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吞钩的阻力因素与钓组调整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08:24
- 作者:meijin
- 点击数:1131
在垂钓过程中,鱼吞钩不吐钩或者缓慢吐钩是中鱼的关键。鱼吞饵之后又快速吐出,漂相是什么样子?你如何去捕捉提竿时机?根据摄影测定,鲫鱼测饵(吞饵之后不闭嘴就吐饵)的时间大约是0.2秒。这样短的时间,就是顶尖高手,也很难抓住提竿时机。只有吞钩不吐钩或者吐钩很慢,漂相才有连续性,提竿才能够十拿九稳中鱼。

一、鱼为什么吐钩
1、鱼受到各种惊吓,例如电击、网捕等,或者被钓而又死里逃生。它可能几天也不开口;即使开口,也是心有余悸,快速吞吐,生怕再上当受骗。
2、在吞饵过程中,感觉有异常,赶快吐掉。就像人们吃饭嚼到砂子、毛发之类的条件反射。鱼吐饵时感到异常的除了异物异味之外,主要的就是钓组产生的阻力,尽可能减小钓组阻力,使鱼吞饵时不觉得有阻力。钩、饵小一点,轻一点,鱼才容易吸入。其次,如果鱼口腔小而钩饵体积大,必然挡口,小钩饵不容易受阻。
3、鱼线特别是子线要尽可能细软
粗硬子线必然挡口,使鱼儿难以吸入。比较长的子线更显得柔软。弯曲松弛的子线也是更显得柔软,而且吸入弯曲松弛的子线,不直接拉动坠子,阻力会更小。钓钝的时候,子线可能弯曲松弛,鱼吞饵的阻力就比较小。
很多钓鱼人十分注重对钓组灵敏度的研究。都知道,小漂小钨合金渔坠细子线灵敏度比较高。但是, 从钓组对鱼吞钩的阻力去研究的,恐怕是太少了。仅仅看到灵敏度是不够的,重视钓组对鱼吞钩的阻力,也是同样重要的。
对于立漂悬坠钓,要减小钓组对鱼吞钩的阻力,应该选择尽可能小的钨合金渔坠和浮漂 以及尽可能细小的子线、钩饵。钩小一点,比较容易脱钩,但是,大大提高了吞钩率。假如脱钩率增加1%而吞钩率增加2%,结果还是增加了鱼获。还有,调漂要稍微迟钝一点,要使子线至少有一根弯曲松弛。因为,弯曲松弛的子线比较绷紧绷直的子线对鱼吞钩的阻力要小一些,鱼吐钩就要慢一些。
吐钩慢一些,漂相连续时间长一些,不仅便于看漂,而且提竿容易中鱼。理想的调漂应该是在不妨碍眼睛看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鱼容易吞。使用很少的浮子和极轻的坠子,可以使钓组的吞钩阻力尽可能减小。
钓组的吞钩阻力减小产生的结果是,鱼吞钩比较大胆、放心,吞钩之后,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不会迅速吐钩。于是,漂相就有了特殊性:浮子一个一个地上升或者一个一个地沉没,连续时间比较长。这样看漂不较为容易,不必着急;提竿容易中鱼,甚至提竿慢半拍也不要紧,因为钩还在鱼的口腔里。
认识和调控钓组的灵敏度、认识和调控鱼的吞钩阻力,是垂钓中应灵活运用的两个方面。钓生口鱼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提高钓组的灵敏性;钓轻口鱼的时候,需要着重注意减少鱼的吞钩阻力。
钨渔坠子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www.fishing-sinkers.com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业协会:http://www.ctia.com.cn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