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不如買”已成往事 特朗普下令增產關鍵礦物

據彭博社報導,特朗普於當地時間20日簽署行政令,要求政府提高國內關鍵礦物產量,以減少美國從手機、汽車到武器製造對進口礦物質的依賴性,終結美國的“軟肋”。

在白宮發佈這份新的行政指令前一天,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了自1973年以來對美國礦產資源的首次評估。這份862頁的報告顯示,美國的鎢、錳和稀土金屬等主要礦物,都仰賴從中國、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國家進口,美國的23種關鍵礦物中有21種靠海外進口,其中20種主要依賴於中國,包括幾乎所有用於高階電子產品的鎢和稀土金屬。

這份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想方設法增加對關鍵礦物的勘探、採礦和加工,並簡化對私人礦業的批准流程。特朗普表示,此舉意在減少關鍵礦物供應中斷對美國造成的衝擊,不管中斷原因是敵對政府行為還是自然災害,或是其他。“美國不能繼續靠依賴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來維持我們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完全。”

總之,中國和俄羅斯是美國的戰略敵人,為防中俄“斷供”,特朗普必須複產或增產鎢、稀土等關鍵礦物,不能讓敵人扼住自己的咽喉。

 特朗普下令增产关键矿物图片

眾所周知,美國本土蘊藏了多數目前依賴進口的礦物資源,美國的已知鎢礦儲量世界排名第五,同它一丘之貉的加拿大鎢儲量則世界排名第二,整個北美地區的鎢礦儲量不容小覷,而稀土等其它重要戰略資源亦如是。1995年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先後實施戰略資源保護政策,暫停一些本土重要的戰略資源礦產開採活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市場因素是,北美的礦產開辦成本很高,而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礦產價格很低,“采還不如買”,就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工業成本,一方面又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留住重要資源,以備戰略之需,可謂一舉多得。

但是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一系列政策方向發生了轉變,美國利益至上的他對於美國的需求從來都是直來直往,為重振美國經濟,全力提升美國制業和增加就業崗位是他的執政要點,這老頭從來不缺少質疑,但絕不是個無厘頭的笑料,很多事情他都說到做到了。退出“巴黎協定”、稅改等一系列舉措無不透露著這老頭的狼性,或許我們該叫他“特狼譜”才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更不要忘了其還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市場的風吹草動對於鎢市場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而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經濟出現了復蘇的跡象,鎢市場需求恢復明顯。

但另一方面,中國的鎢礦和重稀土價格正在穩步上漲,隨著中國環境保護政策的加強,人力和社會成本的上升及中國自身製造業的大量需求,中國越來越重視戰略資源的保護。如無意外,鎢和稀土等重要戰略資源的中長期價格還會上漲,當鎢礦上漲到一定價格後,美國的礦山也就有了開採的意願和動力。在特朗普治下,美國人“采不如買”將成為歷史,據瞭解,美國當前的鎢資源戰略儲備不足萬噸,但美國的武器生意一直在擴張,導彈都賣到了烏克蘭。

 特朗普下令增产关键矿物图片

也因此,美國內政部長瑞恩·辛克也曾表示要擴大鎢和稀土等採礦生產,並且遊說白宮將這些關鍵礦產資源列為國家首要政策。12月19日的地質調查局報告會議上,他強調“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是脆弱的”,因為我們戰略礦產嚴重依賴於從中國進口,特別是涉及到“依靠其他國家提供軍事資源才能保護士兵和國土安全”。

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特朗普結束了美國二十年不開採鎢礦的歷史,積極鼓勵和支援美國地區開採戰略礦產,內華達山區的一座鎢礦即將投產,雖然對於中國的開採量來說微不足道,但這無疑是一個開端。

特朗普的舉手投足影響著世界,那會對中國的鎢價造成影響嗎?在剛結束的2017年中國鎢工業發展報告會中,中國鎢協劉良先副會長曾在報告中提到,在目前的價格下,國外鎢礦山一時難以啟動,目前,國外在開採的鎢礦山只有20餘家左右,國外鎢供應趨緊的格局沒有改變。

也就是說,世界的鎢礦供應仍主要依靠中國,但據鎢協2017年統計,雖然中國鎢精礦產量占到世界的80%左右,但在中國的33家主要礦山企業中,有16家盈利,17家虧損,虧損面競達51.51%,從這一資料就可看出,當前多數的鎢礦山企業其成本與價格倒掛現象仍然存在。所以,目前支撐鎢礦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場需求增加,而是成本增加被迫上漲。

2018年是中國鎢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隨著新環保政策的落地,中國鎢市場去產能,保環境,降成本的任務依然繁重,我們必須把握好這一重要時間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捍衛我國戰略資源最大利益,練好內功提升硬實力,牢牢穩固鎢價話語權,讓特朗普愛咋地就咋地,任它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們坐穩扶好安然處之。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