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成礦帶錫鎢金找礦勘查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力學研究所承擔的“右江成礦帶錫金多金屬礦集區礦田構造調查與找礦預測”專案,以新的構造控礦模型指導,在南盤江-右江成礦帶錫鎢、金礦找礦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撐引領了該成礦帶新區、新層位和新類型找礦勘查工作。

野外工作檢查

11月初,地質力學所會同廣西地礦局、貴州地礦局、紫金礦業、中金集團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對專案階段性成果進行了檢查驗收。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專案取得的各項成果,一致認為專案提出的構造控礦模式在南盤江-右江成礦帶具有普適性,有力支撐服務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地方資源大精查工作,能夠為中央資金與地方資金合作的新模式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專家組建議,進一步凝練完善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加強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的地質綜合解釋,力求在南盤江-右江成礦帶下一步找礦工作中得到推廣應用,爭取取得更大的找礦突破。

專家組檢查含礦岩芯

自2016年以來,地質力學所礦田構造團隊在區內開展了長期、系統的錫鉛鋅多金屬礦田構造調查與找礦預測工作。通過控礦構造精細解析及對比研究,突破原有成礦和控礦認識,提出了與燕山晚期岩漿作用有關的礦床構造控礦模型,建立了區域內“深部供給、垂向運移、側向充填交代”的構造控礦模式。

首次在桂西百色平那地區三疊系碎屑岩地層中,鑽探驗證圈定雲英岩型鎢-錫礦體,實現了右江成礦帶新區域、新層位元和新類型錫鎢找礦勘查突破,為下一步錫鎢礦種找礦勘查提供了新理論和實例支撐。

同時在黔西南地區圈定了一批找礦遠景區,直接推動貴州省貞豐縣者相二地區列入“重點礦產資源大精查”範圍,帶動地方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開展找礦勘探工作,2020年發現大型金礦床1處,新增金推斷資源量23噸,實現了金礦找礦勘查的重大突破,為黔西南地區建成國家金礦大型資源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