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钨制品市场与价格趋势管窥(五)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15:47
- 作者:Hanns
- 点击数:1482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钨制品加工生产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直接和深度影响钨制品价格的生产经营环节的各项成本因素,并揭示了6月份以来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和对未来的不可逆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钨制品价格上涨的外溢效应、未来的机遇和风险,第四部分中钨在线就我国钨制品产业未来的机遇、可能的风口做了粗浅的分析,第五部分希望根据自我对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的优劣势进行粗浅的分析。
五、大型钨制品企业的优劣势浅析
我国钨制品行业目前主要以厦门钨业、洛阳钼业、中钨高新、江钨集团、中国五矿、广盛有色、章源钨业、翔鹭钨业等数家大型钨制品企业为主导,它们在钨制品市场占有率、出口市场、投融资能力、人力资源和科技研发、盈利能力和市场主导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引领作用,综合研判,其优势来源于我国钨制品早期的发现开采历史、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质等历史传承,也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以厦门钨业为代表的企业在市场大潮中努力拼搏的结果。
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们从相反的方面看,我国几大钨制品企业已有了绝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占据了行业头部地位,但其劣势在当代平台经济和产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潮之下也正源于此。
5.1大型钨制品企业的头部优势
我国的钨资源在全球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我国的几家大型钨制品企业又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钨制品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不仅在钨矿资源方面几家大型钨企的资源拥有量,也在于其建立在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社会资源能力和优势地位,在于其基于雄厚的资金优势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技术和部分市场垄断与获客能力。
(1)大型钨制品企业的资金优势
我国目前典型的大型钨制品上市企业,以A股主板几家钨制品企业为例,他们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钨制品行业的总体情况:与其他有色金属企业如铜铝铅锌等相比我国钨制品行业的企业普遍体量偏小,产业布局狭窄(除了厦门钨业多年以来布局的新能源板块),盈利能力较低(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接近或高于50倍),在股市的表现也是总市值、净资产、利润率很低,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钨制品行业的产品大部分集中于初级产品如钨的化学品等传统产品技术含量低,数控刀具、纳米材料、适合于3D打印技术的球形钨粉等高端产品偏少,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在钨制品行业内部来看,这些大型头部钨制品企业筹资能力较强,和中小企业相比,资金优势明显。
资金优势不仅给大型钨企在探矿权、钨矿山开发、人力资源吸引力等方面的优势,给予了大型钨企在市场波动较大的市场博弈过程中,可以更好做到高抛低吸,调节市场和库存,具有更有利的市场和成本控制能力。
(2)大型钨制品企业的资源优势
在钨矿资源方面,发改委、商务部2019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规定新建、扩建钨金属储量小于1万吨、年开采规模小于30万吨矿石量的钨矿开采项目(现有钨矿山的深部和边部资源开采扩建项目除外)列入禁止准入项目。对钨矿开采“禁小放大”,此举有利于老矿山资源接替,促进钨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但也给钨矿开采总量控制带来压力,新政实施后,有3个钨矿山开发利用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对于钨制品新建矿山和项目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等政策管控,越来越大的资金投入要求和开发技术提高,使大型钨企在钨资源获取上占有了一定的优势和先机,大型钨企在钨产业链的源头具有的优势地位使其在整合后续加工钨制品环节具有了成本优势。
(3)大型钨制品企业出口许可优势
商务部、海关总署继续对钨及钨制品实行许可证管理,出口钨及钨合金(颗粒<500微米)可免于申领出口许可证,但需按规定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商务部继续实行钨品出口国营贸易政策,钨出口国营贸易企业由14家增至16家。目前的钨制品除了加工后的金属钨制品,如钨丝、钨电极、钨合金、硬质合金制品等中间产品均属于许可证管制范畴,许可证仅仅授予了为数不多的大型钨制品企业,这实际上给与了他们先天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我国钨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倾轧、低价争夺市场的乱象,但也形成了国内市场不完全公平的竞争格局和尚未充分市化的局面。
(4)大型钨企市场博弈优势
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有资金、钨矿资源、人力资源、出口许可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叠加,使得它们在市场博弈过程中,相对于中小企业,在与政府投融资政策、产业供地、供水供电、税收优惠、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对于钨矿资源所在的偏远地区的地方政府而言,大型钨制品企业在招投标、环评、税收优惠和返还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尤为明显;同样的,在和中小型钨制品企业一同参与的市场博弈过程中,其优势地位更为突出。市场中决定价格的不仅是钨制品的稀缺性、市场供需关系、买卖双方实际需求、资金能力等诸多因素,很重要的一个非市场因素是买卖双方的心理因素,所以钨制品市场价格的任何一次波动,上行或下调,业内人士普遍密切关注几家大型钨制品企业的短期报价政策和中长期价格预期,几乎每次价格波动,基本上都是市场中几家大型企业各方博弈的最终结果。
大型钨制品企业的头部优势各有利弊,使得我国钨制品行业可以较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争夺钨制品行业国际发言权,也同时限制和阻碍了我国钨制品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利用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所获得的市场博弈优势,也可能会使得他们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技术与市场研发投入积极性和对具有一定风险项目的投入上具有保护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规避不确定风险的自然偏好。
5.2 大型钨制品企业的劣势
(1)大型钨企国际市场劣势
目前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多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或国有控股企业,它们大多数带有与生俱来的资源、人力和资金优势,因此在钨制品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历史积淀,多数都在矿山、冶炼和精加工领域“独霸一方”。但所谓尾大不掉也是其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有自身的困境和历史负担等短板。在面对目前全新而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时,我国钨制品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可能将面临各种激烈的竞争环境,特别是一些难以预料的全新市场和非市场的阻力和问题。
G20倡议制定15%全球最低税率
7月10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公报就更稳定、更公平的国际税收框架达成历史性协议,二十国集团支持跨国企业利润重新分配、设置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等措施,131个国家原则上同意确保企业最低税率为至少15%,同时确保大企业在销售所在地纳税。制定最低税率是为了避免跨国企业为尽可能少交税在全球转移盈利。此前7国集团(G7)支持也表态将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设定为至少15%。据估算,如果将这一税率设置为15%,那么在全球层面每年能够多产生约1500亿美元的税收。最低税率的国际共识,基本消弭了以前大行其道的离岸免税岛国的税收优惠优势,这将对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未来全球布局和税收调节、在国际市场上融资和资金筹措等方面产生新的挑战,对很多有出海计划和海内外筹资上市的较大型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G20首次集体支持碳定价
7月12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在全球税收协议会谈后首次集体支持碳定价,并称这个曾经有争议的想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广泛手段”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以及促进环境保护,仍是最紧迫的重点。”这些解决办法可能包括“利用碳定价机制以及激励措施”,他们首次在公报中表达对碳定价的支持。并强调了“反映真实碳成本的有效碳定价”的重要性。“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要素是高昂的碳定价。”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首笔全国碳交易以52.78元每吨的价格撮合成功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碳税和碳定价, 尽管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了发电行业,但“十四五”期间,八大高耗能行业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或将全部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这一做法较为符合国际经验,未来配额分配方法可能都会以基准线法为主,即按照单位产量分配,能耗效率而非总产量或将成为关键因素。
碳税和碳排放权的政策制定和细化并逐步进入市场化运行,这也将成为另一类非关税贸易壁垒和西方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属于高耗能行业的钨制品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挑战,对于大型钨制品企业,不仅要面临更为严苛的环保厅排放政策,支付更高的环保成本,也将面临着管理和技术竞争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同行短兵相接,偏远地区水电光伏电力充足的企业可能在碳税上具有优势;另一方面要与国际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资源优势也可能成为碳税政策下的某种劣势,这是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积极筹划的未来之大变局。
(2)大型钨企短期利益驱动
日前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央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利润总额1.31万亿元、净利润1.02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8.7%、17.9%、20.6%,其中上半年央企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说明我国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也说明了国家对央企和大型企业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中,利润是重要的一项硬指标。我国的大型钨制品企业,不仅是大型央企和国企,也多为上市公司,这使得大多数大型钨企不仅要面临国家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这将直接关系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升迁,同时也要面临上市公司各方面股东对利润的追求和广大股民对股价的期盼,使他们不得不千方百计追求年度短期利润,很难作出长期的注重研发、基于长期战略的规划并能不断贯彻和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国钨精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左右,消耗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出口钨制品中60%以上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和获利能力较低,而我国的高端硬质合金刀具尚未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数控刀具也仅有20%左右的自给能力,70%以上需要进口,并随着我国芯片等IT产业国产化提高,产业升级提速,高端刀具缺口仍将进一步扩大,这一趋势也反映在我国钨企盈利能力不足上。
高端刀具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持续高投入的一个战略阶段,也就意味着企业长期大量自己投入并不能在短期获得利益回报,这使上市公司或者国营企业高管们必须要面临股东利益回报和技术研发投入之间的两难选择,很多企业不断大笔投入自我技术积累较多且技术已经成熟原料端生产就已经充分说明很多企业更倾向于可以短期获得较高营收且风险较低的中间产品投入,而对于中长期技研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因此大型钨制品企业每年的盈利数据追求抵消了长期技术投入的动力。
(3)部分产品研发的敏感性
大型钨制品上市企业,在目前欧美与我国政治与经贸关系来看,多数他们的数据和企业经营必须公开,所以在参与我国的军民两用项目开发和产品生产中处于敏感地带,并且可能会与其在国际市场的市场竞争发生矛盾,因此大型上市钨制品企业在部分产品研制和开发中,与民营企业、未公开上市企业相比,未必享有优势地位。
(4)管理和人力资源问题
大型钨制品企业,特别是大型上市钨企或者大型国企,普遍存在机构叠床架屋、结构复杂、人力资源高配且未能发挥其实际效果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由于机构垂直度高而有一定的晋升期望,也限制了流动性易形成“茧房”现象和内卷化,形成较大的人力资源堰塞湖,使得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人事环境复杂容易产生内耗,运行效率低。
茧房本来是一个信息领域的概念,信息茧房意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生活在茧房的公众基本上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人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或者企业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相对固定的“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相对舒适的“茧房”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或者公私企业而言,都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
我国的钨制品企业,较为容易形成两种常态,如果待遇不高且晋升无望,如私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而难以形成较为固定的团队和战斗力;另外一种是待遇高且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则易形成严重的内卷化现象。我国的钨制品行业整体从宏观的角度看似乎已经形成巨大的茧房,有些企业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茧房,这样就会严重阻碍新鲜血液进入钨制品行业,或者一个企业人员在内部流动,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茧房,外部人才或内部底层员工难以获得良性流动或竞争度,严重限制了行业和企业的创新性和突破发展。
(5)钨制品企业内卷化严重
内卷化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视为努力的“通货膨胀”,或某种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对于经济而言, 某种生产模式长时间没有革命性发展,处于简单重复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边际效益递减的生产或产业方式即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我国钨制品企业长时间盈利能力低下,从业人员和自己资源投入不断高速增长,多数情况下企业只是投入更多资金,获取更多钨矿资源,加工初级品出售获取企业成本补偿,仍处于一种隐形的“糊口经济”模式之中。数年以来的钨制品行业发展,从根本上没有打破这样的运行模式。我国钨制品企业最高单体最高营收为200亿元左右(2019-2020),这仅仅相当于几家国际大型钨制品企业的最低营收水平,仅以山特维克对比,其2020年营收在下降近20%的情况下仍有人民币650亿元,而同期我国钨制品全行业增长4%的情况下,仅为745亿元,实现利润仅为35亿元,而山特维克在2020年同比下降了16%的情况下仍获得84亿元的净利润;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山特维克加工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营收额超过我国钨制品全行业的50%,该项业务利润也达到了我们全行业的全部盈利(34.50亿元)。
(本文涉及钨制品行业的数据多来源于中国钨业协会2021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钨业工业年鉴2020》和《中国钨工业发展报告2020》中的数据,如有使用不当或转载错误,由本文作者承担,与原文作者数据和原文旨意无关)
我国钨制品行业的高投入、低产出、低技术和低盈利能力不仅是简单的经营管理微观治理能力缺失和宏观管理缺位,更深层次原因是潜在而又讳莫如深的内卷化现象。正如内卷化的概念已变得复杂而含混并产生了更加纠缠不清的相关理念一样,我国钨制品行业的内卷化不仅存在于行业整体,也存在于各业务板块之中(如硬质合金行业);不仅存在于资源利用各冶炼加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方面,也存在于人力资源的严重内部堆叠耗损和无效配置;不仅存在于大型钨制品企业,也存在于诸多私营和家族企业。
考察我国2020年主要投资项目即可见我们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内卷化一斑。我国2019-2020年新投建、扩建的产能基本上集中于APT、废钨回收、氧化钨、偏钨酸等中间产品、或者是硬质合金棒材型材、硬质合金和硬面材料、高性能碳化钨粉末等,其中的一些规划中的所谓高端数控刀具园区、数控刀具项目实际技术含量和产能尚未得到市场认可而其效果也未显现。
(6)6G的智慧工场的危机
2020年底我国共开通超过71.8万个5G基站,终端连接数超2亿。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5G网络独步全球,以5G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我国逐渐展开。根据作者对我国钨制品行业多年的观察和大型钨制品企业上市公司公开资料的研究,我国钨制品行业尚未跟上5G时代智能制造节奏,可能更难以跟上将来6G网络下的智慧工厂步伐。
当我国的钨制品行业还没有将5G技术和云计算等嵌入生产经营环节,深刻营造智能制造之时,6G技术已经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扑面而来,而基于6G技术概念之上的智慧工场将会是更为激烈和迅猛的行业颠覆性革命。如果相关企业不及时跟踪最新的通信和计算技术及其相关软硬系统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面临被颠覆、被快速拉开距离,更会被拥有先进的制造系统和市场适应能力的企业和平台打败,并没有任何翻身机会,我国钨制品行业也将沦为仅仅依赖祖宗留下来的资源过日子的境地。
2019年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正式启动6G技术研发,2020年要求深入开展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围绕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等6G潜在技术等6G应用场景等研究。同时美国已启动具有弹性和智能的下一代(NextG)无线宽带网络研究;芬兰诺基亚与瑞典爱立信领衔成立了Hexa-X联盟;成立“6G旗舰”组织进行6G通信技术的先期研究;日本与美合作制定了B5G发展路线图进行B5G/6G技研;韩国则更为激进地提出2028年将6G技术商用化的愿景并就6G服务三要求“性能、体系结构和可信赖性要求”进行了定义,韩国《引领6G时代的未来移动通信研发战略》明确了数字医疗、沉浸式内容、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厂五个试点领域。
5G技术的普及,6G技术的研发和推进,对于钨制品行业在硬件建设领域都是极大的利好:(1)通讯产业的快速升级换代将催生更多的硬件更新和应用,对于硬质合金刀具模具等都是巨大的存量需求和增量预期;(2)技术升级机遇和动力,将深刻改变我国钨制品行业的样态,以通信技术为动力和引领的市场将促使企业市场即时响应能力,改造生产流程和工艺,由传统产销模式转向以平台和数据为基础的2C柔性智慧制造模式。
但是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沿用传统的生产和供销模式,那就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产业链需求并难以适应高速变革的市场响应机制,不能及时甚至超前部署产业互联网生产机制,不能以智慧工场超越现代化生产,将会被新的生产模式打败。
5.3 钨制品头部企业的机遇
(1)钨制品智能制造平台产业互联网
从阿里、淘宝到亚马逊,再到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所谓的新兴产业,实际上是互联网B2C商业模式的一种,是互联网对于产业表层去中间化的改造,也是互联网不断嬗变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无法改变产业基本结构和深层次问题,即传统产业生产主导市场,生产者生产什么,消费者就选择什么,冠以各类噱头的电商也都没有实现对生产要素的改变和重构,只有产业互联网才会真正改变了产业的生产方式,真正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钨制品产业互联网,应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钨制品行业或局部产品垂直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大型钨制品企业在网络生态下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我国钨制品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钨制品互联网生态和产业形态。
大型钨制品头部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优势,联合钨制品行业信息和平台企业,发起推动钨制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各自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市场、客户、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通过平台开放化,打造钨制品行业的产业级生产性共享平台,为钨制品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逐级分步赋能,带动钨制品产业链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钨制品行业的整体提升,而大型钨制品头部企业也可以是自身嬗变为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的钨制品企业头部,即可实现自身自身裂变式增长,也可以对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企业的超越。
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应该结合我国目前鼓励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政策,积极布局钨制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建设,整合产业和自身资源,筹建基于意图、虚拟化、可编程性和开放平台网络控制器的自动适应业务需求和流程;利用网络技术自动化、Al、多云网络、无线和网络安全这五个技术领域汇集融合成新型网络模式基础上的钨制品产业互联网,利用自身产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建设全行业或用于自身产业链的大规模、高灵活性和安全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能力构建自己的多云网络,逐步积累大量的钨制品行业和生产与经营数据,通过机器学习(ML)和机器推理(MR)能力,在管理、市场、用户和生产、产品、技术选择、缺陷和改进方案各环节中获得一系列可能的选项并找到最佳结果和方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来利用和改进知识,使我们的机器链接产供销等所有环节并相互联动,自动判断和推理,通过系统的自我学习训练,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和稳定性,这对于较为复杂的钨制品深加工产品,各项数据,如粒度、压力、纯度、温度、时间等多项相互关联,逐步构建我国钨制品行业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实现客制化服务、智能制造、柔性制造,进而颠覆钨制品行业的国内国际产业格局,加强和巩固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使我国由钨制品资源大国成为钨制品强国。
我国钨制品行业如果能够顺利构架基于5G/6G的产业互联网及集群,就可以实现既有自然资源优势的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物理资源和数据资源的统一和协同,实现我国钨制品行业的蜕变和升华。
(2)专利技术和标准制定
大型钨制品企业应该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大规模生产时间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利用自身的的人才优势,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扶持,积极主动开发和申请有关专利技术,并结合中国钨业协会、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并在生产和营销事件中努力推广,使我国钨制品行业的标准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为我国钨制品行业发展承担重要责任。同时,我国大型钨制品企业可以助力中国钨业协会积极参与国际钨协事务,切实利用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起到引领作用,为我国钨制品行业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经营环境,也可以抵御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不正当的竞争和非市场因素的排挤和打压。
(3)带领产业链扬帆出海
在目前我国钨资源逐渐枯竭,环保压力大增,人力资源成本高企,同时碳税政策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大型钨企可以利用在钨资源开发上的技术成本等综合优势,带领我国钨制品各加工环节的相关企业和周边配套产业链积极寻求国际市场上钨资源开发和贴近市场的生产加工,这样既缩短了钨制品的碳足迹,减少了我国钨制品行业的环境污染,也增强我国钨制品行业的国际参与度和竞争力。
第五部分完(待续)
本文第六部分将就我国中小微钨制品企业的困境和突围之道提出自己的愚见。
本文仅就理论和市场因素粗浅描述,对于市场和价格变化持中立观点,不负责对市场任何的或有误导。
本文为中钨在线原创,囿于知识和见闻,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不吝斧正为盼。
本文如有参考、节录任何具有版权之信息,敬请声明或声索,中钨在线将立即纠正。
中钨在线® 中钨智造®版权所有,任何内容和形式的使用须经书面授权。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业协会:http://www.ctia.com.cn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