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镀膜用钨舟

得益于钨舟具备较高的熔点,较低的饱和蒸气压和稳定的化学性能,钨舟广泛应用于真空蒸发镀膜行业中电阻式蒸发源。

真空镀膜是一种由物理方法产生薄膜材料的技术。在真空室内材料的原子从加热源离析出来打到被镀物体的表面上。此项技术最先用于生产光学镜片,如航海望远镜镜片等。后延伸到其他功能薄膜,唱片镀铝、装饰镀膜和材料表面改性等。如手表外壳镀仿金色,机械刀具镀膜,改变加工红硬性。真空镀膜包括三种类型,即蒸发镀膜、溅射镀膜和离子镀。

钨舟主要作为电阻加热源应用于真空镀膜:用难熔金属如钨制成舟箔或丝状,也就是钨舟,对其进行通电流,然后将它上方的或置于坩埚中的蒸发物质进行加热。真空镀膜用钨舟能更加节省材料,它的使用中使粉体挥发的速度更快,需要的温度、加热电流较低,蒸发光辉更强。能很好的复合成膜于基材上。

真空镀膜用钨舟能使物料表面金属化,把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进行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善表面硬度。通过真空镀膜可以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并且减少吸收率,镀膜次数越多,真空越少,吸收率会降低,制品不容易发生形变,增强其耐热性。真空镀膜用钨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

在用钨舟进行真空镀膜时要妥善保管易燃的有毒物品,以防失火中毒。在清洗零件和钨舟时要佩戴橡皮手套,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断电,断水。

钨舟

微信:
微博:

为什么使用钨合金屏蔽件

钨合金屏蔽件随着辐射在医疗、工业、科学通信、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辐射防护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辐射指的是场源释放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而后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主要有α、β及γ辐射(或称射线);而非电离辐射之能量较电离辐射弱,不会电离物质。在医学领域,辐射可被用于诊断、治疗,如X射线可使医生找到断骨和定位可能生长在体内的癌症;在科学领域,使用放射性原子作为示踪原子进行研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则是电磁辐射的形式。

辐射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带来的危害也已不容忽视。大部分电子设备都具有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如孕妇在怀孕期间长期受到电磁辐射的照射,将导致胎儿畸形。长期受到辐射的照射,还能使人体产生不适,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损伤,导致白血病、肿瘤、眼疾、生殖系统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进行辐射防护是必须的。辐射防护可通过在人体和辐射源之间,或者在辐射源周围设置辐射屏蔽件,以达到减弱辐射强度的作用,从而避免人体受到辐射损伤。常见的屏蔽件材料有铅屏蔽件、钨合金屏蔽件、贫铀等,钨合金屏蔽件是最佳的辐射屏蔽件材料。

钨合金是以钨为基加入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在金属中,钨的熔点最高,且其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以及良好的导热、导电和电子发射性能。与其它屏蔽材料相比,钨具有更高的密度,而金属材料的辐射屏蔽性能与其密度密切相关,密度越高,屏蔽性能越好,因此钨合金屏蔽件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益。同时,钨合金的高密度又使其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体积比其它材料更小,仅为铅的1/3,因而更轻更薄。此外,钨合金屏蔽件属于无毒无害金属合金屏蔽件,既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是环保友好的屏蔽材料。

微信:
微博:

 

WO3用于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含三氧化钨的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构成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其中镁铝尖晶石为载体,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以其矿物结构的形式加入。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含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如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为0.2~2.5%;粘接剂--氧化铝为20~50%;活性组分三氧化钨(钼的氧化物)5~10%;钴或镍的氧化物为1~2%。
 
载体的制备:将一定量的Mg(NO3)2˙6H2O与Al(NO3)3˙9H2O按Mg与Al重量比为1~6混合,控制混合溶液温度在30~100℃,缓慢地滴加氨水,控制PH值为8~12,老化1~10小时后,经过滤、水洗、干燥,并在400~1000℃焙烧2~8小时,得到镁铝尖晶石。然后加入助剂、粘接剂与足量的水,进行混捏、挤条、成型,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载体,干燥后在400~1000℃焙烧2~8小时,得到成型的载体。
 
催化剂的制备:钨酸铵与硝酸钴加入到一定量的氨水中,充分混合均匀并加热到70~80℃,搅拌直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再加入1mL乙二胺,得到催化剂的浸渍液。量取一定量的镁铝尖晶石(载体),根据载体吸水率喷浸等体积的浸渍液,自然干燥2小时,100~150℃烘干2~8小时,400~650℃焙烧4~10小时,制得含三氧化钨的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该种含三氧化钨的催化剂使用含有助剂的镁铝尖晶石为载体,保持了高脱硫率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其负载的活性金属含量比常规加氢脱硫催化剂小,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进而有利于催化剂选择性的进一步提高。
微信:
微博:

 

钨青铜型结构铁电铌酸盐

钨青铜结构的铁电铌酸盐是一类重要的铁电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光和非线性光学和热释电等方面。最早研究的钨青铜结构(简称TB结构)铌酸盐是PbNb2O6(1953年)。其后发现了一些钨青铜结构型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铌酸盐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中NaBa2Nb5O15(BNN)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倍频性质,且在室温下没有激光损伤。同时还发现了Sr1-xBaxNb2O6(SBN)等铌酸盐固溶体单晶具有优良的电光和热释电性质。这些晶体很快就被用来制作激光调制器,倍频器等电光器件。
 
80年代发展的铁电晶体KNSBN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新的铁电晶体。特别适用于中等功率的激光调制和自泵浦的相位共轭器。人们对早期发现的TB型铌酸盐高温相变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对TB型结构铌酸盐单晶的低温特性研究得很少,目前仅限于对BNN晶体的低温特性有一些了解。一些钨青铜结构铁电铌酸盐(如KNSBN, PBN, SBN)在室温区的相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扩散特性。
 
研究了上述三类晶体的低温、介电、热电、结构和热学性质,证实在50-70K的范围内,SBN,PBN,KNSBN三类铁电钨青铜型铌酸盐晶体均存在着一个新的相变。相变是由点群4mm铁电相到点群mm2铁电相的转变。铁电自发极化方向由四方晶胞的e轴方向转变到正交晶胞的b轴方向。介电特性的高频及低频测量表明该相变具有扩散(或称瀰散)型特征。比热的实验结果证明相变是属于高于一阶相变的高阶相变。对相变前后的晶胞结构提出了一个模型解释。

钨青铜结构铁电铌酸盐具体低温相变
微信:
微博:

含三氧化钨的超强酸脱硫催化剂

脱硫催化剂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油中的硫化物不可避免的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进而造成酸雨、损坏建筑等一系列破坏生态系统的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车用燃料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日趋严格燃料油中硫含量的限制指标已经被制定出来,生产和使用超低硫燃料油已势在必行。在深度脱硫方面,传统的加氢脱硫法(HDS)因其反应条件苛刻、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高等劣势,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氧化脱硫是在常温、常压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利用氧化剂将燃料油中噻吩类等难以脱除的含硫化合物氧化成极性较强的亚砜、砜类含硫物质,然后将亚砜、砜类硫化物通过萃取等方法从燃料油中分离除去,从而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 氧化脱硫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脱硫技术,它通常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将燃料中的硫化物氧化;第二,将氧化的硫化物从燃料油中通过萃取、吸附、蒸馏等方法分离除去。
 
 氧化脱硫法的关键在于开发具有高脱硫率、高油品收率、低成本费用等良好性能的氧化脱硫催化剂。研究指出一种以氢氧化锆为载体,将其粉碎碾细后浸入偏钨酸铵水溶液构成的浸渍液中;将浸渍液置于超声波发生器内进行超声促进浸渍,浸渍结束后蒸去水分,干燥,并经高温焙烧制得WO3/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用于柴油的深度脱硫,展示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脱硫率。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