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鎢礦地質岩層分佈簡略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7-09-20, 週三 09:30
- 作者 weiping
- 點擊數:652
鎢是重要的戰略礦產資源,中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61%, 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鎢生產國,全國有23個省,(市、自治區)查明有鎢資源儲量,累計査明鎢資源儲780萬噸,查明資源儲量696.88萬噸。我國鎢礦資源的分佈相對集中,主要在湖南、江西河南、甘肅、廣東、廣西、福建、雲南、黑龍江,內蒙古湖北等12個省。
中國有地質記錄的鎢礦產地至少1199處,其中探明有資源儲量的礦床408個,包括超大型鎢礦6 處 (江西大湖塘鎢礦、湖南柿竹園,鎢礦、河南三道莊鉬鎢礦、湖南新田嶺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湖南楊林坳鎢礦,大型鎢礦32處,中型78處。上述38個大型以上礦床的 鎢儲量占累探上述38個大型以上礦床的鎢儲量占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的 68.53 %;中型鎢礦 78個,占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的24.16%。另有小型295個,小型礦點879個,二者數量雖多,占礦床總數的72.13%, 但僅占探明資源儲量的7.3%。 因此,超大型、大型、中型鎢礦床在我國鎢礦業中起主導作用。
我國鎢礦成因類型多樣,除現代熱泉沉積和含鎢鹵水—蒸發岩礦床罕見之外,幾乎世界上所有己知的鎢礦成因類型均有出現。我國現行開發利用的鎢礦類型有石英大脈型鎢礦床,石英細網脈帶型鎢礦床、斑岩型鎢和矽卡岩型鎢礦床。最典型的就是石英大脈型鎢礦床和矽卡岩型礦床兩種。
石英大脈型鎢礦床主要存在于贛南地區,這類礦床主產黑鎢礦,富礦多易採集,是我國最早開採的鎢礦類型,有近百年的開採史,知名的礦山有西華山,盤古山、大吉山,巋美山、鐵山壟,廣東的石人嶂等。雖然黑鎢礦質好量足,但是經過長年的開採,資源已接近枯竭,西華山、盤古山,巋美山基本已經處於小規模運轉狀態。
矽卡岩礦床主要存在於湖南地區,主產白鎢礦,這類礦床一般規模較大,但是總體品位較低,伴生脈礦多,由於浮選方法的成熟,現在開採白鎢礦也能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較知名的矽卡岩礦床有湖南柿竹園、瑤崗仙、新田嶺等,特別是柿竹園礦山,有上百種金屬礦床共生,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中鎢線上
石英細網脈帶型鎢礦床主要存在于贛南地區和福建武夷山脈,由較密集的含鎢英細脈(或呈網脈狀)組成平行帶狀礦體,常產於花崗岩 變質岩中。垂向上,中上部為石英細脈帶,下部多歸併為石英大脈。礦床規模多為大中型,而且主產黑白鎢混合礦,由於近年來選礦工藝的創新,黑白鎢可以不用分離也能浮選,所以該類礦床也逐漸有了開發價值,目前,石英細網脈帶型鎢礦床主要有江西漂塘、上坪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等。
斑岩型鎢礦。產於花崗岩、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斑岩或圍岩中,呈微細密集含鎢石英細(網)脈 充填、交代,同時也可呈浸染狀產出。主要礦物共生組合為黑白鎢混合礦,鎢鉬混合礦等,礦體規模小到超大型,品位貧到中等。此類礦床在我國已開始大規模開發利用,其儲量約占我國總儲量的7.7%。典型礦床有蓮花山、陽儲嶺、欒川三道莊等。
層狀浸染型鎢礦床。礦體受地層層位和岩性控制,產狀同地層基本一致。含礦一至數層,穩定,分佈範圍廣。礦物組成主要有白鎢礦、黑鎢礦、輝銻礦、自然金和硫化物等。礦石品位較貧,規模中到大型,總體來說,開採較難,這類礦床在我國的分佈並不多。典型礦床有湖南沃溪、廣西大明山鎢礦等。
我國鎢礦在空間上主要集中在贛南一粵北一湘東,以當前的鎢礦開採趨勢,中國的可持續性開採大約30-40年,近年來找礦新發現表明,鎢礦呈現出了南鎢北擴的新變化,在內蒙古、新疆等地帶也發現鎢礦,特別是內蒙古部分地區也有著類似于贛南地區的地質結構,找礦前景良好,雖然該地區開採條件較為落後,但未來,如果鎢礦資源枯竭亦或鎢礦價格大漲,則偏遠地區也將會有開發的可能。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業協會:http://www.ctia.com.cn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