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的“雙面角色”:新能源汽車狂飆下的冷思考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新聞
- 發佈於:2025-07-10, 週四 16:08
- 作者 Zhenghua
- 點擊數:2
據乘聯分會資料,2025年6月,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零售分別突破120萬輛和111.1萬輛大關,同比增幅高達28.3%和29.7%。整個上半年更是氣勢如虹,產銷量累計645.7萬輛與546.8萬輛,同比增長近四成。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無可阻擋的勢頭重塑全球汽車版圖。
然而,當產業目光聚焦於鋰、鈷等明星材料時,被譽為“工業牙齒”的鎢,卻在新能源汽車的聚光燈下呈現微妙處境。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對鎢的需求圖譜發生了顯著位移:
傳統基石鬆動: 在燃油車時代,硬質合金工具、高性能鎢合金是發動機、耐磨變速箱齒輪、高負荷軸承等關鍵部件製造的重要材料,構成了鎢在汽車工業的“基本盤”。
新興領域浮現: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將鎢的需求導向了動力電池極片製造的精密輥壓設備、電機殼體與電子元件的超硬切削刀具領域。這些環節雖不可或缺,但用量規模尚無法匹敵傳統領域。
這一轉變揭示了一個深刻挑戰: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與“肌肉”(電機)對鎢的依賴程度,遠低於燃油車時代的“心臟”(內燃機)。
面對此消彼長的產業變局,鎢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深耕“新場景”: 強化在電池製造精密設備、輕量化材料加工用高性能刀具等新能源專屬領域的材料研發與應用創新。
突破“天花板”: 積極探索鎢材料在固態電池新型導電添加劑、熱管理材料等前沿領域的可能性,開闢增量空間。
“新舊”雙軌並行: 在鞏固高端燃油車及混動車型特定部件市場的同時,加速向新能源需求領域滲透融合。
新能源浪潮席捲之下,鎢產業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轉型陣痛。能否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在電池極片軋機的轟鳴與碳化鎢刀具的火花中開闢新天地,將決定這一“工業牙齒”在未來製造業版圖中的鋒利程度。這場轉型不僅是材料的更迭,更是產業邏輯的重構——唯有主動擁抱變革之刃,方能切割出屬於鎢的新未來。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中鎢智造:cn.ctia.group |
產品詳情:cn.chinatungsten.com | 鎢業新聞:www.ctia.com.cn |
電話:0592-5129595/5129696 | 鎢鉬百科:baike.ctia.com.cn |
郵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