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钨电极制备技术研究

钨电极

要制备性能优良的复合稀土电极,优化其制备技术是关键。经过多次工业试验和了解稀土在钨电极中的作用,总结了以下几点制备工艺过程的关键要素。

1.稀土掺杂的均匀性
要使得稀土能和原料均匀的掺杂,可以采用固液掺杂法。以APT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进行固液掺杂,使得稀土硝酸盐进入或者吸附在APT颗粒的表面,有利于稀土在后续分解和还原的过程中进入钨晶格实现均匀掺杂。

2.还原粉末粒径
还原粉末的粒径及分布对后续烧结和加工有一定的影响。掺杂稀土的还原粉末具有较高的还原温度,因此粉末的粒度的控制主要靠提高粉末的装舟量或者增加还原炉的温度梯度,依靠高温下气态水合钨氧化钨的快速迁移及生长制备大粒径宽分布的金属粉末的粒径。另外,在保证后续烧结和加工工艺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降低还原温度,从而更好的稀土相粒子的粒径。

3.烧结曲线
制定合理的烧结曲线能够制得较好质量的烧结坯。在烧结过程中可以使电极坯在低温下长时间保温,使得稀土扩散挥发在电极内达到平衡后再缓慢升温到较高的温度区间。烧结温度过高会导致稀土挥发严重,因此烧结工艺的制定要综合考虑粉末的粒度、烧结温度的最高温等特性。

4.加工制度的确定
掺杂稀土的钨电极具有较高的再结晶温度,因此其加工温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稀土对钨晶粒的变形有阻碍的作用,增大了电极回复和再结晶的驱动力,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其加工温度应有所降低,其温度的降幅应大于钍钨电极、铈钨电极等单元稀土钨电极。

微信:
微博:

硬质合金锪刀—崩刃原因

在硬质合金锪刀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在使用初期就出现了崩刃的现象,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使用寿命。这种非正常的刀具消耗,不但增加了加工中的刀具费用,还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为了减少崩刃的现象,提高硬质合金锪刀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从设计、制造以及使用等几个环节上加以注意和改进。首先在结构设计上,根据所锪平面的不同,其设计的锪刀结构也有所不同。如对于平面较为完整的、切削力均匀且锪孔较浅的可采用平面锪刀结构;若是圆柱孔且深度较深的锪孔则采用沉孔锪刀结构形式;另外还有整体式锪刀以及组合式锪刀。为了减少崩刃,在设计时通常避免把锪刀刀尖设计成直角,而磨为过渡刃或圆角刃。

在制造工艺方面,硬质合金刀片焊接质量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质合金锪刀的使用寿命。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钎焊工艺,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焊接前先喷砂和用汽油清洗去除刀片表面的氧化膜和油污减少脱焊的现象;其次需要控制好焊接温度以及冷却速率,加热太快或冷却过快会使得锪刀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这也是造成刀片裂纹和崩刃的最主要原因。另外,还需要根据砂轮特性正确选择磨削参数并严格遵循磨削工艺进行锪刀刃磨就能避免刀具在使用中由于磨削不当所引起的崩刃。

还有一种是由于使用不当而引起的锪刀崩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操作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则是切削用量的选择。锪刀工作时会受到很大冲击一般不平稳,再加工面上会出现跳动和振动,这时就很容易产生崩刃和打刀。而切削用量,即切削速率应取决于所锪平面的平整程度,尤其是在锪削的最初阶段,是最常出现崩刃现象的时期。

硬质合金锪刀

微信:
微博:

 

钨加热子消耗大的原因——断裂

钨加热子钨加热子消耗大的话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因为加热子断裂老化会造成铝膜蒸散不完全,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因为经常断裂就需要操作员要不断装配和交换加热子,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操作员的工作量,还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最终影响整个生产。

造成加热子消耗大的原因一般有加热子断裂,老化和氧化三种情况。加热子虽然质地硬但是很脆很容易就产生断裂,从保管到运输都要注意,避免外物的撞击。装配过程中如果应力不当,不均都会导致断裂现象,这就要求操作员要谨慎小心。装配加热子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试剂装配中采用扭力扳手,并确保夹具两端保持平行状态。在装加热子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不能用坚硬的物体对其进行敲击,以防对加热子造成损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操作员的装配熟练程度。

另外,加热子在加热的时候本身材料受热会膨胀,如果加热子被夹得太紧,没有任何可以伸缩的余地,高温造成的长度增加会迫使加热子弯曲产生形变。弯曲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断裂,这种断裂现象一般为中间断裂。夹具夹紧的地方由于加热子高度长度同时增大导致断裂的情况称之为两端断裂。但是如果加热子不拧紧的话又会造成接触电阻大,有效功损耗过多,从而影响蒸镀的效果。对此可以在夹具的紧固落定上加用弹簧,在加热子加热膨胀的时候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微信:
微博:

硬质合金锪刀

硬质合金锪刀,也被称为硬质合金锪钻,其由硬质相WC和粘结相Co组成,可对孔的端面进行平面、柱面、锥面以及其他型面加工。硬质合金锪刀一般以钢制刀体,硬质合金作刀头,在汽车内燃机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加工用途的不同,锪刀还可分为平面锪刀、柱形锪刀、锥形锪刀以及端面锪刀等几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平底锪刀在圆周和端面上各有3-4个刀齿,在已加工好的孔内插入导柱,其作用是为了控制被锪孔与原有孔同轴度的误差。导柱一般做成可拆式,以便于锪钻的端面齿的制造与刃磨。

通常根据工件锥形埋头孔要求的不同,锥面锪刀的锥角有60°、82°、90°、100°和120°五种,以90°使用得最多。柱形锪钻起主要切削作用的是端面刀刃,螺旋槽的斜角就是它的前角。锪钻前端有导柱,导柱直径与工件已有孔为紧密的间隙配合,以保证良好的定心和导向。这种导柱是可拆的,也可以把导柱和锪钻做成一体。端面锪刀是专门用来锪平孔口端面的,其能有保证孔的端面与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当已加工的孔径较小时,为了使刀杆保持一定强度,可将刀杆头部的一段直径与已加工孔为间隙配合,从而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总的来说,硬质合金锪刀不仅具备了高硬度、高强度以及优良的耐磨耐蚀性等优良特性,而且便于制造,加工效率极高,被广泛运用在机械制造业中,尤其是对一些发动机上的零件的螺栓过孔承压面的加工十分适用。

硬质合金锪刀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陶瓷靶材的电致变色薄膜性能影响因素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三氧化钨陶瓷靶因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便于掺杂、利于制备疏松多孔薄膜等特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变色存储时间是指薄膜着色后自然褪色至△T小于一定值(一般为20%所需时间)。将电致变色应用于智能窗、电子公告牌等领域时,在薄膜有较高着色率的同时,延长变色储存时间,使得加一次电压着色后有更长的显色时间,这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三氧化钨陶瓷靶材的制备:
1. 采用纯度为99%的三氧化钨粉末为原料,加入粘接剂球磨、干燥、压制成型;
2. 在电阻炉中经1200°C烧结呈三氧化钨多晶陶瓷靶,打磨平整后即制得溅射靶材;
3. 采用导电玻璃为衬底材料溅射沉积1小时,完成镀膜,得到电致变色薄膜。
 
实验结论显示,采用三氧化钨陶瓷烧结靶,通过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电致变色三氧化钨薄膜具有如下特性:
1. 60%是三氧化钨的最佳用量,压强2.5Pa,功率145W;
2. 测试得出其对光调制幅度高达89.3%;
3. XRD测试表明,未真空热处理薄膜呈非晶态,当温度达到300°C左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晶化现象;
4. 300°C的热处理后,电致变色薄膜对光调幅度略有增加,变色存储能力增强,其存储时间达到32小时以上;同时,离子存储能力增大到3.96mC/cm3
5. 循环测试表明,适度温度(300°C)处理后薄膜的循环性能变化很小,这说明它的寿命没有缩短;但是,热处理增加了薄膜的密度,致使薄膜响应速度变慢;
6. 当温度高于300°C进行热处理,薄膜的变色存储时间稍微有增加,但是其它性能都极大的衰减,这说明,300°C为镀膜后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此时电致变色薄膜能获得最佳的性能。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