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量对三元复合钨电极形貌影响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17:11
- 作者:yiping
- 点击数:629
稀土掺杂量不仅影响电极的焊接性能和耐损性,同时也会对电极的形貌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两种不同含量的三元复合钨电极,分为A电极和B电极。其中A电极稀土氧化物比率为La2O3:CeO2:Y2O3=1:2:1,B电极的比率为La2O3:CeO2:Y2O3=1:1:3。分析A、B三元复合钨电极和铈钨电极的形貌,从而进一步了解稀土掺杂量对三元复合钨电极的影响。
通过分析三种电极加工态切面的形貌照片,发现三种电极的稀土氧化物的形状和分布并不相同。其中铈钨电极形成了很细小和均匀的纤维状CeO2相。A电极的稀土相也是纤维状,但大小不均,有少量纤维中出现了断裂。而B电极中的稀土相均为颗粒,其中颗粒与颗粒之间以颗粒串的形式存在,说明它们是在加工过程中由大颗粒破碎形成的。
观察烧损试验后,电极的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铈钨电极的头部出现了环状凸起,经过能谱分析发现它们是铈的氧化物,说明在焊接时大量的铈氧化物富集到了电极表面。A电极头部也有大量的块状复合稀土氧化物,是由较小的颗粒组成的。B电极的头部形貌比较特别,基体表面形成了许多表面光滑的锥状物,它们位于晶粒的中央,少量的椎体的顶部破裂,形成空洞。所以在电极的表面也有细小的空洞,说明B电极的表面在焊接时表面曾熔融。
再观察三种电极头部的纵断面照片发现,铈钨电极的头部已经形成50~100um的贫稀土层,电极内部的稀土氧化纤维已经变成颗粒串,基体发生再结晶。A电极的稀土相也均形成颗粒串,基体也发生了再结晶,但电极头部未形成明显的频稀土层。B电极的头部熔化明显,头部存在一贫稀土层,但头部内约100um处出现了稀土富集。
纯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www.tungsten.com.cn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新闻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