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可溶性有机植酸盐分解白钨矿

我国钨资源储量丰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约70%以上的资源是白钨矿。白钨矿的处理工艺较多,其中钠碱分解法是当前白钨矿分解最主要的方法。这一方法能有效地分解白钨矿,但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碱用量大,通常需用到理论量2.5~3倍的碱用量甚至更高;此外,还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等手段来推动白钨矿的分解。

常温常压分解白钨矿图片

由于这一方法能耗高,试剂消耗量较大,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大量无机盐的排放,对生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高碱浓度导致的高压釜焊缝碱脆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情况,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思路,采用可从米糠、麸皮等禾谷类农产品下脚料中大量提取的可溶性有机植酸盐作为浸出剂,利用其在常压下即可与白钨矿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有机钙盐的特性,使钨被浸出,而以钨酸根的形态进入溶液。其分解过程为:

将0.1mol植酸钠和20gNaOH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定容到100ml,将粒度≤300目的 100g WO3含量为45%的白钨矿加入到植酸钠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在90℃下搅拌反应5h后 固液分离,白钨矿的分解率为99.2%;取20g分解渣加入到100ml pH为3的稀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控制硫酸根浓度为100g/L,在50℃下反应10h,过滤后将滤液返回下一批次白钨矿的分解配料工序。

以有机试剂为浸出剂,大大降低了NaOH的消耗量,可以克服传统碱工艺中存在的碱用量大、能耗高的缺点。通过酸性溶液处理浸出渣,所得溶液经调整pH后返回白钨矿分解工序,实现浸出剂的再生,整个过程中仅需与理论量相当的碱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冶炼过程中无机盐的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