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法除锡指南

在用离子交换法生产仲钨酸铵的过程中,离子交换前浸出原液中锡的存在有SnO32-和SnS32-两种形态。这其中,SnS32-与树脂的亲和力比WO42-大得多,在离子交换中会优先被树酯所吸附,在对钨进行解吸时会与钨一同被解吸下来,锡很难被除去。所以,离子交换前浸出原液中SnS32-即使是少量的存在也往往会成为产品APT锡超标的重要原因。

离子交换法除锡图片

如何清除SnS32-的影响。目前,消除SnS32-危害的途径主要是直接将钨精矿进行氧化预焙烧处理,使存在于钨精矿中的黝锡矿(Cu2FeSnS4)氧化为SnO2,同时将S氧化挥发除去,从而避免了碱浸过程中SnS32-的生成;但这种方法耗能大、流程长、成本高,因此,需要转变思路,探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清除SnS32-的影响。

为此,有研究人员采用一步高压氧浸的方法,使SnS32-在浸出过程中同时被氧气氧化成SnO32-,碱浸液中的S2-也同时被氧化成了SO42-,可避免SnS32-的再次生成,从而达到消除SnS32-,使得最终成品APT达到标准。该操作过程如下:

高锡钨精矿主要成分(%):WO346.26; Sn 3.57。称料200克,在2.5倍于理论量的工业氢氧化钠、液固比为1.5:1.0、温度150℃、氧分0.3mpa的状态下于高压釜中浸出2.5h,之后抽滤并洗涤浸出渣。另称料200克,在不通氧的情况下按以上相同条件进行高压碱浸和液固分离,分析两种碱浸液中SnS32-所占总锡的比例。其中在一定的氧分压状态下得到的碱浸液中SnS32-含量仅占总锡含量的0.22%。未通氧浸出的碱浸液中的SnS32-占总锡的19.48%。

通过对高锡钨精矿进高压氧浸除锡,钨酸钠交前液中SnS32-占总锡的比例可降至趋于0.45%以下,锡基本以SnO32-的形式存在,以减少离子交换树酯对锡的吸附,达到锡钨分离的目的,其工艺控制更容易、减少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实际推广运用价值。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