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副鎧甲,挖泥船效率提升一倍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新聞
- 發佈於:2017-11-02, 週四 09:29
- 作者 HANNS
- 點擊數:1134
最近,關於中國“基建狂魔”的事蹟又登上了各大新聞網站頭版。無論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還是世界最高的大橋—北盤江大橋,還有號稱“工程師災難”的北非最長隧道—阿爾及利亞甘塔斯隧道,甚至是南中國南海移山填海的島礁建設,一項又一項新的世界奇跡正在中國人手中誕生。
版權聲明:本文僅為中國鎢業協會和中鎢線上使用,任何個人未經書面允許或未注明版權及出處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在輝煌成就的背後,我們自豪地看到中國工業質的飛躍。在奇跡的創造過程中,除了卓絕的智慧和迎難而上的作風外,我們也發現許多“神器”在為我們中國的工程隊默地提供著事半功倍的助力,今天中鎢小編要和大家聊聊“造島神器”—挖泥船,因為它的“金剛鑽”就需要用到我們的鎢。
10月31日,環球時報的記者們就為我們的"造島神器"做了一篇專門的報導,文中提到,僅從2004年到2011年,中國就建造了至少44艘挖泥船,它們不但數量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而且比其他國家挖泥船的體量大得多,也先進得多。中國挖泥能力已是世界頭號強國,近年在南海島礁的陸域吹填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周邊的越南等國。而且,造島這項工作對於挖泥船來說只是“小試牛刀”,挖泥船的“主業”還是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它承擔各大港口和開發區的疏浚工程和吹填造陸等重要任務。
現代挖泥船一般可分為絞吸式、耙吸式、鏈鬥式、抓鬥式、反鏟式等。當然,最為知名的當屬疏浚能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天鯨號了,據說在南海大顯身手的就是它, 僅8個月時間,將我們解放軍南海駐防的永暑“礁”變成了永暑“島”。
天鯨號的總長達到了127.5米,船寬22米,吃水6米深,總裝機功率19200KW,這艘挖泥船最大挖深可以達到30米,最大排泥距離6000米,也就是說排沙距離能輸送到6公里外的地方,一個小時的挖沙量為4500立方米。天鯨號最與眾不同就是船頭那把“削鐵如泥”的絞刀了,這就是挖泥船的“金剛鑽”,鑽裡面就含有鎢。
絞刀是天鯨號“挖掘水下泥土”的核心部件,其最重要的兩個特性就是“堅硬”和“耐磨“,滿足這兩個特性才到達到理想的性能效果和壽命,天鯨號強大的絞石能力主要歸功於其堅硬的絞刀頭,以ZG35SiMn作為絞刀片的刀體基礎材料,鑄造成形後進行耐磨堆焊,耐磨堆焊層總厚度設計為 50mm,採用三種成分和性能不同的耐磨堆焊材料進行梯度化堆焊,過渡耐磨堆焊層 (厚度為10 mm),以鉬為堆焊材料;高耐磨堆焊層,(厚度為20mm),以鎢為堆焊材料;而最重要的複合耐磨堆焊層 (厚度為20mm),採用金屬基碳化鎢陶瓷顆粒增強複合耐磨材料。
那麼為什麼用碳化鎢呢?因為碳化鎢是優秀的耐高溫耐磨材料,可用於金屬表面的耐磨塗層,亦可用於船舶的防腐塗層,碳化鎢複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強度及極高的正向彈性模量,在所有堆焊合金材料中,其抗磨料磨損性能最高,因此碳化鎢複合材料成為在強烈磨料磨損、氣-粒磨損條件下工作的工件表面不可替代的複合堆焊合金,在絞刀的製造設計過程中,絞刀頭的碳化鎢多層堆焊技術是我國挖泥船的獨門絕技,享有專利權。
也可以說,碳化鎢耐磨塗層很好地解決了刀齒耐磨性與抗折斷能力的矛盾,堆焊碳化鎢塗層就相當於給挖泥船絞刀穿上了戰鬥鎧甲。有了這副非同尋常的鎧甲,絞刀使用性能和壽命將提升一倍以上,並且在作業中避免了斷裂的可能。這就減少了大型挖泥船停機整修和更換刀頭的次數,從而提升挖泥船連續疏浚作業能力和整船設備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根據對比,碳化鎢塗層使絞刀的性能和壽命比原單一材質絞刀的顯著提高,且疏浚效率提高50%以上,成本降低40%左右。
有網友認為,中國是“基建狂魔”,一言不合就造橋、修路、挖隧道、填海造地,其實他們還忘了說,中國不僅是“基建狂魔”,還是“工業怪獸”,依託著豐富的鎢鉬銅鐵鋁錫和稀土等礦產資源,勤勞認真的中國人不斷地創造著工業奇跡,我們強大的工業實力就是基建狂魔在世界“興風作浪”的堅強後盾。據中鎢小編所知,在基建狂魔的裝備庫裡,還有許多和鎢鉬行業相關的神器,至於有哪些,且看明日分解。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業協會:http://www.ctia.com.cn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