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事件”表明感情跟规则不可混为一谈

3月26日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定中国在稀土出口配额及税收方面违背WTO规则并违反入世承诺。我国于4月17日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上诉。

中国关于此案上诉,绝不仅仅是为了表明态度,同时也应该竭尽全力据理力争。应该看到,配额及税收是我国保护稀土资源、保护环境一系列综合措施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宝贵的稀土资源尤其是中重稀土资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稀土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是各国的共同责任,稀土消费国要给予充分理解和配合。但不论上诉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尤其是对稀土出口管理方式的调整造成冲击。

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稀土事件”表明感情跟规则不可混为一谈,尽管中国采取措施压缩稀土出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但出口配合和税收政策显然与WTO相关原则相冲突,第一轮败诉是在所难免,诸多业内人士在事件开始之际便已经预料到结果。国内企业对于我国稀土产业“牺牲自我、成全世界”的做法颇有微词,坚定认为如果这种局面不加以扭转势必会在未来几年大量消耗稀土资源,从感情上来讲这些说法自然能够站得住脚,而国际贸易、国际竞争讲求的是游戏规则、法律法规,将二者混为一谈非但无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发无谓的抵触情绪。

“稀土事件”再一次说明我国对WTO游戏规则的了解太少,能够熟练运用的成功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打国际官司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和法律人士,政府部门、企业层面、舆论媒体、普通民众所能起的作用就相对较弱,抗议和愤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尽快掌握WTO全部规则、运用技巧、核心要领才是关键,唯有如此我国再面对类似事件时才会游刃有余。

其实,业内不必对该事件反应过于激烈,通过配合和税收无法有效躲避其它国家的监视,但对国内企业“动刀”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兼并重组、打击走私、制定严格的环保标注、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等举措都能取得良好效果,且国家层面已经在做这些工作,稀土巨头为核心的集团公司将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必然会减少稀土初级产品向外流通的数量。加之国有稀土巨头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和执行能力比中小企业强出许多,散、小、乱的局面会得到有效解决。

“稀土事件”发酵过程中,我国对外层面已经失去先机,上诉只是为了争取部分喘息时间,对内工作才是重中之重。毕竟,我国无法决定稀土产业的整体需求,但国内产业的供给量却可以通过隐蔽性政策加以调节,铁矿石巨头、原油巨头的诸多“高明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稀土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详情查阅: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订购电话:0592-5129696 传真:0592-5129797
电子邮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钨新闻、价格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钼新闻、钼价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