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不跑鱼的钩线搭配技巧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21:11
- 作者:meijin
- 点击数:959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都知道钩线装备的选择对于作钓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在选用好钩线的同时,为了得到更满意的渔获,了解钩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搭配使用钩线,更会让我们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子线状态如何体现浮漂灵钝
浮漂的灵和钝由子线状态来体现,子线在水中的状态一共有四种:一是双钩悬浮;二是上钩悬浮,下钩轻触底;三是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四是双钩都躺底。通常说子线传导漂讯越快,即越灵,是由于此时的子线状态处于双钩都紧绷,因此鱼儿一旦咬钩,便可立即体现在浮漂漂讯之上。相反,子线状态越松弛,传导信号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钝。一般而言,在子线状态处于双钩躺底时,状态最松弛,视为最钝;而双钩悬浮时,子线状态最紧绷,视为最灵。在一般钓底时,选择使子线处于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这样的状态,是较为灵敏,也较为理想的选择。
2.子线的长短对于作钓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子线较长,下摆幅度则较缓慢,隐蔽性较好,能降低鱼吃食的警惕性;而子线较短,则传递信号相对更灵敏。黑坑作钓个体在二三斤左右、吸食动作较大的猾口鲤鱼,为使浮漂在体现漂讯的同时,又能减少对鱼的惊扰,因此选择50cm的子线长度作钓相对合适。子线的长度,可根据鱼体大小来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作钓个体偏小的鲫鱼,子线长度宜选择在25—36cm之间,而作钓个体较大的鲤鱼,常用的子线长度则在50—80cm之间。
3.钩距大小应当如何调整
钩距大小与子线的长短相关,钓底时,若钩距过大,则下钩易处于松弛状态,不利于子线传导鱼吃食的信号; 若钩距减小,则下钩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传导信号相对灵敏。一般而言,子线越长,钩距可相应加大,子线越短,则钩距应相对缩小。如40cm的子线,钩距可定在1.5—2cm之间,而80cm的子线,则钩距定在2—2.5cm之间较为合适。

除了钩线搭配需要注意外,渔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渔坠重量、形状对钓鱼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钓友们使用最多的就是钨合金渔坠子,它体积小,入水轻,抗强风且环保无公害,正逐步取代传统铅坠。
钨渔坠子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www.fishing-sinkers.com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业协会:http://www.ctia.com.cn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