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阳卫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硬质合金材料制造高地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牙齿”,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石油钻井、电子通讯等领域。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升级,硬质合金下游产业不断拓展,参与数字化制造的程度也正在逐步加深,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株洲作为新中国硬质合金的起源地,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硬质合金之都”。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住株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通过提交建议及代表团发言等形式为株洲硬质合金材料产业发展发声,呼吁支持株洲打造国家重要先进硬质合金材料制造高地。

株洲图片

株洲是中国硬质合金的摇篮,我国第一块硬质合金是在此孕育而生。经过近70年的发展,株洲硬质合金产业规模已居亚洲之首。数据显示,株洲硬质合金年生产量达146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40%;硬质合金出口创汇36500万美元,占全国行业的36%。拥有先进硬质材料制造企业240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材料分析检测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是人才聚集的新洼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阳卫国介绍,制造业是株洲的立市之基,也是株洲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株洲市先进硬质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形成了集原料制备、装备制造、配套工具、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据株洲市硬质合金产业协会粗略统计,去年株洲仅数控刀片的产量就突破2亿片。按照当前的企业增速及扩产项目测算,预计到2023年,株洲数控刀片头部企业年产能将达到3.96亿片,比2020年增长84%,棒材年产能预计将增长至5000吨。

硬质合金加工

不过,阳卫国也指出,尽管株洲硬质合金材料产业已具备较好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业发展还存在结构不够优、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够均衡、产业投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株洲将其申报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国内先进硬质材料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株洲将以“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为抓手,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努力为硬质合金全产业链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