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歐洲鋰電產業鏈投資額同比猛增11倍,已達中國3倍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新聞
- 發佈於:2020-08-18, 週二 19:14
- 作者 Xiaoting
- 點擊數:365
標普全球普氏的最新電池產業鏈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歐洲對鋰電產業鏈的投資不到50億歐元;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猛增至600億歐元,同比增長11倍。而同期的中國,對鋰電產業鏈的投資不到200億歐元,這也就表明了歐洲對該領域的投資額已達到中國的3倍。可見,為了擺脫對寧德時代、LG化學、比亞迪、SKI、三星SDI等亞洲電池廠商的過渡依賴,歐洲在動力電池投資方面確實下了“血本”。
據悉,歐洲有多個國家已明令提出,要在20年內用新能源汽車全面替代傳統燃油汽車。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歐洲電動車銷量達55.7萬輛,同比增長45%。有機構預測,未來10年,歐洲電動車複合增速將達28%,動力電池需求複合增速將達34%。預計到2030年,僅德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就將達到700萬-1000萬輛;整個歐洲市場對電池的需求將達到400GWh。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歐洲雖然正在大力推廣電氣化轉型,但是卻沒有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就連德國這樣的頂級傳統汽車強國,其國內首家動力電池工廠也是依靠亞洲廠商。
2016年,LG化學在波蘭弗羅茨瓦夫舉行了電動車電池工廠的奠基儀式,工廠建設全面開啟,這為歐洲拓了荒,同時歐洲也喪失了對動力電池的控制權。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表示:“我國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電池100%都是在亞洲生產的,我對此感到不滿意。”
現今,為滿足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且不願過度依賴亞洲廠商,歐洲的幾家電池工廠都在努力加緊建設中。
今年7月底,歐洲投資銀行已簽署一項3.5億美元(約人民幣24.5億元)的貸款協議,以支持Northvolt在瑞典建設其超級電池工廠。在此一年前,2019年6月,Northvolt宣佈了一項1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協議,該項協議將使歐洲首個本土電池超級工廠在瑞典得以建立。此外,與大眾集團合作,Northvolt還宣佈計畫在德國建立第二家超級工廠。該電池廠初始產能將達16GWh,後續將擴大到至少32GWh;預計將於2021年開始大規模生產。
Northvolt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約150 GWh的生產能力,並在歐洲佔據25%的市場份額。
另外,今年7月,英國電池製造商Britishvolt已與威爾士政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擬建設一座商業上可行的30GWh電池工廠以及一座200MW的太陽能工廠,該電池工廠將生產圓柱形和軟包形式的車用電池,預計將於2023年開始生產。今年6月,挪威清潔能源商Agder Energi和工業廢料回收公司Noah計畫成立產能為32GWh的新公司Morrow Batteries,並投資200億克朗(約人民幣152億元)。
據外媒報導,今年年初,德國和法國計畫在歐洲推動一項總投資高達50億歐元(約人民幣380億元)的電池專案,總產能約為48GWh。此外,2019年1月,瑞士Blackstone宣佈投資2億歐元(約15.4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建設大型動力電池工廠。
可見,為了早日擺脫亞洲的束縛,歐洲在資金方面也真夠“大方”的。BMI預測,到2030年歐洲將至少有16家電池超級工廠投產,年產量為446GWh,這將使歐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氧化鎢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www.tungsten-oxide.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業協會:http://www.ctia.com.cn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