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钨钢戒指?(1/2)

钨钢是一种烧结制成的复合硬质合金材料,也可称为钨钛合金,其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碳化物。钨钢的高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性以及高硬度使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用以机械加工中的切削工具,枪钻头等等,因此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牙齿。除此之外,高硬度不易变形、变色的钨钢也可被制成各种饰品并广受欢迎。钨钢的莫氏硬度可达到8.9~9.1之间,因此钨钢首饰的加工过程相较于用其他材料制作饰品的加工过程会更为复杂、更为困难。
 
钨钢戒指就是以钨钢为戒指原材料利用金刚石切割工具进行切割、打磨、抛光等多达三十道的工序后制成的用以装饰的制品。钨钢色泽清亮、简约加上其本身不生锈、不致敏、不变色的特性使得经过加工之后的钨钢戒指性能极好,抛光后的外观清亮如镜面,深得许多商务人士的青睐。
钨钢戒指
微信:
微博:

 

钨合金天文望远镜配重件(2/2)

许多天文爱好者都会碰上类似的问题,就是将望远镜在三脚架上固定好了,但是在观测天体时镜头却还是会晃动。这是由于天文望远镜的配重不够导致的晃动,且口径越大的天文望远镜,晃动越厉害。常规来说进行天文观测时赤道仪是不可缺少的,且应当在安装天文望远镜之前就先将其固定在支架上。安装好赤道仪之后,再安装钨合金配重件。
 
天文望远镜用的配重件一般由重锤和钨合金连接杆组成,用钨合金连接杆穿过重锤将其固定在赤道仪的赤纬轴下端,最后安装天文望远镜。而重锤的作用如同一个平衡秤砣或者平衡锤一样来保持望远镜与赤道仪的平衡。因此在安装就绪后,必须注意望远镜和赤道仪之间的配重平衡,只有配重平衡了才能保证观测过程中镜筒的平稳,并减少赤道仪负担。目前天文望远镜配重件的重锤不是使用钨合金材料制成的,但钨合金材料高密度的良好特性使其可以制成体积较小的重锤,但同样拥有等同的配重性能,降低占用空间。因此将钨合金重锤应用于赤道仪配重中指日可待。
钨合金天文望远镜配重件
微信:
微博:

 

钍钨电极

钍钨电极

钍钨电极是在钨基合金中加入1%-2%的氧化钍,通过粉末冶金和压模磨抛等过程制备而成的一种稀土钨基电极。钍钨电极是最早使用的、焊接性能最好稀土电极,它具备电子功能低,再结晶温度高,导电率好,机械切割性能好等良好特性。但是由于氧化钍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其在焊接过程会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并产生放射性污染。放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体外照射和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发生体内照射。因此人们逐渐研制出多种稀土钨电极作为钍钨电极的替代,例如铈钨电极,钨镧电极等。

钍钨电极的色标涂头颜色根据掺杂物的不同而不同,当氧化钍(ThO2)的掺杂量在0.90%~1.20%之间,色标涂头的颜色是黄色;掺杂量在1.8%~2.2%之间,颜色是红色;掺杂量在2.80%~3.20%之间,颜色为紫色;掺杂量在3.80%~4.20%之间,颜色为桔黄色。

钍钨电极的运作性能良好,能在超负荷的电流下很好的运作,因此常作为直流负电极或碳、不锈钢、镍合金、钛合金等正电极使用。经实验发现,2%的钍钨电极具有最低的逸出功,使得其在过载电压下也能很好的工作,且使用寿命长,其性能比含量为1%的钍钨电极更好。在使用该电极进行焊接时,速度要快,且要谨慎,以便直流焊接发生在交流焊接前。因为在交流焊接时,揉成团的球不会融化,所以效果没有像液体球那么好。

微信:
微博:

钨合金天文望远镜配重件(1/2)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历史上第一个天文望远镜,至此开启了人类用望远镜认知天文的序幕。天文望远镜是现代天文学用以天文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带领人们探知宇宙,解读未知,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普通天文爱好者来说,要对天体进行观测时除了要有天文望远镜外还需配备赤道仪和支架。赤道仪是为了克服地球自转对人们观察天体的影响,而支架则是为了将天文望远镜固定住,防止倾斜。
 
一般来说天文望远镜能否观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取决于其自身的集光能力,集光能力越好,就能够看得越远,越清晰。但此类集光能力好的天文望远镜口径一般都很大,这也意味着会使得观测时平衡性变差,影响观测效果,因此需要为其天文望远镜添加钨合金配重件。添加钨合金配重件的目的在于钨合金耐磨损、耐腐蚀且密度大,可以用很小的体积达到理想的配重要求。
钨合金天文望远镜配重件
微信:
微博:

 

钨粉粒度对钨铜电极显微组织的影响

同样以W-30Cu钨铜合金电极为例,对比不同粒度的钨粉所制备的W-30Cu钨铜合金电极在相同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的SEM照片,我们不难发现相同组分的钨铜合金W-30Cu电极,钨粉的粒径越小,钨粉分散较为均匀,但出现闭孔和缺陷的可能性越大,W晶粒大小不均,导致整体的均匀性较差;而反过来,钨粉粒径越大,相应的晶粒尺寸也越大,钨颗粒的分散性降低,钨颗粒间连接性减弱,闭孔也出现相对较少。以下是不同钨粉粒径所制备出W-30Cu钨铜合金电极SEM照片,从左至右钨粉粒径分别是(a)和(b)—2.9μm、(c)和(d)—4.2-4.8μm、(e)和(f)—11-13μm:

钨铜合金电极

从理论上讲,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颗粒度较细的钨铜W-30Cu中的孔隙度要普遍小于颗粒度较粗的钨铜合金的孔隙度。这是由于在烧结的过程中(在1350℃的烧结温度下,表面扩散占主导作用),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自由能增大,进一步促进烧结过程的进行,而颗粒的相互联结首先发生在颗粒的表面。钨粉粒度越细,意味着比表面积越大,表面的活性原子数也越多(表面能增大),从而使得表面扩散更易进行。粉末粒度的减小也以为了颗粒间扩散界面的增大,并缩短了扩散路程,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扩散的原子数量。此外,粒径过粗时容易造成钨骨架孔隙不均,导致后期熔渗时出现铜的富集区;而粒径过细则容易发生颗粒的团聚,使得钨骨架中的通道容易发生闭合或堵塞,导致铜液难以完全浸润熔渗,在制品中留有部分孔隙,从而使得产品的组织成分分布不均匀。因此,钨粉的粒径以及粒径的组成对于熔渗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