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蔣介石不顧一切地圍剿中央蘇區,竟是因為鎢

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地下一層中,有一排戰防炮。所謂戰防炮是反坦克炮的舊稱,這裡有德國、日本、法國、蘇聯的各種型號反坦克炮。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德國二戰中的神炮——Pak-38型50毫米牽引反坦克炮。

這種火炮採用鎢合金穿甲彈,是二戰前期少有的能夠擊穿蘇聯T-34和KV-1坦克正面裝甲的反坦克炮,對付日軍那些脆皮坦克就更不值一提。不過,當年德國人為Pak-38製造穿甲彈所用的鎢,作為戰略物資,長期依靠中國的出口,也因此引出了一段有關於鎢的往事。

德械师图片

1907年,德國傳教士鄔利亨在西華山發現鎢礦後,中國江西省的大餘縣周邊也相繼發現鎢礦。1928年後,紅軍在贛南建立中央蘇區,在隨後的幾年裡,鎢砂貿易成為中央蘇區第一大財政外匯收入的來源。一斤高品質鎢砂,就能換“一塊半現大洋”而民國早期,一畝好地,也就值20個大洋!由紅軍銀行行長毛澤民同志負責和廣東軍閥陳濟棠開展鎢砂貿易,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財政來源,而且在全中國沒有其他競爭者,是壟斷性的、利潤豐厚的貿易,可養活十幾萬紅軍。

為了準備侵略戰爭,希特勒治下的德國不斷地在充實軍備。但是當時的德國礦產資源匱乏,鎢、銻等製造重武器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全部依賴進口。而同時,德國當時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非常富裕,缺少外匯的德國很難在其他國家購買到這些資源,加上英國人的百般阻撓,所以德國將目光瞄準了當時的中國。

當時中國的鎢砂產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加上中國軍閥混戰,可以繞開英國向中國地方軍閥購買。之所以德國人沒有找蔣介石,是因為當時南京控制的區域沒有鎢礦,而主要產區在廣東周邊,在陳濟棠的控制下,加上毗鄰香港,出口方便。另一個產區產量更大,在江西南部,但那裡深處內陸,更關鍵的是在中央蘇區和紅軍的控制下。相反,老蔣的供貨能力最為有限,所以德國人一開始並沒有找蔣介石買。

1933年初,德國軍火投機商人漢斯·克萊恩(Hans Klein)作為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的隨員第一次來華訪問。但是漢斯並沒有和顧問團的成員集體行動,而是悄悄地跑到了廣州找了陳濟棠,談向德國提供礦物資源的問題,並承諾為其建造一座兵工廠。

不過,後來漢斯的秘密行動曝光後,蔣介石開始找德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吵,而接任顧問團新團長的德國將軍法爾肯豪森倒是幫老蔣說了不少好話。蔣介石又找了德國駐上海總領事柯利伯爾,這位仁兄是德國納粹早期成員,與希特勒可以說是一起吃過苦的,算是能說得上話的,他也極力推薦蔣介石。因此,最終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預下,德國的鎢礦合作物件從廣東的陳濟棠轉向了南京的蔣介石。

那麼手中沒有礦的蔣介石怎麼拿出鎢礦呢?於是,蔣開始了對紅軍的第5次“圍剿”,迫使紅軍開始了長征,而蔣介石也控制了中國最大的鎢礦產區江西。同時,蔣加大了對廣東陳濟棠的包圍,從而實際上控制住了鎢礦出口權。

這也是蔣介石不顧日本在東三省和華北的侵略,而對中央蘇區反復發動“五次圍剿”,一定要把中央紅軍從這個地區趕走或者消滅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經濟原因。

南京國民政府趕走了中央紅軍,佔領全部鎢礦產地後,在二戰爆發前,和德國政府搞的火熱,由於中德雙方都沒有多少外匯儲備,所以在1936年4月簽署了1億馬克的信貸合同,明確中國給鎢礦等資源,德國給軍火,雙方資金都從這虛擬的1億馬克信貸合同中出,收款則還給這個信貸池,成為了實際上的易貨貿易。

德械师图片

大批進口德國德國尖端軍火,最終裝備了蔣介石的幾個直系部隊,裝備德制武器的部隊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德械師,其中也包括了文章開頭所介紹的Pak-38型50毫米牽引反坦克炮。這些部隊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中德貿易時間並不長,德械師屬於鳳毛菱角,並不能有效阻擊日寇的侵華戰爭。

所以不管任何時候,打鐵都必須自身硬,依靠他人永遠就受制於人。隨著新中國的發展和壯大,我們保家衛國的武器不再需要靠鎢礦石來換取了。同時我們還將豐富的鎢礦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我們我們的軍工製造水準不斷提高,小到子彈,大到坦克,導彈和戰機,許多武器都能自己生產,並且逐漸轉向出口,具備了同歐美等發達軍事強國一較高下的實力(文章部分內容摘自新浪軍事)。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

金属钨制品

金属钨制品图片

高比重钨合金

高比重钨合金图片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图片

钨粉/碳化钨粉

钨粉图片

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图片

钨化学品/氧化钨

氧化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