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最小栅极长度的二硫化钼晶体管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19:38
- 作者:Xiaoting
- 点击数:793
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在近日揭晓,分别是:首次制成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中国天眼”发现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中国空间站历史性完成“合体”;云南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
一、首次制成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
为进一步突破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清华大学团队利用石墨烯薄膜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MoS2)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0.34纳米。这是我国首次制备出的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3月15日的《自然》杂志上。
二、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和水高效合成高纯度乙酸,幷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油脂)。这项研究工作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4月28日《自然·催化》上。
三、“中国天眼”发现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6月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天眼”(FAST)的加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全球首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理解快速射电暴这一宇宙神秘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即福建舰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了下水命名仪式。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比上一代航母山东舰高了2万吨。福建舰还配备2具升降机、3部电磁弹射器,采用创新的电磁弹射起飞/电磁拦阻降落装置。
五、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8月12日,安徽合肥传来好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创造出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保持了近23年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六、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幷将其命名为“嫦娥石”。“嫦娥石”发现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碎屑中,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属陨磷钠镁钙石族,呈微小柱状,颗粒大小为2—30微米。
七、“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
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正式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该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约720公里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
八、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教育科技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第五部分进行统筹部署,被认为是一大创新,具有深刻意义。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九、中国空间站历史性完成“合体”
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第二个科学实验模块——梦天实验舱,搭载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地与之前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梦天实验舱接下来实施水平转位,三舱形成平衡对称的“T”字构型。中国空间站历史性地完成“合体”。
十、云南培育出多年生水稻品种
云南大学研究团队今年10月测产成功,确定培育出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品种,相关研究成果11月7日发表在《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钼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www.molybdenum.com.cn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业协会:http://www.ctia.com.cn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