穿甲彈、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和半導體(鎢合金互聯層和熱沉材料等)等領域具有關鍵作用。2024年中國對美鎢製品出口量同比下降25%左右,同時期鎢精礦價格上漲15%左右。這種資源控制能力使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和軍工供應鏈中具有顯著影響力,尤其對美國軍工企業形成約束,美國鎢進口依賴度超過50%。

世界鎢和稀土儲量與精煉產量對照表

2.2 稀土資源的產業鏈掌控

稀土包括17種元素(如釹、鏑、鋱),是電動車(釹鐵硼磁體)、風電(永磁發電機)、軍工(F-35雷達、雷射器)和電子(智慧手機、晶片)的核心材料。2024年全球稀土產量約39萬噸,中國占70%(27萬噸),儲量4400萬噸,占全球49%。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掌握90%的稀土精煉能力,控制從礦石分離到氧化物、金屬和磁體的全產業鏈。2024年稀土出口量約5.5萬噸,占全球80%,主要流向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等。2025年,中國對七種中重稀土(釤、釓、鋱、鏑、鑥、鈧、釔)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稀土加工能力有限,僅MP Materials一處礦山(年產4.5萬噸,占全球11.5%),且缺乏重稀土(鏑、鋱)分離能力,70%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這種產業鏈掌控使中國在全球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具有顯著戰略優勢。

3. 鎢和稀土在2025年貿易衝突中的戰略作用

3.1 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鎢和稀土在高科技和國防領域的不可替代性賦予其戰略價值。鎢在硬質合金中的應用支撐全球製造業,2024年硬質合金市場規模約200億美元,中國占出口份額的70%。稀土的釹鐵硼磁體驅動電動車產業(2024年全球銷量1600萬輛,中國占70%),而鏑和鋱是高性能磁體和軍工雷射器的關鍵材料。中國的出口管制直接影響美國供應鏈,這些影響包括潛在短缺、成本上升和生產延遲,特別是在國防和高科技領域。有研究機構預計美國半導體生產成本將因此上升10%,F-35戰機生產延遲6個月甚至更久,導彈庫存下降20%。美國應對措施包括加征關稅、投資國內稀土項目以及與盟友合作(如澳大利亞Lynas)。然而,美國稀土精煉能力僅占全球5%左右,短期內難以彌補供應缺口。

2024年中國鎢製品出口目標國

2024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出口目標國

3.2 地緣經濟博弈中的杠杆作用

中國通過資源出口管理在2025年貿易衝突中獲得地緣經濟優勢。鎢和稀土的全球供給主導地位使中國能夠通過出口限制影響對手的經濟和戰略佈局。例如,2010年中國暫停對日稀土出口,迫使日本在貿易談判中妥協;2023年起限制鎵、鍺、銻出口,削弱美國晶片產業。2025年的稀土許可證制度針對美國高科技和軍工需求,推高全球稀土價格,使美國電動車(特斯拉)和軍工(雷神)生產成本增加10%至15%。相比之下,美國受債務壓力(2024年債務33萬億美元,占GDP 130%)制約,國內稀土和鎢生產成本高(鎢每噸2.2萬美元,較中國1.8萬美元高22%),競爭力不足。日本和歐盟因稀土依賴傾向于保持中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雖擴大稀土產量,但精煉能力有限,短期難以挑戰中國地位。

3.3 技術與經濟層面的深遠影響

中國的資源優勢在技術創新和經濟競爭中發揮關鍵作用。鎢的穩定供應支撐中國硬質合金產業,2024年出口額約50億美元,占全球70%。稀土的產業鏈控制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比亞迪、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升至全球60%,電池成本比美國低40%以上,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美國因稀土短缺面臨人工智慧和軍工裝備生產受阻,87%的主戰裝備依賴中國稀土供應。全球範圍內,稀土價格波動導致電動車生產成本顯著上升,風電項目因永磁體供應中斷延遲1至2年,綠色能源轉型目標受挫。中國的資源管理不僅通過產業鏈控制影響經濟,還通過技術出口(如稀土分離技術)與“一帶一路”國家(非洲、東南亞)深化合作,鎖定替代市場,擴大全球影響力。

稀土氧化物圖片

4. 中國的鎢和稀土未來趨勢與戰略預測

根據目前的中美及世界各國資源、加工能力和利用領域,貿易關係和各方利益博弈,我們認為:

4.1 短期趨勢(2025–2027)

在2025年至2027年間,中國應將進一步加強鎢和稀土的資源出口管理,並有可能很快放開鎢和稀土等關鍵礦物的原礦和廢料進口,以鞏固其資源和冶煉加工能力的戰略優勢。鎢對美出口預計顯著減少,中國市場的硬質合金價格將在全球持續上漲後跟漲。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將繼續實施,重稀土供應收緊,價格呈持續上升趨勢。中國將加大對納米硬質合金(WC粒徑<0.2μm)、高熵合金和稀土磁體技術的研發與投資,顯著提升相關產能。美國將加速國內稀土專案開發,但重稀土分離技術仍依賴進口。美歐日等國將增加對非洲(如剛果)和南美(如巴西)稀土資源的投資,產量有所增長。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電動車和半導體行業面臨價格壓力。

4.2 中期趨勢(2028–2035)

2028年至2035年,中國充分利用資源、太空微重力實驗和深海資源勘探等領域的優勢,在鎢和稀土加工領域的技術持續領先,佔據全球主導地位將持續;但因管制和國內電動車、高速列車和風電需求增長,稀土出口比例將有所下降。鎢產量保持穩定,硬質合金出口繼續攀升並佔據全球主要份額。中國通過稀土分離等技術出口,深化與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的供應鏈合作,拓展市場影響力。美國稀土自給能力逐步提高,但重稀土仍高度依賴進口。美國鎢生產實現一定程度當地語系化,但成本劣勢限制其軍工競爭力。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稀土產量和加工能力顯著增加,稀土回收技術進步緩解供應壓力。鎢替代材料(如TZM鉬合金)應用範圍擴大。

4.3 長期趨勢(2035–2050)

2035年至2050年,全球稀土和鎢供應多元化將削弱中國的資源主導地位,非洲和南美地區的產量顯著增加。中國的電動車和風電市場保持全球領先,技術優勢(如納米稀土磁體)繼續鞏固。美國建成較為完整的稀土供應鏈,自給能力大幅提升,但成本高於中國。鎢生產當地語系化穩定美國軍工供應鏈。新材料(如石墨烯、陶瓷)的應用減少鎢需求。全球綠色能源和半導體產業因資源供應穩定而恢復增長,電動車市場持續擴張。

中鎢智造鎢合金塊圖片

5. 結論:鎢和稀土戰略優勢助力中國獲得貿易戰勝利,重構全球經濟新格局

在2025年全球貿易衝突背景下,中國憑藉鎢和稀土的全球主導地位,在重塑國際貿易格局中佔據戰略主動。相較於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清政府的經濟與技術劣勢,當前中國通過資源出口管理顯著影響全球供應鏈。美國因單邊關稅政策引發廣泛不滿,其國內面臨多重挑戰:債務負擔加重,通脹壓力上升,零售供應鏈中斷,農業生產下滑,軍工製造受限,疊加政治支持率低迷,削弱其全球談判能力。眾多國家因美國政策不公,逐步傾向支持中國,宣導公平貿易與和平共處的全球願景。

中國鎢和稀土資源在高科技(半導體)、能源(電動車)、國防(F-35雷達)領域發揮關鍵作用。鎢出口限制推高全球價格,影響美國製造業與軍工供應鏈;稀土出口管制提升成本,制約美國高科技與能源產業。短期內,中國通過出口管控和技術投資鞏固優勢;中期因國內需求增長,稀土出口比例下降,但技術領先維持;長期來看,全球供應多元化(如非洲、南美資源開發)和新材料應用(如石墨烯)削弱中國主導地位,但其電動車與綠色能源市場仍具競爭力。全球各國在追求互利共贏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逐步形成合作導向的新的貿易框架,中國的資源戰略為此注入動力,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全球共識。

鎢和稀土戰略優勢將助力中國在這次貿易大戰中最終獲勝,並利用這個前所未有的機遇,重塑全球新格局!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