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鎢礦浮選簡略

我國是世界上鎢資源儲量大國,鎢礦主要有黑鎢礦和白鎢礦之分,當下質優量足的黑鎢礦資源已開採殆盡,占總儲量約70%的白鎢礦正逐漸成為開採主流。但是,白鎢礦品位低,脈石多,常與多種鉬鉍等硫化礦伴生或共生.開採難度和成本相對較大,因此,選擇較合適的白鎢礦選礦工藝是有效利用鎢礦資源的主要途徑。

我國大部分的白鎢礦床為矽卡岩型,根據礦石類型的不同可以將白鎢礦分為白鎢-石英(或矽酸鹽礦物)型和白鎢-方解石-螢石型兩大類。白鎢-石英型鎢礦比較容易回收,而白鎢-方解石-螢石型鎢礦較難回收,主要原因是白鎢礦、方解石和螢石同是含鈣礦物,可浮性相近,而且鎢礦性脆,在碎礦與磨礦過程中容易產生泥化現象,鎢礦大量損失於鎢細泥中。所以白鎢礦的選礦工藝主要為浮選。中鎢線上

白鎢礦浮選大致分為粗選和精選兩個部分,粗選段主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白鎢礦的回收率為主,而精選是得到合格的鎢精礦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得到合格的鎢精礦,粗選和精選過程需要嚴格的工藝流程,往往需要多次精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白钨矿浮选图片

白鎢礦粗選的目地就是最大限度地丟棄含鈣類礦石,留下可造的“鎢才”,類似於選秀節目中的“海選”,主要為下一輪的“精選”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粗選主要有石灰浮選法和碳酸鈉法,雖然石灰和碳酸鈉都是 pH 調整劑,但是它們的原理卻不相同,其中Na2CO3 既可作為pH調整劑也可作為礦漿的分散劑,還可以沉澱礦漿中對浮選產生不良影響的金屬離子,石灰浮選法則是利用Ca在脈石礦物表面的吸附,改變脈石礦物表面的電位,從而實現分離。

白鎢礦的精選則是白鎢浮選的最主要階段,從60年代起,我國的浮選工藝師從前蘇聯,為加溫浮選法。經過近半個世紀,我國白鎢礦浮選工藝已較為成熟,在加溫浮選法之外,又衍生出各類捕收劑和抑制劑搭配的常溫浮選法。

白鎢礦的加溫浮選法也叫“彼德洛夫法”,是我國上世紀主要的鎢礦浮選方法,即便到了現代,一些較難分離的鎢鉬礦也還需用到加溫浮選法這位老夥計,加溫浮選法的大致原理就是將白鎢粗精礦經濃縮到60%-70%後,加溫到90℃-95℃,在高溫條件下添加大量的水玻璃並進行長時間的攪拌,根據礦物對捕收劑的解析速度不同,讓雜質浮不起來,白鎢能浮起來。

白钨矿浮选图片

由於加溫浮選法耗時耗能,所以常溫浮選法應運而生。沒有了溫度分離的選項,常溫法更加注重粗選作業及捕收劑和抑制劑的選擇,更強調碳酸鈉的和水玻璃的協同作用。通過控制礦漿的PH值使礦漿始終保持在一個有利於氧化控制的濃度範圍,抑制脈石礦物,並配以選擇性強的捕收劑進行鎢礦捕收。

可以說,在浮選過程中,捕收劑的應用是決定浮選效果的關鍵因素,現在最常用的捕收劑主要有油酸類捕收劑、鼇合類捕收劑,胺類捕收劑和兩性捕收劑,各類捕收劑各有所長,油酸類捕收能力強但選擇性差,鼇合類性能良好,也可以用於黑白鎢混合礦浮選但是價格昂貴,胺類捕收劑捕選擇性強但捕收能力稍差,目前,將各類捕收劑進行合理混搭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取長補短。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及鎢礦資源的日益緊缺,低品位的鎢礦開發也開始提上日程,當下,白鎢礦浮選過程中,各種捕收劑、抑制劑等化學藥劑的污染仍然不可避免,因此在未來鎢選礦技術的發展將朝著回收率高且污染低的選冶聯合技術發展。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