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鎢礦發現地 轉型破三困

人民日報消息,中國鎢業開採發源地——江西大餘縣正在闊步走進轉型發展的“春天裡”,通過轉型、治汙脫“三困”。

江西大余西華山圖片

一是工業脫困。作為中國鎢礦發現地,20世紀初,大余西華山便開啟了與鎢難解難分的命運。然而,百年開採也讓大余資源面臨枯竭。2011年底,大餘縣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最困難的時候,我們2/3的經濟指標排贛州市末尾。”大余縣縣長鐘旭輝說,縣裡通過財政、金融手段為企業救急脫困,同時著手引導企業另覓新路。

大餘雲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牆上和展櫃裡,“偉良鎢業”的展示資料還沒來得及撤下。這家過去以生產鎢砂為主的企業,如今已經成功轉型為電池級碳酸鋰生產企業,生產的原料也變成了從外地運來的鋰雲母礦。“轉型投產後,年產值達5億元。”總經理助理劉永紅說。

大余縣委書記曹愛珍表示,經過幾年的調整和恢復,大餘的“首位產業”已由鎢及有色金屬調整為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此外,新引進工業級無人機、汽車整車生產及零部件配套產業。大餘非鎢產業稅收占工業稅收的比重已提高到45.5%。

二是,生態脫困。礦山開採,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2013年4月,大餘被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示範區。環境治理,規範鎢礦開採是基礎。大餘縣關閉小礦山40多個,取消大型礦權證32個,開展9個綠色礦山的建設試點工作,推進3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大餘地處贛江重要支流——章江源頭,為護好一江清水,大餘先後關閉沿線108家排汙企業,設立水源地保護區紅線,禁止新上排汙專案。左溪河,位於大余縣石雷鎢礦下游。“這裡的河水清了,是因為建了攔河壩和引水渠。”礦長助理劉財祿說,石雷鎢礦建設清汙分流工程,在河流上游建造攔河壩,把上游河道徑流引入水渠,河水和雨水被直接引入下游,避開了污染河段。

目前,大餘縣空氣品質常年保持一級水準,出境斷面地表水質達成率穩定在90%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被評為“江西生態文明十佳示範縣”。

三是民生脫困。黃龍鎮大龍村,過去一半以上的勞動力都從事與開礦有關的工作,許多人常年工作在地下。“我在礦上幹了17年,產量越來越少,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村民藍小平說。當人們不得不把目光從礦上移開,產業發展反而有了多種可能。從大龍村走出去的礦業老闆唐向陽發現,大龍村的旅遊資源其實和當年的礦產資源一樣好:青山、綠水、古刹、飛瀑,還有優越的交通條件。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